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泳: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
近日,我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周文泳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观点,探讨如何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进一步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营造顺应科技人才发展规律的人才评价环境,顺应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经历了建章立制、局部完善、国际接轨等阶段。在不同阶段,我国结合特定时代特征积极探索顺应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科技人才改进举措,并取得了积极成效。第一,建章立制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面临科技人才匮乏,科技人才评价中普遍存在“论资排辈”与“吃大锅饭”现象。在此时期,我国将探索现代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和弥补科技人才评价制度缺失问题等作为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在人事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下,逐步形成了科技人才的收入分配制度、专业技术职务制度以及各类奖励制度,但是,依然存在政策可操作性不足、政策覆盖面小、激励性不足等问题。第二,局部完善阶段。1995年,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此时期,我国把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增强科技人才激励制度等作为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并取得了如下改革进展:一是对科研人员实施跟踪考核,破格提升有突出贡献的人员;二是政府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政策环境与资金支持,国家鼓励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完善科技人才收入分配制度。在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中依然存在跨部门协调不够、科技人才评价制度系统不足等问题。第三,国际接轨阶段。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WTO,人才流失严重问题备受关注(从1978—2002年出国留学人员共有58万人,回国率25.86%),2002年5月7日中央批准印发《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2006年3月,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专章列入“十一五”规划纲要。在此期间,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中,加强了部门间合作多元化(国家部委联合发文约占40%),推动了政策工具,关注分类评价指标、评价流程国际接轨与科学规范,形成了多样化的激励手段。从国家到基层科研单位,科技人才评价领域的建章立制日趋健全。在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中,依然存在偏重物质激励,学术话语主体意识薄弱,逐步暴露出“四唯”“五唯”等问题。
《纲要》指出:“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现有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的相关制度规范日趋完备,但是,在科技人才评价机制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如下薄弱环节。其一,关注履历有余,德行评鉴不足。各类科技人才项目评审标准中,比较侧重于候选人中已完成的过往经历及前期成果积累,尽管将学术规范、科学精神与道德品质列入其中,但对候选人的德行评鉴力度不足,出现入选人才称号者道德示范不够显著。其二,指标照抄有余,测度依据不足。中办国办的“分类评价指导意见”与“三评意见”的主要条款被各类科技人才项目评价定性指标普遍引用或参考使用,但指标测度依据不足,存在实际操作问题。科技人才项目评选中,隐形的“四唯”“五唯”现象依然严重,如“唯国外顶级期刊论文论”现象依然客观存在。其三,建章立制有余,规矩意识不足。各类人才评价规制比较齐全,但落实却不够到位。科技人才项目与科技奖励评审中,跑人情关系既有个人行为,又有组织行为。人才项目评审中,依然存在专家行为随意性过大,客观性、科学性不足等问题。
首先,加强德行评鉴力度,强化人才称号的道德示范作用。坚持德行评鉴采用正负面清单并举原则,强化负面清单(如学术不端等)体检,设置正面清单的加分项(如被公认的且具有影响力的道德示范事项荣誉)。进一步增强人才称号的道德示范作用,既要加强新闻媒体、社会公众与单位同事对入选人才称号的科技人才的道德监督力度,也要从严设置德行清退制度,及时取消道德失范者的人才称号。
其次,探索价值发现机制,加强不同领域成果前期溯源。一方面,遵循实践检验真理标准,探索价值发现机制。探索“实践检验真理”的价值发现机制,即构建“实践活动—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基础研究”的路径逐级研究成果价值发现机制,客观评判科技成果价值。另一方面,健全成果前期溯源库建设,支撑高层次人才评选工作。成果前期溯源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基于原创论著(原创思想、原创理论、原创观点等)的基础研究原创成果库;第二,基于基础专利、原创原理、原创方法等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成果库;第三,首次综合技术集成案例库。
最后,探索多种科技人才遴选方式之间的“赛马”制度。一方面,完善现行科技人才遴选方式。在人才项目遴选过程中,可以尝试适当增设一些双盲措施,探索全程双盲评审制度。另一方面,探索基于人才发现、人才举荐等多种遴选方式。在人才项目遴选过程中,鼓励社会公认、专业领域广泛的德高望重学者做伯乐,推荐人才。在人才项目遴选过程中,建议多种方式各占一定比例,同期开展遴选。期末,对不同方式遴选的同类人才项目执行绩效对比,形成人才项目“赛马”制度。
刊发原文:《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03-08
教 授 简 介
周 文 泳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科研管理研究室副主任
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领域:创新生态与科技评价;产业创新与科技政策;科学质量与技术经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本文转载自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