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述院史丨顾宝炎老院长:在摸索中发展的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顾宝炎,上海市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年9月至1999年12月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曾任上海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工商管理(MBA)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霍英东基金会南沙办事处副主任。
回首:筚路蓝缕,艰辛岁月
我是在1981年来到中山大学的。1985年9月,国家教委发文正式成立了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第二年3月,我们学院举行了成立典礼。管理学院成立的时候条件是非常艰苦的,面临着很多难题。第一,缺少人才。管理学院最初的老师都是原来经济系的毕业生,而且人数较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第二,缺少资金。办学需要资金的支持,但在建院初期,只有学校拨给我们的办公经费,经济境况窘迫。第三,缺少学术成果。学院成立之初,我们没有论文、著作、科研项目、获奖等成果和荣誉,学术基础相对薄弱。
建院初期,管理学院没有教学楼,老师们也无处办公,只能借了数学系的一层楼,办公、教学,包括图书馆、资料室全都“寄人篱下”。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没有泄气,全院教职工通过不断的努力让工作走上正轨。当时很多原经济系的毕业生放弃了企业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回母校。我大概是第一个“土硕士”吧,然后魏明海老师是第一个“土博士”。之后李新春老师是第一个“洋博士”,他毕业于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当时的毛蕴诗老师是第一个“洋硕士”,也是我们引进的第一个正教授。慢慢地我们的人才就开始多了,老师们带着满腔的热情加入建设工商管理学科的行列,我们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在当时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支持学院的发展,老师们付出了很多。他们无私地奉献,为了大局而牺牲个人的利益,在经济上给予了学院极大的支持和帮助。这是20世纪管理学院的老师为21世纪管理学院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也令我尤为感动。后来,在何铭思先生和何氏教育基金会的支持下,我们建成了现在的善衡堂,管理学院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教学办公大楼,也推动了学院的发展。我们不能忘记,学院的今天离不开以何氏教育基金会为代表的社会各界力量的慷慨解囊和鼎力支持。
发展:团结一心,力学笃行
除了相对匮乏的人力物力,当时的管理学院还面临着社会地位不高、知晓度偏低的困境。记得我和毛蕴诗教授曾一同前往北京到国家教委申请博士点,当我们递交材料的时候,工作人员却并不知道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存在。管理学院虽然成立的时间很早,却不及其他院校的知名度。
为了破解困境,学院积极采取措施来提升学术水平和社会知晓度。比如,学院通过何氏教育基金会的支持,对师生们的学术成果给予奖励,鼓励师生们积极投身学术研究。我们努力争取让全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科学部的项目评审会来到中山大学举行,当时管理学界的专家学者都来到了中山大学,为师生们的学术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条件。那一年我们也取得了突破,获得了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学术进步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也为之后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提高学院的知晓度、知名度,我们主动承办、举办了几场大型会议,像MBA年会、全国管理学院院长联席会议等等。这些会议的召开让当时的管理学院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知晓度,在管理学界打开了新局面。随着我们学术水平的提高,学院的很多老师开始进入MBA指导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担任委员,我们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也开始逐年提升,这对于学院的发展以及人才引进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如果问我管理学院的精神是什么,我想应该是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奋发向上。在当时的困难条件下,全院教职工用不懈的努力、坚韧不拔的信念以及团结一心的精神,成就了今天的管理学院。回望过去的35年,我们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不曾退却,在前进的路上,我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互相支持,始终向着建设更好的管理学院的目标奋进。
MBA:摸索学习,逐步成长
1997年,管理学院成为了全国第三批MBA培养院校。我们在MBA办学方面既有优势,也存在着不足。我们有着较为丰富的培训经验,学院举办过社会培训、干部专修课培训等,通过这些培训的积累,学院对于在职人员的教学工作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尽管如此,对于MBA的教学模式、教学要求等,我们仍然存在很多盲点,尤其是对于案例教学,老师们都不太熟悉。当时的MBA项目经历了一段在摸索和学习中逐步成长的过程,邵冲老师、顾乃康老师、魏明海老师等很多老师都做出了贡献。通过学习借鉴海外MBA项目的办学经验,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我们的MBA教育慢慢走上规范的道路,步入正轨。值得高兴的是,在全国第三批MBA院校评估中,我们获得了优秀,这是对学院的一大肯定。
