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优秀教师丨谢康教授:亮灯引路、立德铸魂的筑梦师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2021-11-19 19:11 浏览量: 3602

谢康教授

谢康教授,现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信息经济学乌家培资助计划评选委员会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山大学信息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上,谢康教授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其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管理学一等奖、经济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年,谢康教授荣获“南粤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学科启蒙之师

1986年,谢康教授进入中山大学,开始教授本科生。2001年,谢康教授进入管理学院从教至今。谢康教授承担信息经济学、企业信息战略与管理、领导者人力资源管理,及高级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经济及管理前沿等重要课程的讲授工作。他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天职,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填鸭式”教学,或者仅仅作为知识二传手,而是将传授专业知识视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科学精神、创造能力的途径或工具。正如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所说,教育不是将篮子装满,而是将灯点亮。长期以来,谢康教授的教学层次覆盖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EMBA等多层次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他指出,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收”和“放”的关系。本科生较难理解现实问题,需要用生动的例子让他们了解,同时“放”出一定的空间,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尽量避免用条条框框对他们的思维进行约束。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斌开教授在中山大学就读本科时,是一名理学学生。怀着对文科的兴趣,他在小礼堂听了一场讲座,在这场讲座上,陈斌开遇到了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老师——谢康教授。谈起当年的讲座,陈斌开依然记忆犹新。当天小礼堂人山人海,座无虚席,谢康教授非凡的口才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让他领会到经济学的美丽,敲开了他通往信息经济世界的大门,谢康教授深厚的学术涵养和对现实问题的洞见让他为之折服。“蹭”了一个学期的课后,陈斌开越发爱上信息经济学,谢康教授鼓励他考研。遇良师不易,他决定要当一名研究生,更决定要当谢康教授门下的研究生。面对跨专业、跨学科考研的犹豫不安,陈斌开多次向谢康教授请教,谢康教授总是不厌其烦地用宽厚的话语鼓励他。他感慨,如果没有遇见谢康教授,没有谢康教授的激励,他没有勇气做出“转行”的决定。陈斌开当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上岸”管理学院。陈斌开教授说,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更高的起点,谢康教授严谨治学,勤勤恳恳,正是在谢康教授的引导下,他养成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学术态度,并一直坚持至今。

谢康教授被誉为中国商学院中“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教师,讲授的EMBA课程,长期是EMBA招生的公开课,在EMBA同学中评价极高,讲课过程中总会响起阵阵掌声。与本科同学不同,EMBA同学对现实问题有较深刻的理解,但对现实问题背后的理论基础缺乏掌握,因此需要与本科教学反过来,要用简单生动的例子让他们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要“收”住学生发散的思维,用理论框架“框住”他们缺乏逻辑的思维,培养学生应对现实不确定性的博弈思维。例如,在EMBA课堂中,谢康教授用实际的案例呈现出理论,展现出大家在实践中遇到的难点、痛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无需详细分析案例,只要“点到为止”。EMBA47期高露同学谈到,谢康教授通过博弈思维和实战案例与大家互动交流探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以灵活生动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丰富的理论知识,同学们都很专注投入于课堂。上完谢康教授的课,她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感,还会感到意犹未尽,在课后她会不断结合谢康教授的课程,学以致用,对企业变革进行思考,促进自我学习与成长。

无论对于哪类学生,谢康教授都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和个人能力,课程与时俱进,知识点常教常新,这离不开他的“独门秘诀”——“互动学堂”课堂教学系统。互动学堂课堂教学系统是根据谢康教授、肖靜华教授长期教学经验和模式开发的,将课堂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高度集成,极大地提高互动教学、实践教学的效率,尤其是面对泛90后同学伴随数字化、游戏化环境的成长特征——手机语言胜于现实语言,虚拟沟通活跃等,借助“互动学堂”课堂教学系统,极大地提升本科生课堂讨论的活跃气氛。

