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综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学术论坛分论坛——“迈向自主知识体系的自主概念建构:跨学科观点”成功举办
2022年8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和《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杂志主办的“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学术论坛分论坛——“迈向自主知识体系的自主概念建构:跨学科观点”以线上会议形式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为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主要讨论社会科学如何提出和建构自主性概念。
主旨论坛开始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孙柏瑛教授主持欢迎致辞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严金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主编杨开峰教授分别致辞。
欢迎致辞
首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教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向各位领导与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本次论坛的主题切中了当前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邀请国内十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共聚云端,就如何提出自主性的概念,特别是如何用跨学科方式提出新概念,同时又如何在跨学科研究中坚守本学科已有的知识共识等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推动以中国为关照、以时代为关照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对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作出中国贡献。希望主办单位能够借助本届论坛进一步做好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更好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并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够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供更加富有创造力和引领性的思想观点、理论框架和行动方案。
严金明教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向参加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再次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他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及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和践行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指出了本次论坛以跨学科的方式讨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他提出自主知识体系应该具有自创性、自有性、自控性和系统性四个特点,以及对于构建中国自主的公共管理的知识体系的三点基本要求,并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对自主知识体系的一些积极探索。
杨开峰教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杂志致欢迎辞。他指出新时代新背景下基于中国事实与经验,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他随后介绍了交叉科学研究院、《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在服务学科发展大局,服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局,服务讲好中国故事大局方面的努力尝试。他指出未来将从引领聚焦公共管理的大问题、引领关注理论视角下的真问题、问题意识中的真理论、引领推进方法理论的创新三大方面继续发力,并强调了“交叉”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主旨发言
主旨发言第一部分是“现代化与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何艳玲教授主持。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首先作了题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化概念》的发言。他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的时代性课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自主的现代化理论是学者们的使命和责任。他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新形态、现代化理论的新概念、新方式之“新”表现在六个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是体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是自主的现代化,是新科技赋能与加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华文明传统和人类共同价值的融通融合,是21世纪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康庄大道。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辛向阳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自主方法论图谱》。