消息速递|教学改革:“卫生财政学”开展创新研讨课系列教学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1-11-04 22:12 浏览量: 2902

如何在研究生课程中进行改革与创新,提高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研究能力?这是双一流建设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卫生财政学”、“高级卫生经济学”课程团队依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医院改革与发展跨学科交叉平台,自2020年开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尝试在课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并积极响应总书记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理论联系实践,从实践中创新理论,运用理论解决新问题。

2021年秋季学期起,“卫生财政学”教学团队尝试在课程中引入创新研讨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在课程中邀请相关方面专家或实践者加入课程,共同为研究生教学提供助力。

2021年10月18日晚,以“医共体管理机制创新与筹资”为主题,开展了“卫生财政学”创新研讨课教学系列之一,以圆桌论坛形式,邀请专家和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共同研讨与交流,从理论和实践上,理解医疗卫生体系的筹资机制与作用。

本堂研讨课由我校硕士生、博士生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中心医院、河南省巩义市总医院、四川省青白江区卫生健康局、湖南省平江县人民政府、第一医共体等单位的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研讨会开始,课程负责人和主讲人我院王俊教授对创新课的背景及与会嘉宾进行了介绍。王俊教授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正在切实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与相关的中央及地方部门形成合作,目前已与云南省、河南省、四川省、湖南省等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共体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本次研讨课邀请到国家卫健委和各个研究基地的专家,对医共体相关的中央政策以及地方实际情况进行介绍、分析及讨论,将极大丰富教学内容。

第二阶段——主题发言

研讨课第二阶段,来自云南、四川、河南等地的专家进行了主题发言。云南省云县医共体总医院院长罗开富从对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认识出发,指出目前亟待解决医疗资源配置的矛盾和短板问题、体制机制僵化和制约问题。罗院长对云县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涵盖“医共体+医保总额打包+医防融合促进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设计、改革变迁、职能职责、资源配置、医防融合、大健康产业、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卫健局副局长康辉从“体制、机制、保障、监管”四个方面分析青白江区针对“看病难、就诊率高、发病率高”这三个问题做出的相关举措。在体制方面,其成立了区医管委,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机制方面,青白江区通过行政管理一体化、人事管理一体化、资产财务一体化、业务管理一体化、药械供应一体化、绩效薪酬一体化推动医共体管理机制的建设;在保障方面,通过大型设施设备配备、重点学科及人才培养、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等方面加强财政、医疗资源等方面的保障;在监管方面,主要采取了定期召开会议、对集团实施动态监管、定期会同专家进行评估等举措。

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院长赵焕东从形式整合、服务整合、资源整合等方面讲述了其自身对整合型医疗卫生体系的理解。赵院长对永城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在党建引领、三级综合医院创建、资源下沉、服务延伸、集团内管理能力培训、分级诊疗、优质服务基层行、公共卫生服务、人事财务统一、信息化建设、义诊等多项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赵院长强调,下一步永城人民医院将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建设、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工作,通过医保打包支付、健康宣教等方式达到控费、减少发病率等目的。

河南省永城市中心医院医疗健康集团院长祝亮以“平战结合、医防融合、急慢协同、健康永城”为主题介绍了永城市中心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发展的相关经验。祝院长指出,一是需要医保、医疗和医药三医联动,政府强化支持;二是需要建立智慧化平台,开展优质服务;三是加强社会医疗机构的建设,融入到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前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仍然存在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体系不衔接、“重医疗轻公卫”、信息化建设滞后等堵点。未来应该加强三医联动,形成合力,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

河南省巩义市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乔来军对巩义市总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从2014年的医联体发展为2017年的松散型医共体,2019年紧密型医共体正式建立。至今巩义市总医院已经成功实现了党委领导、政府指导、以健康为中心,融入妇幼、中医、疾控,防治管结合,网格化、连续化、数字化的整合型体系,在行政、财务、绩效、业务、药械、质控、信息等方面达到统一。特别是在医防融合方面,创新性地融入了中医、妇幼保健、牙科医生等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公共卫生系统与总医院系统相融合,实现了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第三阶段——同学讨论

第三阶段,同学们针对医共体建设及筹资的问题进行发言讨论。姜来同学指出,从经济学角度看,医疗服务机构间无序竞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缺失,出现了医防分离、预防与公共卫生提供不足的问题。通过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方式,让外部成本内部化,能够控制整体的诊疗成本,提升人民健康和医疗服务可及性。孟令进同学通过分析眉县医共体改革这一案例,分析“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四位一体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方式以及相关成效。强调整体工作协调、多方共建利益共享机制、数据交互平台等的重要作用。

王鑫峰同学对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县级公立医院人才数量和质量堪忧,难以支撑服务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村卫生室兜底能力有限,总量不足、设备短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同时,王鑫峰同学提出医共体需要建立多少个、是否会出现垄断或恶性竞争的情况;是否一定要建立紧密型医共体等问题。

第四阶段——嘉宾点评

第四阶段为嘉宾点评阶段。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公共管理学报》主编米加宁教授对此次研讨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在培养学生实践中的重要创新,不局限在象牙塔,而是在讲述理论的过程中强调实际与实践。米教授认为,医共体未来发展是多样化的,紧紧围绕大健康的概念,下一步应该走数字化的发展道路,加强医共体内部信息化建设。米教授强调,作为学生不应该被理论所束缚,应该基于理论这一背景,了解真实世界发生的事件,更多地参与实践调研。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司运行评价处处长胡同宇作为专家也认为本次研讨课加强了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交流,是一种全新的授课形式。他从个人角度认为,从医疗卫生体系看,医共体只是一个形式,医共体实力的强弱不仅仅在于医疗服务能力,还在于融入、服务、带动基层,促进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国家战略实现。

第五阶段——交流讨论

会议第五阶段为交流讨论环节。与会专家与同学就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内涵、模式构建等进行探索,胡处长强调不能够被概念所困,应该基于中国国情进行探索实践。赵焕东院长认为应该从引进市场需求、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等方面不断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王俊教授对本次研讨课进行总结,其指出此次课程是对政策设计、政策实践的深入探讨与交流,是一种全新的优秀人才培养模式。后续还将通过系列课程、专家讲座、研讨会、实地调研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的机会,从政策制定、政策实施等各个环节了解中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人才。

往期推荐

消息速递|“卓越本科人才:跨学科国际研究型培养计划”2021年度遴选工作圆满完成

“卓越本科人才:跨学科国际研究型培养计划”遴选2021年度学员第一批入选公示

辑:曾桢

人 大 公 管

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与研究引领者

欢迎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众号

进入官网了解更多

http://spap.ruc.edu.cn/

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培训中心公众号单位高端培训:010-82500112个人课程研修:010-62516241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