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建设论坛顺利举办
为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讲话精神,探讨公共管理学科“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与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合,将中国场景、中国实践和中国经验更多融入公共管理学科的课程培养体系,实现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和协同发展,2022年6月25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建设论坛”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举办。论坛以“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知识体系融入课程等议题为主线,与会者共同研讨公共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定位、标准、呈现形式和方式方法,在云端共商公共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机制。
论坛邀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王满传教授、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姜晓萍教授、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丁煌教授、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景跃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MPA教育中心主任连宏萍教授等嘉宾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班子成员严金明、孙柏瑛、崔军、杨宏山、李文钊、秦波、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开峰、系所教师代表参与了论坛的发言与交流讨论。
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阶段由学院党委书记孙柏瑛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教授为论坛致辞。杜鹏副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本次课程思政建设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参与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老师同学表示热烈欢迎。杜鹏副校长指出,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讲话的精神为各类课程建设方向提出了根本遵循和明确要求,这也是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研讨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所在。他强调,要准确把握公共管理课程思政内涵,充分调动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动性,尊重专业教师从事课程思政探索的创造性,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他指出,公共管理学科扎根中国大地,贴近时代前沿,紧扣国家治理脉搏,具备开展课程思政的天然优势,每门课都可以是一门精彩的、鲜活的思政课程。随后,杜鹏副校长基于新时代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课程思政需要,提出课程建设需要关怀的四个关键问题:一是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发挥好各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全面提高教师立德树人的自觉性和胜任力;三是开拓公共管理思政实践新模式,体现实践特色;四是推进公共管理思政教材体系建设。杜鹏副校长表示,公共管理学院围绕公共管理的学科特色举行的课程思政深度研讨恰逢其时,祝愿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主题演讲
随后,论坛进入主题演讲阶段,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副书记严金明教授主持论坛主会场的嘉宾演讲。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王满传教授发表了题为《突出中国特色,推进公共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演讲。王满传教授围绕公共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为什么要突出中国特色,突出哪些特色以及如何突出中国特色三个重要问题展开讨论。他指出,西方公共管理学诞生有特定的制度基础和文化基础,很难有效解释中国特别是当代中国的实践,更难以用来指导我国当代的现实实践,中国公共管理必须突出中国的特色,例如,美国公共行政建基于“政治—行政”二分论,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础。王满传教授从中国价值、中国制度、中国文化、中国问题、中国实践等五方面阐释了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特色,强调这些中国特色都应当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得以充分体现。他认为,突出中国特色需要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实现基础理论、当代实践和方法能力的并重,在课程内容上体现党的理论导向、学科理论框架,联系现实问题和当下实践,同时强调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在课程教学上创新教学方法与形式,遵循强调理论学习、重视前期科研、组织团队攻关、开展集体备课和加强师资建设等原则和要求。最后,王满传教授强调,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需要把握好中国特色与人类共同价值,公共管理的“道”与“术”,政治与学术,理论与实践等几组重要的关系,以更好地展现公共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中国特色。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丁煌教授发表了题为《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府观》的演讲。丁煌教授从《行政管理学》课程在思政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指出随着课程思政建设这项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专业课程作为思想政治建设基本载体的作用愈加凸显。行政管理学作为公共管理类最核心的专业基础课,承载着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政府管理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政府行政管理基本规律,进而树立正确政府观的历史使命。结合长期从事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丁煌教授认为,充分利用党领导人民政府开展行政管理的成功实践经验是行政管理学课程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丁煌教授指出,立足中国行政管理成功实践经验的运用来启迪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基本行政规律,与此同时,也据此提升培养和树立学生对政府的价值观的认识,这概括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府观,其中包含五个方面的内涵,即政府的行政管理必须坚持“以民为本”的价值导向;发挥“民生导向”的行政职能;建立“公民参与”的行政机制;创新“便民高效”的行政方式;确立“人民满意”的行政标准。最后,丁煌教授强调,行政管理学课程内容充满了课程思政的要素,作为教师应当基于对中国现代行政管理实践的了解,提供更有说服力的教学素材,助力学生接纳理解教学内容,培养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府观。