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经典 | 一书一世界之《去圣乃得真孔子》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
2021-08-04 16:00 浏览量: 2790
 智能总结

共“商”经典 | 一书一世界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在通识教育中,扩宽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博览群书而后融会贯通,才可成为博学多识之通才,从而摆脱专业学科的局限性,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多元的视角...

共“商”经典 | 一书一世界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在通识教育中,扩宽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博览群书而后融会贯通,才可成为博学多识之通才,从而摆脱专业学科的局限性,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多元的视角看待事物。时代瞬息万变,然而独立的思辨能力与优良的精神品格始终是走向卓越必不可少的钥匙。在上海财经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方案的指引下,商学院组织了一系列阅读经典活动,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多元视角、思辨能力以及精神品格,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

去圣乃得真孔子

书籍简介

《去圣乃得真孔子》一书观点独特,不再采用传统的依从《论语》文本,寻章摘句解读古典文献的方式,而是将整部《论语》打散、拆开来,分上下篇,二十个专题,上篇纵读《论语》,从人物入手;下篇横读《论语》,从概念入手,面向更普及的层面阐释经典。

商学院学生

顾梦瑶

《去圣乃得真孔子》读后感

《去圣乃得真孔子》一开始并未称赞《论语》为何值得读,有多么经典,而是指出此书篇幅长,内容乱,要读它需要很有耐心,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作者提出的纵横读法。确实,《论语》固然是经典,但我们不应将它与孔子过度神化,夸张到把所有有损圣人形象全部去除,其实要想真正读懂孔子我们就要去圣,去道德化,政治化,宗教化。

在纵读《论语》人物篇中,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孔子的“祖国”和“父母之邦”,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早年丧父丧母,幼年时期较为不幸,因早年由母亲一人抚养,居住在鲁国,所以他爱母亲,爱鲁国,也爱周公,西周。他的一生可以说是生于鲁国,长于鲁国,死于鲁国,但同时因为他的先人曾是宋人,他的身上也有着宋人的特点:死心眼,认老礼,明明不行的事他还会想要去干。通过对他身世的描述,孔子曾经圣人的形象渐渐变得更加有血有肉了起来,对孔子这个人的了解也更加清晰。

之后,作者借由孔子的七十自述将孔子的人生经历具体描绘了出来。初读到孔子的七十自述还是初中的时候,那时候第一感觉便是这个人真厉害,十有五便志于学,与他相比十五岁的我还在嬉戏玩闹,不知想要做什么,实在有些差距,如此看来,他被称为圣人不是没有道理的,只有知道想做什么才有可能去实现。当然,最打动我的是他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时我理解的十分浅显,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却还能做到不逾越规矩,试想多少人可能一辈子都生活在各种限制里,无论是来自亲人,朋友,社会的有心或无心的约束都使得我们很难做到完全听从内心的想法,但这些压力孔子却在七十岁时就能将其无视,不禁让我又羡慕又钦佩。而在今天读完作者的介绍后,我对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段自述有了更深的了解。本以为从小便有志于学这样理想,四十就已不惑的人会是一个接受过名师的教育,满腹经纶的学者,却没想到他竟没有固定的老师,而是散落民间,跟很多人包括国君,乐官等等学习,乍听之下有些不可思议,但回想起他曾说过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就又觉得可以理解了,孔子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不在乎身份地位差距地渴求着学习进步,这样的人能够在四十不惑也就能让人信服了。

在横读《论语》思想篇中,作者指出孔子的思想是贵族本位,他想教化那些只有血统而无道德学问,不懂规矩的贵族成为君子,想要让当时礼乐崩坏的社会恢复成西周盛世的模样,为此他有教无类,就是要给贵族看真正的君子是怎样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私心,他所说的“有教无类”并不是真的认同劳动人民,其本质还是崇尚贵族,只是这贵族首先必须是君子。由此看来,孔子似乎有些古板守旧,一心想着复古,但其实孔子崇尚的复古也不是越古越好,他注重的是“礼”,是维持君子关系的规矩,他认为“礼”能让人们认清自己的身份,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不违法逾矩,由此社会才能安定和谐。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仍有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礼”是不同于法律的精神层面的约束,发挥着无可比拟的力量,虽然很难去比较它和法律哪个更有效,但不能忽视它在帮助稳定社会方面发挥的作用。此外,当时东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混乱,很有可能从家乱发展成国乱,为了挽救东周,孔子才会提出重“礼”,以家治国,他的复古也就有因可循。

总而言之,孔子确实是圣人,但他圣人的形象不应由他人的刻意改造和牵强附会所刻画,他是圣人只是因为他的思想言论,但是他也有不足和缺点,这是我们无法否认也不应否认的。

来源 | 商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责编 | 江鑫洁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