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周文泳教授领衔的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项目“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研究”通过开题论证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1-11-02 08:00 浏览量: 2410

10月28日,由经济与管理学院周文泳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科技部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项目“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研究”开题研讨会在校举行,以“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研究”为主题。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朱启高、副校长童小华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施骞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谢富纪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朱春奎教授、上海科学院科技发展处处长李万研究员、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强教授等参加了线下会议,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王贤文教授、长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兰剑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危怀安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陈凯华教授、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张九庆研究员、《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副主编高建平研究员等评审专家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会议。会议推选谢富纪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上海市科委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处处长斯海雄、战略规划处副处长吴伊人、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汤天波,同济大学科研管理部杨华副部长和马彬副部长,承担单位课题组成员、项目合作单位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郑文江副研究员和上海社会科学院胡雯博士等出席了会议。项目首席专家周文泳教授汇报了课题情况。

我院党委书记施骞主持会议

朱启高表示,上海正在加快构建国际科创中心的核心功能,力争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积极推动科技高质量发展。上海在科技评价体系改革过程中也面临很多困惑,尤其是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原创性成果评价方面。他鼓励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积极探索,为科技评价体系改革提供更多新启发和新思路,将理论研究成果与改革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朱启高会上致辞

童小华表示,科技评价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指挥棒,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对科技创新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希望课题组发扬严谨求实、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立足我国当前科技评价体系改革面临的痛点难点,提供具备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校长童小华会上致辞

周文泳教授解读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十四五”规划与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结合对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的趋势研判,介绍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他表示,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要加强对科技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生态与科技评价体系之间内在关系的认识,合理定位科技评价体系在科技创新生态与科技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围绕新时代科技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生态治理对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的新要求,聚焦新时代科技评价体系的薄弱环节、改革方向与配套措施等重点内容开展研究。他还介绍了关于研究进度和成果形式的设想,分享了三项代表性阶段成果。

我院周文泳教授汇报了课题情况

在评议环节中,专家们先后发言,为项目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中国科学院大学陈凯华教授表示,要建立产出导向的科技评价机制;实施科研项目分类评价,健全自由探索基础研究成果长周期和国际同行评价机制;建立适应科技人才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评价机制。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张九庆研究员表示,财政投入科研项目评价中需要审视在小同行评审、国家使命导向的科研项目评审、大小项目评审程序、科研链条评审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大连理工大学王贤文教授表示,科技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科技发展由过去的注重数量指标转向追求质量提升。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坚持“四个面向”战略部署,应该成为新时代推动我国科技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副主编高建平表示,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既要正确处理好科技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生态与科技评价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也要关注项目、人才、成果等评价的突出问题。长安大学刘兰剑教授表示,要加强对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增加多种形式的后期资助,让科学家把精力真正投入到科学研究当中;在成果评价中应减少评价次数,尊重期刊及其他同行评议结果,避免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华中科技大学危怀安教授表示,要探索建立健全尊重科技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科技共同体规范的科技评价体系;坚持质量、绩效、实际贡献的评价导向;坚持分类评价,加强中长期评价、后评价和成果回溯评价。复旦大学朱春奎教授表示,建立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导向的新型科技评价体系,需要破除“五唯”在形式上的伪公平、伪科学,摒弃机械化、简单化的考核方法,着力建设更加注重以成果、质量、贡献和协同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积极推进从同行评议向价值评议转变。同济大学陈强教授表示,在新形势下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要推动供需双侧改革,既要努力将评价“需求”降下来,又要努力扩大科技评价的有效供给,包括评价模式、评价方法及评价工具等各个方面,还要夯实评审专家的“战略储备”。上海科学院李万研究员表示,科技评价体系亟待革命性重构,特别是要注重处理好评价与传播、评价与预见、评价与组织三方面关系,让科技评价成为科学展望和技术预见的重要“输入”,既要注重基于课题制的“单项化评价”,也要注重基于有组织的科研的“生态化评价”。上海交通大学谢富纪教授表示,我国现行科技管理体制与科技评价体系依然存在制约科技发展、违背科技创新规律的薄弱环节,导致我国“从0到1”原创成果不足。传统学科壁垒与科研组织边界不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大科学特征要求,需要重塑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与科技评价体系,鼓励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联合与跨界研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模式,事前与事后激励并重,既要重视专利申请与论文发表,更要重视转化过程与产业化效果。要通过产学研合作、区域间合作、多方协同互动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

专家组一致同意项目通过开题论证,表示课题研究团队在科技评价领域具有丰富经验,能够准确把握课题研究方向,稳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预期课题组有能力按照进度顺利完成课题研究。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