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刘虎沉:促成供需两侧动态平衡| 媒体聚焦-解放日报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3-02-24 08:53 浏览量: 2703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将提升供给质量作为“十四五”期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围绕发展新产业新产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标准质量品牌建设三个方面,对提高供给质量展开部署,通过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近期,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刘虎沉在《解放日报》发表文章《促成供需两侧动态平衡》,提出把握扩大内需发力点,加快提升供给质量,促成供需两侧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的观点。

以下摘自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刊发内容。

刊登于《解放日报》2023-02-21

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把握扩大内需发力点,加快提升供给质量,是于变局中开新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将提升供给质量作为“十四五”期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围绕发展新产业新产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标准质量品牌建设三个方面,对提高供给质量展开部署,通过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构建完整内需体系

离不开高质量供给体系

扩大内需是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战略决策,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促进消费,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使得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22年,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0.1%,与上年相比增长36.4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线上消费市场持续活跃,2022年我国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11.96万亿元,同比增长6.2%,为扩内需、促消费注入新动能。同时也应看到,新冠疫情叠加俄乌冲突,全球供应链梗阻,经济下行压力大,使扩大内需战略成为稳定市场主体信心和发展大局的重要战略举措。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点,扩大内需战略涉及消费和投资两个经济增长“主引擎”,着眼于制约国内需求释放的结构性问题,包含短期政策调节和中长期制度建设等手段,是一项点多、面广、线长的系统工程。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离不开高质量供给体系,面对当前中国经济供需失衡问题,应抓住供给侧这个主要矛盾,增加高质量产品、服务供给,优化供给结构,为充分释放内需潜力、拓展内需新空间打下坚实基础。提升供给质量和扩大内需,实质上是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系,二者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必须把发力点放在提升供给质量上,增强供给体系与国内有效需求的适配性,实现供给、需求的良性循环和互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促成供需两侧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当前我国供需不匹配问题依旧存在,成为阻碍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随着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成为消费增长主流,投资需求向高精尖、定制化转变,我国供给体系仍以大规模、同质化为主要特征,难以跟上消费、投资的升级步伐。此外,服务供给能力明显落后于商品供给能力,无法满足养老育幼、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快速增长的服务性消费需求。

把握扩大内需发力点,加快提升供给质量,必须坚持统筹规划、重点推进,有力驱动消费投资“双引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成供需两侧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其一,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实现供需协同。推动供需联动的重要前提是形成要素自由流动的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有为政府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孕育企业的沃土,必须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要抓手,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治理不正当竞争行为,深化准入准营和退出机制改革,降低制度性成本。同时,要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普及推广“一站式维权”体系,打造消费维权协同共治格局,让放心舒心消费成为“民生工程”的底色。

其二,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更好满足需求。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是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力量,对供给体系提质增效具有引领作用。为满足居民多样化消费升级需求,应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提高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供给质量,在物质型产品中融入增值服务,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不断健全居民生活服务体系。顺应数字化、智能化潮流,引导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有序发展,推动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深度融合,实现供需信息匹配,释放消费升级需求。

其三,发挥有效投资作用,优化供给结构。作为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为形成有效供给、优化供给结构提供了导向。投资关键不在数量,而在精准有效。必须在政府投资的带动下,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以调结构、促转型为投资导向,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将投资重点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着力攻克“卡脖子”技术瓶颈,助力5G、物联网、卫星通信、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进程,进而推动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发展,持续挖掘和释放内需潜力。

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2023-02-17

教 授 简 介

刘 虎 沉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际质量科学院 Associate Academician。长期从事质量工程与可靠性管理领域的研究工作,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国高被引学者。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IISE Transactions, IEEE Trans, RESS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4部,编著教材2部;在经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媒体发表文章数十篇。

研究领域:质量工程、可靠性管理、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