科研摆渡之师

谢康教授长期从事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含电子商务、信息系统行为研究)、机制设计的教学与研究,致力于倡导和促进中国情境的规范理论创新与将理论应用于中国实践,在信息经济学深耕了20多年。他认为,作为一名研究者,要聚焦一个领域,持续、长期、深入进行研究工作,不能“赶潮流”,不能追着“风口”。在谢康教授看来,理论创新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讲理论”,原汁原味地讲述他人的理论,如用“中国故事”完整地讲述他人理论;第二阶段是“拓理论”,结合“中国故事”对现有主流理论进行拓展性的边际创新研究;第三阶段是“创理论”,以“中国故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原创理论创新。因此,对于硕士研究生指导和培养,他认为整体上要稍微“收”一下,对硕士研究生需要进行扎实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式训练,研究能力的培养目标以“讲”理论和“拓”理论为主。

对于博士研究生的指导和培养,整体上要稍微“放”一下,对博士研究生除进行扎实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式训练外,研究能力的培养目标以“拓”理论和“创”理论为主。谢康教授及其团队教师几乎每周都与研究生举行学术工作坊,研讨研究方向,探讨领域前沿,鼓励研究生探索未知。2008年读本科时,吴瑶就加入了谢康教授的科研团队,接受谢康教授的指导至今。在这十三年间,吴瑶在谢康教授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她谈到,谢康教授是她从事学术研究的重要引路人,谢康教授对学术的持久热情、严谨态度和专业能力对她个人成长影响颇深。2019年,吴瑶入选广东省100个博士博士后创新人物,在《管理世界》发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系列案例研究论文8篇(含1篇接收),2021年她为第一作者的合作论文获第九届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这些荣誉和成果离不开谢康教授的细致指导。在每周例会和论文研讨中,谢康教授总是讨论的“破冰者”,任何有价值、有趣、重要的问题和观点,总能激起他热情分享经验与思考,启发团队老师和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在每次合作中,谢康教授总是问题的“侦查者”:“理论贡献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这个研究问题重要?” “为什么读者/评审者会对这个研究感兴趣?” “证据链在哪里?”……每次谢康教授的现场追问,都有效地督促吴瑶进一步提升研究质量。她说,能够成为谢康教授的学生之一,她感到非常幸运,她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谢康教授一样的优秀教师。

铸魂育人之师

回顾30多年的教学科研经历,谢康教授觉得最自豪的是,能够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学科建设“三位一体”,三者做到较好融合,期待以“中国故事”出思想、出理论、出人才。2016年,谢康教授及其团队突破“资产”公有与私有的两分法,在

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教学过程中?谢康教授认为,课程思政不是“说教”式教学,而是根据学生培养层次的不同,将思政内容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而且要做到“大道当然”的思政教育。一、树立学生自信心,特别是文化自信,让本科生敢于探索、自由发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定“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教学过程中,切勿浇灭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形成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他强调创新思维是一个否定与适应过程,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提升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现实案例是学生最好的解题老师。三、树立理论自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教学实践中,如通过数据生产要素理论模型讲解马克思对劳动与生产资料关系的论述,通过产品创新模型分析马克思对可能生产要素转变为现实生产要素等论述。谢康教授自觉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数字经济教学与科研中,如他与肖靜华教授最新合作的论文《面向国家需求的数字经济新问题、新特征与新规律》(《改革》2021年第11期)等。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谢康教授特别关注学生的健全人格塑造,他认为视野、素养是奠定整个人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则是工具和方法。他希望学生能够沉下心来,充实自己,踏踏实实,专注研究。

始终站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一线的谢康教授,立德树人的初心始终未变,全情投入的态度始终未变,他用人格魅力传递正能量,言传身教做学生的好榜样,用自身的人性光辉和专业理念,点亮学生求知、求索、求真之心。按他的说法,老师是一个“教书匠”,但又不是一个“教书匠”。

来源:党政办公室

撰稿:叶炜钰

采访/责任编辑:罗萍

初审:陈融融

审核:周晶

审核发布:谢曼华

欢迎投稿

bspr@mail.sysu.edu.cn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