MBA教育有其特殊性,因为学生都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专业背景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同,对于教学的要求和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学习中也会提出不同的意见和想法,这都是十分正常的现象。MBA是一个应用型的教学项目,因此对于老师们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它的教学模式要求老师们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管理人才。这也对教学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还要了解实际的企业情况。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学院的很多老师都与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开展企业调研等活动,不仅为有效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案例和范本,也为老师们带来了新的学术研究热点,提高了学术水平。这种教学相长的模式实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MBA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前途的。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应用型教育,同学术型、基础型教育一样,应用型、职能型的教育也是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两部分既不可分割,又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感悟:全民教育,成就栋梁
我从事教育事业已经有40多年,这些年来,教育行业发生了很多变化。最令我感动和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如今已经是全民办教育的时代,人们普遍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支持程度是非常高的。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也不乏教育的贡献,教育工作者是光荣的职业。那么高等教育是什么,它的任务是什么?我认为,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高等的人才”。“高等的人才”应该是引领型的人才、领袖型的人才、模范型的人才,他们往往可以引领着大家前进,树立榜样,他们有能力、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这就是高等教育要培养的栋梁之才。
对于教学,我认为不能局限于教授知识,更要传授给学生学习能力和方法。管理学院从第一任的王正宪老院长开始,就一直强调“学生要有后劲,基础就要打得足够扎实。”学院的发展也同样需要有后劲,不管是学科的建设和提升,还是学生的培养和成长,都要有不断学习、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从而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因此,在学校期间,不仅要培养学生不断学习知识、文化,更要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帮助学生们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才能不断获得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
展望:收获硕果,继续前行
管理学院自成立至今已有35年,期间逐步建立了一个相对健全的学科体系,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包括MBA等专业硕士项目,学院的培养层次丰富、专业结构完善。三十五年的发展我们也获得了很多荣誉,比如通过三大国际认证,取得全国少数民族模范单位称号,工商管理学科在2017年进入“双一流”教育部推荐名单,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获得排名并列第一(A+),2019年、2020年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学院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教师,人才辈出,2019年学院还荣获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是非常令人骄傲的一个标志性成果,这是整个学院上下一心、集体努力的硕果。相信未来,学院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在此,我也想提出一点期许。过去有一种提法叫做“学习型组织”,我想今天我们的教育工作可以做“研究型组织”,不仅要学习,更要讨论、分析、思考和创新,从教职工到学生,都要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并在研究中不断发展。希望管理学院今后创造更多可学习、可复制的经验,形成工商管理学科的说明书、解释学和方法论,能够与其他管理学院、商学院互相学习交流。此外,也希望学院能够更多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经济、广州自贸区等大项目上多做研究,发出中大管院的声音,为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寄语:肩负使命,勇挑重担
对于同学们来说,来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学习是一件幸运的事,因为你们面对的是很优秀的老师,有着良好的环境,希望同学们珍惜机遇,好好利用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学习时间。有两点与同学们分享:第一,作为管理学科的学生,一定要有广泛的学科面,不求无所不知,但要做到多听、多看、多知、多学。管理学科作为一门社会学科,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做支撑,才能更好地用管理知识服务社会;第二,要努力提高自律能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走向更大的舞台。
中山大学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希望每位中大学子,都能时刻按照校训来要求自己。也希望同学们可以领悟陈寅恪先生所讲“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中的内涵,都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力,去不断适应当今世界的变化。最后,希望同学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家实力的提升,年轻一代更应该肩负时代使命,勇挑重担,为国家、社会、人民多做贡献,真正成为“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新时代栋梁!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