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孙为政博士:中国企业的跨国联姻


“中洋”并购恰如“联姻”,不同的“联姻”走向亦会天差地别,尤其是在双方“门不当户不对”的背景下,面对舆论漩涡和双方确实存在的实力鸿沟,中方企业从“暗生情愫”到实现“相濡以沫”需要跨越一系列的试探磨合过程。
【MBAChina网讯】内容提要
“中洋”并购恰如“联姻”,不同的“联姻”走向亦会天差地别,尤其是在双方“门不当户不对”的背景下,面对舆论漩涡和双方确实存在的实力鸿沟,中方企业从“暗生情愫”到实现“相濡以沫”需要跨越一系列的试探磨合过程。
一般来说,在海外投资的企业都需要承担一些本土企业所没有的附加成本,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作“外来者劣势”。其中一个主要的劣势就是跨国公司面临的合法性压力(受歧视的危害)。
合法性概念来源于制度理论,简单的说,就是指在一个由规范、价值观、信念和定义所建构的社会体系内,一个实体的行为被认为是可取的、恰当的或合适的一般性感知或假设。
研究表明,组织合法性能够帮助企业从环境中得到生存所必须的支持和资源。跨国公司的合法性建设在商业领域中的发展和绩效提升中起到关键作用,我们试图通过利用中国跨国公司海外并购的多案例研究,打开后发企业在逆向跨国并购过程中成功获取并维持合法性以克服外来者劣势过程的黑箱。
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宏大战略背景下,“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出路。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目标逐渐从资源获取型转为技术寻求型,越来越多的中国跨国公司开始寻求对来自发达经济体企业的并购,期望通过这种方式直接获得国外先进企业的研发能力,从而反哺国内的母公司,促进其实现跨越式技术创新能力赶超。
然而,由于中国转型经济体制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和法律制度间存在巨大的制度落差,中国企业通常被认为比他们所并购的目标公司具有更低的合法性。例如很多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都被媒体冠以“蛇吞象”的比喻。因此,在面临合法性失衡的问题时,中国跨国公司如何获得东道国被并购子公司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对于其是否能够成功并购并整合所需的技术创新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于合法性的研究,学者们通常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维度对其进行分类,例如从制度理论的三支柱角度将其分为规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将其分为集体合法性和个体合法性。以及根据授予合法性来源的不同将其分为内部合法性和外部合法性等等。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主要关注来自新兴经济体国家的母公司在并购前、并购中以及并购后三个阶段中受到国外被并购企业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可程度,因此本研究从内外部的角度,通过调查中国跨国公司并购发达经济体企业的五个案例(中联重科并购意大利CIFA;三一重工并购德国大象;均胜并购德国普瑞;建设银行收购美国银行(亚洲);建设银行收购美国国际集团)来研究中国公司如何应对合法性失衡的问题并给出答案。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
(1)在面对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时,内部和外部合法性存在差异,并且他们的相对重要性在整个并购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会发生变化;
(2)在合并前和合并阶段,外部合法性更为重要,而内部合法性在合并后阶段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3)我们发现在合并过程的三个阶段,中国跨国公司利用各种策略试图解决进入发达经济体时的合法性不平衡问题,例如建立关系,与共同投资者合作,允许被并购企业的独立运营等。
我们的研究将合法性的概念嵌入到一个过程模型,为组织合法性的建立和维持过程提供了一个更加细致入微的视角。同时我们的研究也为正在积极寻求通过海外并购进行能力跨越和产业升级的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建议。由于内外部合法性的重要程度在收购过程中会发生变化,所以它们应该在并购的不同阶段改变它们相应的策略,例如在并购前阶段,与母国政府及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提高它们在母国的外部合法性。通过游说,广告宣传,直接沟通或向东道国政府承诺等方式来展示和传播跨国公司将给东道国带来的好处(例如就业,税收和技术),以此提高在东道国的外部合法性;在实际并购期间,通过与有经验的投资公司、国际上信誉良好的金融机构进行股权联合治理,与当地具有高声望的供应商和其他利益关联方合作,以此提升它们在东道国的外部合法性;在并购后的整合阶段,通过非正式控制策略,允许被收购公司在最初阶段保持独立运营,以提高其内部合法性等。
最后,如果这本研究只可以传达一个信息,我们希望来自新兴经济体的公司需要承认,他们在收购来自发达经济体的公司时,可能会面临合法性赤字。积极发展合法性是一项复杂而持续的任务,它具有多个随时间变化的角度(如内部和外部)。那些主动与外部和内部利益相关者管理组织合法性的公司更有可能获得成功的跨国并购结果。
该研究成果目前已在
孙为政,天津大学2015级工商管理专业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国际商务、社会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2017-2018赴加拿大约克大学舒立克商学院访学一年,获得2018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本文转载自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7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iBEST融合创新系列论坛】应变而进:全球政策变革与企业全球化战略转型
- 05/17 【重磅开启】2026年入学同济经管专业学位招生发布会邀您参加!
热门资讯
MBA院校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