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教授和一所年轻大学的故事

西浦国际商学院
2018-09-10 00:00 浏览量: 2367
“以‘能力立意’取代传统的‘知识立意’,这是我现在的教学与来西浦前的教学显著不同的一点。我在这里收获了教学生涯间最辉煌的岁月。为此,我感谢西交利物浦大学、感谢这里的同学、感谢这里的同事,我将带着这份感动,来走完我教学生涯的最后一站。”<img src="/uploads/image/2018/20180911/a63f0eb30525be960e9082176fcbbfd7.jpg" width="" height="">郭镜明,教授。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2006年,在同济大学从事数学基础课教学工作,其间曾受国家委派到第三世界国家援外教学4年,还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大学教学一年多。2007年初,郭镜明教授受聘于西交利物浦大学<a target="_self" href="javascript:;">数学科学系</a>教授,至今已11个年头。在郭教授的课堂上,曾经有三个对数学不感兴趣的英语系学生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了激发他们对微积分的兴趣,郭教授经常在课上讲一些和数学有关的小故事。他提到过谷歌搜索引擎对网页排序的算法,而这不属于课程大纲的内容点燃了三个小姑娘的热情。随后她们勇敢地报名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以此为契机,三位同学爱上了数学,其中一位女生还转到了金融数学专业。这位女生在英国硕士毕业后,立即被伦敦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录用。这是郭教授经常提起的一个小故事,他常讲:“老师不能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更需要去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img src="/uploads/image/2018/20180911/ad4cf44ecdf0f05f6c21434cf21bb589.jpg" width="" height="">“我应该担任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而不仅仅只是一名数学老师。”“正是西浦的教育方式改变了我的教学理念,也改变了学生的命运。”郭教授补充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无尽,灌输低效,课堂若仅限于让学生获得知识,则大学的价值将面临严峻挑战。郭教授说:“授人以渔,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检索信息的能力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因此,郭教授的数学基础课教学不再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而是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关注重点,注重发掘知识内容中的能力培养内涵,通过多种课内外教学活动加以实现。 “我在西浦的教学过程中,非常认同并努力贯彻学校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在教学设计和讲课方法上以‘能力立意’代替传统的‘知识立意’。”“我现在的教学,努力把数学课上成一门特殊的能力培养课,这是与来西浦前的教学显著不同的一点。”为了使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都提升数学学习的获得感,郭老师和同事们把教学延伸到课堂外,对学生组织的数学社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说起数学社,郭老师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数学社有好几百位成员,他们自发组织与数学学习有关的自主学习活动、参与国内国际数学建模竞赛、编写各类数学复习资料等等,不仅学习了数学及其相关应用,而且也锻炼了组织、交流和领导能力。数学社也成为西浦数学教学活动的一大特色。”<img src="/uploads/image/2018/20180911/9337088ad065a04392c5460b7f72619c.jpg" width="" height="">2018届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生物信息专业录取的张晴、美国常青藤院校之一宾夕法尼亚大学应用数学与计算科学博士录取的汪垲赋、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计算机专业录取的蔡佳人等,这些优秀毕业生都曾是数学社的骨干。郭教授还将这些经验体会,在西浦领导与教育前沿研究院举办的培训活动中与国内高校教师分享交流,获得了热烈的反响。有参加培训的青年教师感叹:“原来数学还能这么讲!”。回顾在西浦的这11年,郭教授满怀深情地说:“西浦使我站到了更高更宽阔的教学舞台,在晚年得以继续提升教学才华,收获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我和西浦的故事,就是一位‘老教授’和一所年轻大学的故事。我在对西浦有所贡献的同时,西浦也在改变着我,成就着我。”(记者:寇博 胡秋辰 刘颖舟 )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