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十四五”谋划之年,学科与科研工作怎么做?
5月28日下午,学院在教工之家召开了学科与科研工作专题工作会议。院长宋敏、党委书记杜晓成等学院领导以及全院各系、所、办负责人参加会议,共探学院学科建设与科研发展思路。会议由副院长方德斌主持。
01、院长观点
院长宋敏教授在讲话中指出,2020年是学院“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是学院“双一流”建设和内涵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尽量减轻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把握机遇,为学院的稳步发展寻求可靠的、清晰的行动依据。具体而言,就是要以“更加崇尚学术、更加追求卓越、更加关爱学生、更加担当有为”为目标追求,树立一流的质量意识,提升学院科研质量。全院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科交叉论坛,真正发挥论坛的重要平台作用,交流学术思想,激发创新火花。
宋敏院长强调,五年规划是一个非常好的工作机制,学院“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都形成了清晰可行的文本,学院在实践中将其落实落地,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绩,应当认真总结,强化运用。下一步,学院将继续落实对科研机构的评估考核工作,提高科研机构的运行效率,加强体制机制的设计,狠抓科研团队建设,大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持续完善科研合作机制,率先推进制度改革,让老师们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要以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争创一流的理念为指引,谋划部署好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学院发展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
副院长李青原教授指出,高水平论文的发表和重大项目立项是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应当予以重视。他分析了2016至2019年学院科研数据,分享了他对学院科研发展趋势的理解和预测,指出既要在国外的权威期刊上发表文章,也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把文章写在中国的大地上”。当前学科竞争形势日益严峻,学院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照学院历史发展,参考国内一流高校,希望冷静思考我们学院的科研未来,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副院长方德斌教授传达介绍了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征集意见和建议的工作,同时布置了启动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他指出,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聚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各学科要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和特色,多出精品,实现学科跨越式发展。学校“十四五”规划征集意见和建议正是学院学科获得新发展的一次重要契机,应当牢牢把握,深刻总结“十三五”的经验教训,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双一流”建设。
02、系所建言
各系所负责人就学院“十四五”规划、学科建设、职称评定、科研教学、人才梯队建设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
(按照现场发言顺序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系主任魏立佳教授分析了人才队伍结构、高水平科研以及科研团队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其中存在的一些困难。他建议,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师资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化,促进学者合作机制科学化,正视并解决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
经济学系主任罗知教授指出,学院近2年强化人才工作,师资队伍注入年轻血液,科研教学效果显著。正如经济学里更加看重经济成本而不去考虑沉淀成本一样,要创新举措引进顶尖人才,严格考核发挥示范效应,强化激励以激发学科进步的内生动力。
世界经济系主任张天顶副教授建议,加强对暂时性遇到困难教师的关爱和帮扶,助力渡过难关,引导他们成为学院发展的重要助力。加强资源整合,凸显资源效益。通过目标激励,引导广大教师服务学科建设,书写武大情怀。
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冕教授总结了该所近三年来在科研项目、学术成果、咨政建言、社会服务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围绕师资队伍建设、激励机制设计等方面,提出有效激发老师们工作热情和科研潜力的建议。
金融系主任侯成琪教授指出,我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已经全球第一,提高科研论文的质量已成为更加重要的任务,急需全面提倡质量导向,全面贯彻代表作等相关制度。在“激励+约束”的双重机制中,激励措施将在提高科研论文质量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要创新举措,充分发挥激励效应,提高激励水平。要在学生群体中形成良好的学术导向,引导拔尖学生以从事学术科研为人生选择,为科研事业补充优秀的新生力量。
财政与税收系主任龚锋副教授谈到了人才发展的结构问题,提出了引育并举、培育大师的建议。他还建议海归与本土教师真正融合,海归老师为本土老师举办“如何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为主题的连续讲座,本土教师帮助海归教师加强项目申请方面的培训指导,传递交流经验。
保险与精算系副主任王正文副教授谈到了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机遇,建议对于非强势的学科进行定向扶持,拓展发展空间,从存量中激发潜能,以利于厚积而薄发。
市场营销与旅游管理系主任黄敏学教授指出,我国市场营销学科目前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学院学科发展面临“慢了=后退”的严峻形势。他建议从加强顶层设计、争取政策支持、强化国际合作平台建设等方面出发,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学科建设规划,自上而下团结一心促发展。要正确看待老师们的黄金期和衰退期,爱护每一位老师,营造好氛围,分门别类地给予针对性帮助。
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所所长范如国教授指出,画地为牢式研究未必是好做法,不确定性环境下做“异想天开”的研究往往会涌现重大创新成果。要注重科研中人才、氛围、条件、组织方面的条件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关心关怀,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和心理氛围。学院要组织加强对重大理论问题和紧迫现实问题的回应和研究,发挥四个一级学科作用,协同研究,产出一流成果。加强四个一级学科之间的紧密合作、交流、交叉,建立定期的跨学科学术研讨机制。加强团队建设,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做好专业传承与创新发展。加强组织上的保障作用,为教师科研积极创造条件,将政策落到实处。
工商管理系副主任陶厚永副教授针对人才引进、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建议,一是要正视海归人才引进中存在的一些不平衡问题,提高管理运作水平;二是要发挥学院规模优势,进一步优化选人用人机制;三是拓展青年人才成长晋升通道,为有为者匹配相应平台。
会计系主任潘红波教授针对学科竞争、科研提升等问题建议,一是要发挥优势特色,注重学科的差异化竞争;二是要创新举措,从综合方面提高学院对人才的吸引力;三是要加强合作,建立良好的机制鼓励合作,营造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王恺教授结合本学科的发展提出建议,一是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处理好人才引进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衔接问题;二是进一步优化研究生结构,适当扩大博士生的比例;三是完善机制,让更多有学术潜力的老师指导博士生;四是加强平台建设,建立更加合理的多层次激励体系。
院长助理刘成特聘研究员用了“合作”“分工”“呵护”三个关键词分享了他的观点。他建议学院加强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为科研合作搭建良好平台。鼓励跨学科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交叉学科的影响力,建立长效机制,引起重视。在合作之下充分发挥老师们各自特色专长,合理“分工”,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好。对于海归群体,要精心“呵护”,激发学术潜力,中西合璧,培育成长为顶尖人才。
03、书记思考
院党委书记杜晓成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教学为立校之本,是流;科研为强校之本,是源。科研经历与成果是造就著名学者的根底和培养优秀学生的源流。创造知识,发展智慧,以自己的科研经历改进课程教学思维,以自己的科研成果丰富课程内容结构,以自己的科研风范激发学生探索热情,是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境界,是重点大学应有的一种精神追求。
如何做好科研?一是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应关切,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二是树立一流的质量意识和一流的价值追求,潜心问道,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三是秉承崇高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的大学精神,经世济民,守住学术的政治底线、民族底线和文化底线。学院运行和发展现状整体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要进一步加强沟通、营造氛围,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正视改革、迎难而上,以“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契机,奋力谱写“双一流”建设与学院发展的新篇章。
(本文转载自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