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红色之旅调研团在遵义市“仁遵高速”和“大发渠”开展实地调研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2-08-29 20:38 浏览量: 3003

2022年8月9日下午,我院遵义市“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红色之旅调研团在“仁遵高速”和“大发渠”开展实地调研。我院土地管理系系主任张占录教授、学院曹蕗蕗老师和博士生、本科生一行7人参加。调研团队来到贵州省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并在中交一公局集团项目负责人顾荣华经理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观摩高速公路修建现场。仁怀至遵义高速公路项目合同段的主要工程量为“两桥一隧道一互通+27.3公里路面”,合同工期共35个月。固基修道,履方致远,待到仁遵高速全线通车后,从遵义中心城区至仁怀车程将缩短至半个小时。

山岭环绕,交通不畅,曾是制约当地发展的巨大阻碍。而今一道道架在云端的天路穿高山、跨峡谷,崭新笔直的高速公路让沉寂已久的峡谷乡村焕发新机,不仅能给当地群众带来出行的便利,也大大推进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据了解,为切实做好仁遵高速品质工程,项目始终坚持“人品+执行力=产品”的理念,强调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举办文化党课、开展定期党员活动和设置党员先锋岗等方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作用,不断提升团队员工的精神素养。在艰苦奋斗、创新进取精神的引领下,该项目取得多项软著及专利并获得了包括先进基层党组织、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称号在内的多项荣誉。

不仅如此,本项目还聘请“大发渠”的修建者、七一勋章的获得者黄大发老支书作为名誉书记,进一步加强项目党支部建设工作。以邀请黄老支书授课等方式,鼓励员工认真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坚定理想信念,为仁遵高速品质工程建设贡献力量。大发精神是本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精神内核,调研团队随项目负责人一道,参观了著名的“大发渠”。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

一年四季苞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

这首祖祖辈辈传唱的民谣曾是贵州遵义草王坝村的真实写照。20世纪60年代起,时任团结村党支部书记的黄大发带领200多名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使草王坝粮食年产量从原来的6万斤增加到近百万斤,该渠也因此被当地群众亲切誉为“大发渠”。

大发精神,是心系群众的“为民”精神,是攻坚克难的“学习”精神,是公而忘私的“廉洁”精神,也是忠诚于党的“感恩”精神。2021年6月29日,在中共中央授予黄大发老支书“七一勋章”时曾写下这样一段颁奖词:一生为民艰苦奋斗的当代愚公,带领群众历时30多年,在绝壁上开凿“生命渠”,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作出杰出贡献。

  • 我决心为村民干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

  • 与天斗,与地斗,与地斗,人就是要干,要实干。

  • 百姓的力量是重要的,要走群众路线,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在与大发渠的修建者黄大发老先支书的交谈过程中,现场的每一个人都被他的情绪所感染。这位被称为“当代愚公”的黄大发老支书,年近九十却依旧精神矍铄、心系群众。

作为艰苦贫困山区中苦干实干引领群众奋力脱贫的杰出代表,黄大发老支书的奋斗史是一部典型的“学在深处强信念提境界,做在实处拔穷根奔小康”活教材,是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的标杆,也是新时代的学习楷模。在交流过程中,黄大发对广大青年学子提出殷切期望,“要好好工作,精益求精”“要埋头苦干,多为国家做贡献”。临别时,黄大发老支书一边拉着同学们的手一边叮嘱到“要好好吃饭,注意身体”“好好学习”如同家中长辈,言谈间尽是关切。那双手握起来温暖、有力,手上的“一沟一壑”都是常年劳作、开渠垦地的见证。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愿广大青年学子继续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

供稿:调研组

编辑:曾桢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