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优博巡展——清华大学魏钰明:《智能治理与公众认同:城市大脑的社会合法性研究》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1届博士毕业生魏钰明的学位论文《智能治理与公众认同:城市大脑的社会合法性研究》入选2022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1届博士毕业生魏钰明的学位论文《智能治理与公众认同:城市大脑的社会合法性研究》入选2022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该奖项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学位委员会评选,2022年共评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23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46篇。清华大学共有24篇论文获得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论文获得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个人简介
魏钰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1届博士毕业生,师从苏竣教授。攻读博士期间,研究课题为人工智能社会实验与智能社会治理,研究成果发表于Public Administration、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中国软科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期刊,参与完成的研究报告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产生了重要政策影响力。曾获2020年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清华大学学术新秀、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博士学位论文获2021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目前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论文主要创新点
1、理论层面,论文从公众认同的视角,整合了社会接受与社会许可的相关概念模型,提出了城市大脑社会合法性的创新性理论解释框架。通过引入学科前沿的政府声誉管理和行为公共管理理论,识别了影响公众对智能治理社会合法性认同形成的内在机理与外部制度要素。构建了个人素质、技术嵌入与政府声誉建构影响主观感知,进而影响社会合法性的理论模型,揭示了城市大脑及其应用社会合法性的形成机理。基于中国的经验证据,补充了政府声誉管理和行为公共管理前沿理论在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为理解智能治理情境下的公众心理认知、态度与行为的动态变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理论基础。
2、方法层面,论文采用定性与定量混合的实证主义研究路径,基于科学循证的逻辑,综合运用了质性案例、调查问卷和实验数据等多类型证据进行分析。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参与式观察,深入刻画了智能治理与社会合法性之间的“张力”表征;借助情景模拟问卷实验方法,从政府声誉管理角度,探究了不同的声誉建构行动对社会合法性的影响,发现了声誉建构抑制城市大脑社会合法性的机制。论文将对我国地方政府智能治理典型实践案例的质性研究与面向公众开展的大规模调查实验数据分析相结合,增强了研究的内外部效度和科学性。
城市大脑社会合法性形成机理理论模型
论文主要贡献
论文研究发现,社会智能化转型步伐的加快和各类智能技术嵌入程度的加深,正在激发公众对于保护个人隐私的认知与行动,社会对个人信息数据安全的关注与政府智能治理实践之间的“张力”日益扩大。
但不同于基于西方社会情境的研究所强调的“公众隐私意识越高,对智能治理实践越抗拒”的观点,公众的隐私意识越高,越信任由政府主导的个人信息数据采集和开发行为。此外,政府失当的行为和脱离公众真实感受与需求的声誉宣传,都会削弱公众认同。这表明,影响公众隐私意识与其对智能治理社会合法性认同关系的关键,不在于公众对便利或个人自由的追求,而在于对政府行为是否正当,是否与公众个人关切和需求相匹配的认知。特别是在新兴技术及垄断性科技平台快速扩张的今天,社会对于政府会充当个人隐私安全屏障,保护公众权益的信任,奠定了智能治理社会合法性的基础。
论文研究结论及相关研究成果,阐释了公众隐私意识与智能治理社会合法性关系新的解释逻辑,对现有知识体系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强调了政府行为与公众真实需求的适切性在智能治理社会合法性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为中国和世界更好地利用新兴技术,开展智能治理实践,实现政府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新的政策视角。
代表性创新成果
[1]Wei Yuming, Guo Yue, and SuJun. Dancing on a tightrope: The reputation management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response to public protests in China. Public Administration,2021, 99(03): 547-562.
[2]Guo Yue, and WeiYuming. Government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on local acceptance of nuclear power: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 218: 38-50.
[3]苏竣, 魏钰明, 黄萃. 社会实验:人工智能社会影响研究的新路径[J]. 中国软科学, 2020(09):132-140.
[4]苏竣, 魏钰明, 黄萃. 基于场景生态的人工智能社会影响整合分析框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1, 42(05):3-19.
获奖感言
在我的师门里,流传着导师苏竣教授的三句话,这三句话曾帮助每位被论文难产、思绪迷乱、前路茫然所困扰的博士生度过难关。我想借用这三句话,表达对导师苏竣教授和同门师长们多年来言传身教、悉心指导的感激,同时,也作为对学弟学妹和自己未来的寄语: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
“坚持把事情做好,时间不会亏待你。”
(本文转载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热门推荐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7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iBEST融合创新系列论坛】应变而进:全球政策变革与企业全球化战略转型
- 05/17 【重磅开启】2026年入学同济经管专业学位招生发布会邀您参加!
热门资讯
MBA院校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