他指出改革开放实现发展奇迹的重要原因是形成了自主的方法论体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同样离不开自主方法论的形成和完善。具体包含三个方面的观点:第一,赋予“摸着石头过河”这一中国自主的方法论以更为丰富的内涵;第二,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一中国自主的方法论;第三,提出系统观念这一自主性的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他最后强调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需要自主的方法论,并且在实践中已经形成非常丰富的自主的方法论体系,这需要各个学科的学者交叉融合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徐勇教授演讲的主题是《事实与逻辑:成体系的概念建构》。他认为虽然中国学者在基于中国经验建构具有本土性概念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现有概念更多表现为个别的、零碎的、孤立的、互不关联的状态,也即“概念孤儿”。为此需要将概念带入学术体系,为“概念孤儿”寻家,将事实意义的概念转换为学术意义的概念,从而推动概念建构的体系化。他指出,要建立对中国实践和经验的总体认识,在总体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具有本土性的知识体系,但也需要在超越本土经验的更大范围的学术体系中寻找自己位置。他认为只有一般性知识才能建构本土性概念,而本土性概念的建构可以丰富一般性知识体系。他最后强调,只有基于逻辑的思维才能将“概念孤儿”转换为成体系的概念家族,这正是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一个前提条件。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王绍光发言的题目是《自觉、自信、自主:关于知识体系与概念建构的思考》。他认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需要“破”的自觉与“立”的自信。就“破”的自觉来说,他以怪异样本、政体思维、经济理论、威权概念为例子指出,西学至少存在狭隘性、片面性、误导性、颠覆性四方面的问题。就“立”的自信而言,他认为中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傲人的成就,这些都有利于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他指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是阶梯式上升的,需要经历从自主话语到自主概念,到自主理论,再到自主理论体系,最后形成有国际影响的自主理论体系的过程。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燕继荣教授作了题为《发展导向的知识贡献》的发言。他在分析了“迈向自主知识体系的自主概念建构”这一议题的来源后,从政治学科的角度,说明基于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中国政治学的知识贡献,并将其概括为“发展导向的知识贡献”。他从经济学对自主创新的论述中归纳出自主创新的相对性、主体性、重要性、多样性四种特性,并认为这些特性有利于启发知识创新的研究。他认为知识包括解释导向的知识和发展导向的知识,自主知识创新需要遵循创新规律,需要有理论自觉和长期的积累。对于建构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来说,他认为需要创新政治经济理论,创新政府理论,创新政治发展理论。最后,他提出谋求社会科学知识创新,需要特别注意遵循学术规律,以问题为导向,融合既有知识,关注问题和事实的概念化,正确的价值导向等方面问题。
主旨发言的第二部分是“学科自主性与学科原理重构”,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文钊教授主持。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教授分享的题目是《公共管理的自主知识体系》。薛教授指出,自主创新的核心问题是知识的控制权,创新自主性应该体现在鼓励本土学者创新的基础上充分包容,研究的问题既要关注中国问题、也要关注全球性问题,既要采用自主开发的方法,也要采用国际通用方法。建立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问题是平衡知识体系的独立性和通约性,即知识体系既要为中国现代化服务,也要为国际现代化服务。公共管理研究也在发生着一场“科学革命”,传统公共管理的框架难以全面解释和说明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为此,薛澜教授指出了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可能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路径具有交叉学科的特征,因此在建构中国公共管理的自主知识体系时,需要吸收政治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的概念、理论、方法。另一方面,我们要掌握国家治理现代化背后的核心关系,例如政府—市场、国家—社会、社会—市场,从而探索中国公共管理实践背后丰富的普适性规律。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王天夫教授分享的题目是《构建数字时代社会理论的历史性机遇》。王教授分析了数字时代给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带来根本性的变迁,指出数字时代的新现象、新问题亟须社会理论的创新发展。在数字时代,人与人的社会连接发生了深远改变,带来了根本性的社会变迁,也产生了新的认知与知识的土壤。数字时代也为我国构建新的数字社会理论提供新机遇。不同于早期社会科学本土化的做法,当前数字社会研究的历史性机遇在于,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既提供了社会实验范本,也提供了丰富稠密的数据。王教授总结,深刻的社会变迁往往伴随着社会科学知识的创新;没有思想与理论,就没有清晰的学科发展前景和学科话语权;面对数字时代社会变迁的历史机遇,应当积极投入数字社会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教授以《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原理体系建构》为题进行演讲。杨教授首先从历史的维度,梳理了政治学中“国家性”的演变。进一步地,杨教授介绍了历史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指出历史的政治关怀将必然走向历史政治学。杨老师解释了历史政治学的三大关键词:历史本体论、历史连续性和时间空间化。运用历史政治论,可以将中国特殊的政治现象上升到国家理论层面,与西方政治学术界对话。最后,杨教授以政治的概念为例,指出中国政治史的“政治传统”与西方社会史、学术概念和历史概念中的“政治”的差异,这种概念的演变展现了社会政治变迁的过程。这两种对政治概念的不同理解,也构成了基于两种政治概念的不同政治秩序,从而进一步展现了历史政治学对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意义。
