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企不裁员再雇5000人”谈起——腾讯新闻采访中大管院尹珏林副教授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2020-04-29 17:42 浏览量: 2620

在全球疫情累计确诊突破215万人的大形势下,不少企业传出了将会降薪裁员的风声。一向底气十足的董明珠“董小姐”在谈及2月份的销售数据时坦言道:格力在2月、3月空调销售几乎为零,仅2月就亏了200亿元,员工的工资还要照发。按照每名员工每月平均7000元计算,格力9万员工,每个月就要支出6.3亿元。但“董小姐”不但没考虑裁员,反而表示要再雇佣5000人。2020年4月20日,腾讯新闻就此采访了中山大圩管理学院尹珏林副教授,相关文章刊发后,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尹珏林副教授表示,守住员工是企业的发展需求,更是责任需求。随着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很多海外业务占比较高的制造业并没有迎来预计的春天,家电行业更是纷纷表示在逆境中苦撑。裁员降薪成为一些企业不得已的选择。美的集团被曝出暂停高管30%月度工资的发放,海信、海尔接连传出裁员风声。格力表示在2、3月份收入几乎为零,仅2月就亏损200亿元。在这个特殊时期,员工彷佛成为了企业急于甩掉的包袱。

企业生存,不止裁员一条出路

在疫情当前,企业都面临着不小的生存压力。短期而言,裁员降薪能够缓解经营压力,减轻企业的负担,但长期来看,这一举措却损害了员工这一内部利益相关方以及在用户心中的口碑。从海尔紧急辟谣并不会大举裁员,到格力宣布再招5000人等信息来看,在关键时刻能否抵住压力守好自己的员工,对企业声誉尤为重要。与其选择裁员这一办法,更多企业采取的是转产和创新业务模式的办法来自救。格力在传统产品销售困难的时刻,启动团队研发杀灭新冠病毒的净化器,并在2个月之后推出能够杀灭空气当中99%以上的新冠病毒净化器。比亚迪、富士康、LV等不同类型的企业转产口罩,并逐步供应疫情严重地区。一个企业的发展必然经历各种风浪,裁员这条路固然是一时的捷径,却不见得走的长远。

人才断层,既是经营风险,也是社会责任风险

企业对人才一直处于高度依赖的状态,制造业更是如此。从技术工人,到销售人员,再到门店人员,都对企业的运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技术类人才,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才能维持人才的成长和更替。这就需要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企业能够共同形成对人才培养的持续投入,才能推动人才到技术的正向发展。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10年的周期,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遇到经营困难或者其他问题时,首先削减人才培养的投入成本,那无异于杀鸡取卵。如果核心的技术或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人才断层,不是企业亏损能够弥补的,这需要全行业花费更大的人力、物力去追回人才断层所带来的损失,而且将对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将员工从“成本问题”转化为“核心利益”

企业对人才的投入看似漫长且收效低,但却关系到企业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发展。借用《大宅门》中一段经典的剧情,白家老号从被查封到再度翻身,一靠百年来的名声,二就是靠拿钱也买不来的人才。我们期待企业重视利益相关方权益,尤其是保障员工权益,从将员工视为“成本问题”转化成为“核心利益”,将负责任的理念融入企业经营,我们相信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增长动力。

教授简介

尹珏林,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创业与创新相关的责任和伦理问题、可持续发展消费。现担任Business Ethics: A European Review期刊副主编,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编辑委员会成员,主持或参与多项国际、国家级研究项目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