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孙柏瑛教授发表了题为《何以理解公共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内涵?以教学为例》的演讲。孙柏瑛教授从《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目标与问题两方面说明其课程思政建设价值。她指出,《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目标有四个关键,包含课程思政元素:一是带入“公共管理”的治理情境,认识中国场景、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二是展示公共事务治理的属性,理解人类公共治理的不同制度安排和选择;三是呈现公共管理理论演进和实践中人类认识的公共价值及意义;四是解释公共事务治理中行动者行动的现象及逻辑。随后,孙柏瑛教授详细阐述了对课程思政内涵的四点理解:一是“立德树人”宗旨下的“以学生本位”的公共管理学教学理念,注重将公共管理学蕴涵的家国情怀与公共价值导入教学全过程,提高讲授过程的传播性与知识的可接纳度;二是教学内容的“场景化”引导与作为“发问者”启发式问题思考,以中国实践为场景,面向中国问题,从问题研讨入手,在治理情境中让学生理解本土经验;三是教学过程的知识学习与理论嵌入促进学生比较、对话、反思能力;四是适配教学方式方法设计助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吸纳度。孙柏瑛教授强调,希望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注入,更好地实现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与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打造体现课程思政建设内涵的精品课程。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景跃进教授发表了题为《如何将中国经验转化为学科知识》的演讲。景跃进教授从为什么使用“将中国经验转化为学科知识”而不是“社会科学中国化”的追问出发,指出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存在具有普遍性内容,同时也存在具有特殊性内容,我们同样需要用中国经验重建社会科学知识的普遍性。景跃进教授基于政治学发展背景和历程,研究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及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深刻分析如何将中国经验转化为学科知识的必然性与迫切性。他强调,一个基本事实是,改革开放成功历史性地改变了中国1840年以来的被动处境,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在开辟,其结果将是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人类现代化进程的新途径,在此背景下,我们有五点启示:一是这个事实对比较政治学提出了严峻挑战,社会科学的价值性开始凸显;二是这个事实改变了中国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关系,从对标转向对话,中国实践成为检验西方理论的试金石,成为发展理论的实验场;三是这个事实意味着,尽管从概念建构到理论知识体系再到学科变革都在启动,但离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始终保持对现实的敏感性,处理好政治化与学术化的关系;四是理论创新不是另起炉灶,而是通过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调整,重构统一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五是教学与研究的真正挑战在于如何发挥学术的想象力,在中国经验基础上进行理论与话语创新。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姜晓萍教授发表了题为《公行天下之道,管成中国之治:课程思政的认知与行动》的演讲。姜晓萍教授从她对教师职业与事业的理解入手,探讨了对课程思政内涵与维度的认知。她指出,课程思政内涵应体现以立德树人为价值目标,以挖掘思政资源为基本,以凝练育人元素为基础,以促进知识融合为核心,以加快无缝衔接为关键,以实现三全育人为格局。她强调,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存在“一体两翼、双管齐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逻辑关系,课程思政需要从“为谁培养人”的价值维度,“谁来培养人”的主体维度和“如何培养人”的机制维度等三个维度进行深入理解,在课程设计中体现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宪法法治、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五方面内容。姜晓萍教授强调,弘扬“公共精神”是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基本,聚焦“治国理政”是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基调,警惕“价值迷失”是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基核,增强“创新能力”是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基础。姜晓萍教授分享了提升公共管理课程思政质量的具体路径:谋划“系统化”的公管课程思政体系,树立“专业化”公管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构建“矩阵式”公管课程思政模块,尝试“集成化”公管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推进“浸润式”公管课程+思政深度融合。作为教师只有把关心关爱融入课程教学中,才能真正实现作为教师的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杨开峰教授发表了题为《课程思政是中国自主公共管理知识体系建设的试金石》的演讲。杨开峰教授从解释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内涵入手,从“中国关照”的自主性、世界观方法论的自主性、关键知识供给的自主性、民族性在地性的自主性和主体自主选择的自主性五方面详细阐述。他强调,要从中国历史发展逻辑中理解自主性,无论是研究中国境内还是全球性的伦理问题,都需要有“中国关照”,对于三治融合等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需要基于中国实践理解其内涵与价值。杨开峰教授认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面对价值冲突时作为公共管理者应该如何选择等问题。他指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需要考虑传统文化精神内核和思想资源影响,引导学生在比较中理解“伦理政策”的民族性,并依据经验事实和一般性理论进行再生产、再创造。杨开峰教授分享了将学生提问作为一种倒逼机制的经验,指出目前研究与教材体系局限性是课程思政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他结合课程教学实践说明,学生们的观察以及他们对全球性问题、他国问题、新兴技术问题、热点争议问题的关注和讨论,能够促进对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思考,因而,促进课程思政建设也是检验中国自主公共管理知识体系建设的试金石。
严金明院长概述、总结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他指出,课程思政为公共管理自主性知识体系建构与“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提供融汇的平台,有助于学科关照中国场景、中国经验与中国问题,回应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促进学科知识、理论、话语体系的不断创新、发展。严金明院长对嘉宾们参加论坛并分享思想、经验表示由衷感谢,对主旨演讲的效果表示高度肯定,并欢迎各位老师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共同推动学科的发展。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