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周黎安教授分享了题为《国家治理理论的自主性探索》的报告。周教授首先分析了中国国家治理理论的研究现状,认为国家制度层面的“单一化”和治理机制的“碎片化”并存。一方面,西方政治学和经济学往往将中国国家治理的分析框架放在“威权体制”的理论范畴内,但这无法解释中国国家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制度特征和经济增长现象。另一方面,对治理机制的分析却呈现出高度“碎片化”,理论提炼的尝试伴随着对立的现象与解释。周教授进一步对研究现状进行溯源分析,认为根源在于“西方中心论”,即以西方为基准或理想类型,寻找中国现象的“偏离”和“乱象”,带着强烈的批判意识和价值指向。在这种西方基准上,中国成为西方基准的他者,没有能够对中国自身的治理逻辑和运行绩效进行中立客观的解释。最后,周教授介绍了对自主性理论建构的尝试与理解,自主性理论建构需要中立客观地寻求中国国家治理的底层逻辑和运行机制,满足系统性、中立性、包容性和一般性。在揭示国家治理的运行机制和驱动因素时,既能解释国家治理的成就,也能解释不同阶段的问题;既要超出西方既有的理论基准,又要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解释西方经验,避免走向东西方学术界的对立和割裂。
复旦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唐世平教授以《玩“概念”,不是玩“名词/标签”——兼论“概念分析”》为题进行分享。名词/标签不等于“概念”。概念是严肃学术讨论的基础,需要确切的定义和概念分析,以此为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打基础。然而在这种定义下,国内许多学术概念还停留在名词/标签阶段。不能够被严格定义和度量的概念是无意义的,至少是非科学的。“概念分析”作为一类方法,建立在所有的“概念”都需要被正名解释的基础上,并且所有的概念分析都需要放在既有的概念体系中去考虑,得到严格、层次化的定义。概念分析需要解释本质、指出与既有概念的区别、操作化的水平。以“政治秩序”为例,对这一概念的讨论大多在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而这并未给出充分的概念分析。唐教授以自己对“秩序”的概念分析研究为例,指出已有学者界定秩序概念的不足,并为秩序概念提供了本质层面、区别层面、操作化层面和变迁层面的定义。最后,唐教授再次强调了概念分析的重要性。
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教授以《中国公司治理自主概念体系的建构》为题,介绍了中国公司治理学科的建构历程和发展路径。治理思维统领治理边界的拓展,由赢利组织治理拓展到政府治理、国家治理。治理概念的延伸伴随着公司治理本身的发展,以便回应现实的重大需求。学科建设意味着理论建构,这也进一步推动科学研究、人才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李教授接着介绍了中国公司治理从行政型向经济型转变,再发展为行政经济型治理的过程。而随着中国公司治理新现象和新需求的涌现,中国公司治理学科在绿色治理和应急治理理论建构上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为企业绿色治理和应急治理实践提供了指导。最后,李教授期待治理理念和治理思维的普及,能够为其它学科和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教授系统阐释了对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自主性和一般性的理解,并提出了发展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三点期望。第一,要把精力放在对典型事实的锤炼上,否则理论创新无法概括现实,结论可能与基本现实产生较大偏差。第二,中国经济学发展要深刻把握独特性,进而提炼一般性理论。将西方理论、方法与对中国现实精细的观察相结合,而非将中国的独特性与西方割裂。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以新古典主义范式和马克思主义范式为主;中国的大变革是否意味着建立新的学科范式,需要进行求证。第三,要坚持问题导向,避免体系化的趋势。真实世界不断变化的事实,可能难以用一套体系完全回应。因此有生命力的研究,意味着深度观察丰富的社会现实,不断回应新的社会现实和问题。
会议总结与致谢
会议最后,杨开峰教授对各位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并总结了与会嘉宾的主要观点。首先,不同学科的领军学者都认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地,与会学者提出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特征,包括整体性、系统性、阶段性、规范性、民族性、创新性、国家性等,包括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具体实践的实质,发现和描述中国的典型现实,探寻事实背后的特殊机制和一般逻辑,更加重视历史渊源和时间性的因果机制,关注悖论性和多样性现象及其底层逻辑等,也包括从方法论角度提升概念化能力、进行概念的跨学科“迁移”等。
本次论坛引发了广泛关注,在近 5个小时的会议中,来自高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基层单位近1000人次观看了现场直播。
重磅会议|“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学术论坛分论坛——迈向自主知识体系的自主概念建构:跨学科观点(含议程)
供稿:《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编辑部
编辑:曾桢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