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码通行全广东!“粤康码”已实现全国、全省信息互通互认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2020-04-14 23:22 浏览量: 12601

重要通知!

“粤康码”

全国一体化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

广东全省均可一码通行

“粤康码”颜色

【绿码】非疫情防控重点人群:背景色为蓝色,二维码为绿色。

【红码】疫情防控重点人群(指确诊或诊断阳性人员、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疫情地高风险来粤人员、集中隔离人口、居家隔离人员):背景色与二维码皆为红色。

▲“粤康码”界面

家庭成员切换

“粤康码”首页切换家庭成员A后,进入“我的‘粤康码’信息”页,页面中全部信息为家庭成员A的信息,不再始终为当前登录者的本人信息,信息查询出示更方便!

▲“家庭成员管理”操作界面

保存离线“粤康码”

将家庭成员标为学生,可保存离线“粤康码”,方便学生用户提供“粤康码”进行核验。

▲“保存离线‘粤康码’”操作界面

湖北来粤

湖北非武汉地区:持湖北健康码绿码的返粤人员,其广东“粤康码”为绿码,可直接返粤。

湖北武汉地区:从4月8日零时起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措施后,武汉地区人员也可凭绿码直接返粤。

返粤后若发现本人“粤康码”为红码,请联系居住地居委(村委)三人小组(网格员)登记处理。

▲湖北来粤人员申领“粤康码”

“粤康码”常见问题解答

Q.“粤康码”的入口在哪里?

“粤康码”在“粤省事”微信小程序中,无需下载、安装其它APP,有多种方式可进入“粤康码”服务:

方式一:扫描“粤省事”小程序码,即可进入“粤康码”申领服务。

▲“粤省事”小程序码

方式二:在微信发现页“小程序”搜索“粤省事”小程序,在首页的“抗击疫情”模块,点击“粤康码”即可进入该服务,出示“粤康码”。

▲“粤康码”申领界面

Q.“粤康码”有哪些功能和服务?

(1)可出示本人“粤康码”,供检查人员查看或扫码。

(2)可查看出示人员的“粤康码”状态,其中确诊或诊断阳性人员、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疫情地高风险来粤人员、集中隔离人口、居家隔离人员的“粤康码”为红码。“粤康码”为红色的人员,可进一步查看“粤康码”为红码的原因及其解除指引。检查人员可结合“粤康码”颜色了解受检对象情况。“粤康码”为绿码,则不属于上述重点人群类型。

(3)可查看或出示本人的健康信息,包含健康证明情况、解除医学观察电子告知书、健康申报记录、体温检测记录等。

(4)可进行健康情况申报,包含企业单位员工健康申报、组织机构成员健康申报、个人自查健康申报(可代他人申报)。

(5)可查询或出示本人的通行大数据行程卡,即由信通院联合三大运营商提供的14天内到达或途径的省市记录。

(6)可添加本人家庭成员的“粤康码”,协助一起同行的家中老人、小孩及操作困难的家庭成员出示“粤康码”。

Q.目前外籍人士、台湾同胞能使用“粤康码”吗?

外籍人士、台湾同胞不能使用“粤康码”。目前仅持有以下三种证件的人士才可使用“粤康码”:1、中国大陆居民身份证 2、中国公民普通护照 3、港澳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Q.“粤康码”红码如何解除 ?

点击二维码下方标记为红码的原因标签, 可查看解除红码的指引。

Q.如何管理家庭成员?

打开“粤康码”,点击“添加家庭成员”或“管理家庭成员”,按指引进行操作(添加时通过人脸识别认证身份)。

Q.绑定家庭成员的过程中,人脸识别提示如下,导致无法绑定:1.“系统未包含该身份信息” 2.“姓名或证件有误”

涉及到内地居民、港澳居民等用户身份信息未收录至公安数据库的问题,可能是公安业务部门尚未将群众的信息回传同步至公民信息查询中心,目前粤省事端暂无法解决,如遇工作人员核验信息,建议可通过线下登记的方式配合解决。

Q.出示的“粤康码”有效期有多久?可以截图保存提供吗?

目前长期有效,可以截图保存提供。

Q.不确定什么时候去广东可以提前办理健康码吗?

可以。实名登录粤省事,进入“粤康码”,即可成功激活,无需线下办理“粤康码”。

Q.请问每天都要登录“粤康码”进行健康申报打卡吗?

无需每天进行健康申报打卡。“粤康码”仅需在网格员进行健康核查、公共场所检测员进行体温检测、医护人员出具解除医学观察电子告知书时出示,供工作人员扫码登记相关健康情况或出具证明,以及按实际情况出示健康证明、解除医学观察电子告知书、行程卡等健康信息用于检查即可。

全国一体化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

为支撑疫情精准防控和

有序复工复产工作

建议大家在跨省出行时

同时申领“粤康码”和

全国一体化平台

“防疫健康信息码”

▲“防疫健康信息码”申领

助力抗疫,守护健康

目前,“粤康码”已实现

一码通行全广东

还没领取“粤康码”的你

赶快去领取吧!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