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博士点诞生于此——工商管理学科发展历程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2022-04-11 14:14 浏览量: 4301

振铎南天

振铎,原为摇铃之意。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振铎以警众。铎,有舌的大铃。后谓从事教职。有诗云:春风振铎誉南天。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感受深厚底蕴,俯拾岁月荣光,一起走进时光里的管理学院。

第一个博士点诞生于此

——工商管理学科发展历程

管理学科早期发展

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伊始,管理学系就顺利过渡,成为管理学院最早建立的一个学系,师资配备较为完整。由学科带头人、首任院长、英国剑桥归来的王正宪教授,管理经验丰富的陈国强副教授,以及几位精于学术研究的副教授共同承担管理学系的主要教学任务。早在1983年,中山大学管理学系就开始招收企业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管理学院的企业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申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5年管理学院成立之初,第一批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从此,管理学系成为管理学院最早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也标志着中山大学企业管理学科正式开始建设。

学科建设方面不只是靠钱,最主要的是靠人。

——毛蕴诗教授

(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6年5月,管理学院确立了建院初期的五年发展纲要和战略目标,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1986-1990年发展规划概要》中确立了这样的指导思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调动全院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大胆改革,大胆创新,充分利用我校的一切有利条件(包括政治、地理、特区和综合性大学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岭南大学基金会、何氏教育基金会、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及港澳地区和海外的校友、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的支持等等),争取用5-8年的时间将我院办成一所具有地区特色的、在科研和教学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新型管理学院;成为一所朝气蓬勃、有活力和生命力、对国内外学生和学者们充满吸引力的管理学院。

攀登学术高峰

随着管理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在做强做大学院这个上下共同的发展思路驱动下,1991年,学院领导班子一致认为必须加快完善学位体系的建设,在既有本科、硕士研究生学位的基础上,向构建博士研究生学位的目标发展。然而,国家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设立的条件要求相当严格,博士生导师、科研成果、获奖项目、获奖论文等各项都必须经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严格审核,只有具备所有条件且经综合评审获得通过才能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学院领导班子召开多次扩大会议进行讨论,首先明确了申请设立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既定目标,决定加快培养属于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其次,采取对外引进人才的措施,创造条件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时任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学柔教授通过自己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学生以及朋友,为管理学院招揽管理学科的带头人。很快,他就将目标锁定在国内一位年轻的专家身上,他就是当时在武汉大学工商管理系任教的毛蕴诗教授。

当年,毛蕴诗教授是经济学博士,比利时鲁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武汉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无论在科研还是在教学上都十分出色:1991年,他获得教育部、人事部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荣誉称号;1990年、1992年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华东五省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之一;1992年成为武汉大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之一。如此出类拔萃的青年专家正是管理学院所需要的、把学科建设引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领军人物。李学柔教授与毛蕴诗教授的同学曾多次赴武汉,拜访毛蕴诗教授并与其深入交谈,诚恳邀请他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任教并担当学科带头人。

当年管理学院领导班子求贤若渴的态度十分真诚,李学柔教授的多次拜访精诚所至;管理学院所提供的学科发展平台堪称国内一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让将帅之才有充分的用武之地……何氏教育基金会委员们获悉情况后,当即明确表示全力支持学院领导班子的集体决策,希望能够尽一切努力把毛蕴诗教授请过来,以加快管理学院的跨越式发展。最后,管理学院决定为优秀人才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充足的科研支持、舒适的办公生活用房、优质的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等,为毛蕴诗教授解决了后顾之忧。在多方的努力下,管理学院终于请到了第一位学科带头人毛蕴诗教授。

毛蕴诗教授认为,对于综合性大学而言,科研、学科建设都非常重要,需要很好地兼顾二者。自到管理学院任教,毛蕴诗教授就开始组织管理学院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按国家规定,每2年或4年开展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申报工作,如果不及时把握机会,管理学院将落后于其他院校2-4年。于是,学院领导动员全院学术精英,参与到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申报工作中。

