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惑,用创业方法论破解 | 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卓有成效的创业》读后感

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
2020-12-10 09:33 浏览量: 4304

再过几年,秦仪就要进入不惑的岁数了,这对于一个在新兴行业冲击下的传统国企员工来说,倍感焦虑。选修《创新与创业管理》课程,秦仪只是想给自己的人生多一个哪怕概率很小的可能性。没想到,经过秦仪老师精心设计和用心教授的课程,以及阅读了其推荐的《卓有成效的创业》、《精益创业》、《蓝海战略》等书,加上与班里创业同学们的深入交流后,秦仪发现原来创业没有那么遥不可及。

那有多远?可能只需向前3步。

一、克服心魔,敢于去想

神话没有骗人,只是我们不懂。以前看到很多创业故事,说创业家凭借非凡洞察力找到独特商机然后迅*功,感觉就像神话。但是《卓有成效的创业》告诉我们,原来创业者不是都富有远见的——“仅仅有28%的公司能够从始至终完成自己的商业计划”;另外,创业点子的来源可以有规律的——“商机是被创造出来的,就是从各种可能性里创造出新的商机”,关键是懂得效果推理法——“利用现有资源,就能找到好点子”。因此,增长了认知,才能战胜心魔。

风险没有吓人,只是我们害怕。常言道,“创业九死一生”,没有风险的概率是很小的。《卓有成效的创业》告诉我们,偶然性的出现不是概率问题,而几乎是100%的创业者都会遇到,但是有人将其当作风险,有人则把它创造性的变成机遇——“如果你不幸拿到一个酸柠檬,把它榨成柠檬汁就好了”。另外书中还给出了与《精益创业》相同的风险控制观点——创业之初不要在乎多大的收益,关键是万一失败了损失是可承受的。因此,无惧偶然性,才能敢于去想。

二、掌握方法,持续积累

原来我们很富有。战胜心魔后我们迈出了第一步,然而后续我们具体要怎么做呢?《卓有成效的创业》给出了很详细的方法论,其核心是“手中鸟原则:从你所拥有的工具出发”——创业不要盲目等待所谓的绝佳机遇,而只需要从一个简单问题出发,充分利用每个人的工具:“我是谁”、“我知道什么”、“我认识谁”。回答了这三个问题,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创业资源。创业,关键是掌握方法。

其实我们还不够。读完《卓有成效的创业》等书后我们真的就能马上开始创业了吗?坦白说,我认为还不够。秦仪老师的《创业与创新》课是把我们领进了创业大门,让我们知道了学习创业和创新理论的方向和方法,但修炼还得靠自己。在班长的倡议下,我们组建了混沌商学院的学习群,持续学习且不定期讨论创业案例、分享创新想法;在秦仪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开展了快闪读书群的新尝试,一周读完了《精益创业2.0》,并完成了读书心得的输出、分享和交流;当兴趣变成了习惯,我也不自觉的利用通勤时间收听《蔡钰·商业参考》、《5分钟商学院》等专栏,乐此不疲。创业,关键是持续积累。

三、知行合一,勇于尝试

当我们战胜了心魔,了解了基本方法论,在持续积累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实践了。正如书中所述:“先学会走,然后再跑,行动胜于分析。”

其实,在职工作就是一个很好的练兵场,这也是成本最低的实践,企业与个体双赢。以我为例,由于公司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我在公司负责一些创新产品的技术研发管理。在之前,我更多的是基于工科思维去思考,但现在,我把这个当成了自己的创业项目去看待,在做产品规划时把学到的诸如战略布局图、四步动作框架、商业模式画布、用户体验地图等工具全用上了,这种带有市场和创新导向的产品研发方式已经初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后续还将按照精益创业的方式不断迭代。

至少做自己的CEO

上述是我读完《卓有成效的创业》后领悟出的“3步创业法”(此处请容许我做个鬼脸),其实更多的只是个人基于目前认知对创业思维的总结。但秦仪老师在课堂上有一句话令我印象很深:“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对此我太赞同了。

一个人无论是否真的去成立现实意义的公司,但其实每个人自身都是一个“公司”,只不过在工商局注册的公司是有限责任,而“自己”这家公司是无限责任,我们同样需要用创业思维花一生的时间来经营它,在人与人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资源,找准发展的方向,用精益创业的方法把自己打磨成“产品”,步步为营,持续迭代,拥抱偶然性,才有可能到了不惑之年依然保持竞争力。

原来,人生之惑可用创业方法论破解。

至少,做自己的CEO。

编辑:煊彧

(本文转载自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