由于建院时间不长,各类资料归类保存工作不到位,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最难之处就在于此。很多老师和行政人员都加入到资料的重新搜集、汇总和整理工作中。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和行政工作,他们大多数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加班搜索资料,对于缺失的部分内容,只能在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资料中一点点搜集汇总,涉及各方面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管理学院的老师在整理资料

在中山大学研究生院以及其他职能部门等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管理学院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建设的要求,准备好了充足的材料。当年,管理学院已经具备了6个方面的优势:

1.积累了9届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学术水平较高,成果突出;2.学科带头人(毛蕴诗)是国家中青年专家教授,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3.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高学历者所占比例较高;4.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研究方向明确,理论与应用相结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5.广东尚无企业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6.管理学院发展较快,已有扎实的学科基础。

管理学院的老师进行研讨

与此同时,管理学院抓紧时机,在学校的支持下获得了优异的科研成果,让国家评审部门有所了解。于是,学院领导班子决定申请建立企业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并正式提出了管理学院建立企业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申请,并于1993年正式获得国家批准。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成为华南地区第一个企业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毛蕴诗教授被批准成为博士生导师,其学术地位、学术水平和学术成果在申报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998年,管理学院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刘恒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第一位博士生刘恒进行毕业答辩

企业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为管理学院的学科发展建造了稳定的平台基础,基于此,才能有条件申报其他学术点和一级学科,以及重点学科,也包括国家“211工程”项目的申请,因为第一期“211工程”明确提出在博士点的基础上才能申请。有了属于自己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管理学院才真正形成了企业管理从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学位培养体系。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需要科研支持,也会提升本科、硕士的教育水平;管理学院的知名度得到了提高。通过招收博士生、培养博士生,为很多青年教师提供了进修的机会和空间,也凝聚了教师的力量。就读管理学院博士的人数不断增加,管理学院为中山大学培养了一批经管类人才,如刘恒、施卓敏、徐勇、顾乃康、宋耘、刘阳春、王珺、龙朝晖等等。

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成功建立,为管理学院的发展跃升打造了稳固的平台基础,具有里程碑意义。1994年,企业管理学科被批准为广东省重点学科。1999年,依托企业管理学科,设立了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申请成立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时,我们只培养出了一个博士生刘恒,但我们申报了,并且成功了。必须抓住机遇,不能等,一等就是两年。

——毛蕴诗教授

2000年,企业管理学科获得全国首批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EMBA学位项目开办,成立了财务与投资系。时任管理学院院长魏明海教授与毛蕴诗教授共同前往北京接受了答辩。管理学院的实力不仅仅在申报材料上有所反映,而且学科带头人的真才实学也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在学院领导的重视和学科专家的努力下,答辩终于获得了最大的成功。

2005年,管理学院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企业管理学科的研究强调“顶天立地”,即“在强调对企业管理前沿理论研究与创新的同时,重视与中国本土管理实践的结合,要为中国企业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作出实质性的贡献”。通过学科建设,管理学院在企业国际化经营、民营企业与中小企业、消费者行为及品牌管理、服务管理、战略与组织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优势,这些研究领域的成果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部分成果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已经有十几所院校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MBA)申报试点资格,同期招收MBA学生,而管理学院却还没有起步。毛蕴诗教授立足学科前沿,马上推动这方面的工作,他到内地省市取经,多次参加MBA试点工作交流会,即使院务繁忙,他也会委派李善民教授参会,与其他院校进行沟通,建立联系,掌握信息。经过不懈努力,管理学院于1996年获得MBA试点。

我在1980年出国留学,是国内最早在国外拿到MBA学位的少数人员之一。我在武汉大学曾积极推动MBA试点申报,到了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后,发现学院还没有起步,于是,我认为必须赶上去,所以就努力去推动MBA试点申报。

——毛蕴诗教授

管理学院虽然MBA试点申报相对滞后,但及时追赶,经过几年的试行,1997年,在国家MBA正式启动后,管理学院成为了全国首批15家MBA正式招生的院校之一。

来源:《振铎南天》

党政办公室

责任编辑:罗萍

初审:陈融融

审核:张毅芳

审核发布:谢曼华、王帆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