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对现代化道路、理论、模式的创新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战略安排、本质要求和坚持的原则。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实现国家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党的神圣使命
从十四世纪开始,欧洲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欧洲人相信一个新时代来临,那就是“现代”。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欧洲人提出了“现代化”一词。现代化的英文表达modernization,意思是“成为现代的”。作为形容词,现代化指的是具有现代特点的、满足现代需要的状态。作为动词,现代化指的是具有现代特点的、满足现代需要的行为和过程。作为名词,现代化指的是具有现代特点的、满足现代需要的阶段。
“现代”一词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时间尺度,它泛指从中世纪结束以来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一个长时程。二是作为价值尺度,它指区别于中世纪的新时代精神与特征。现代化研究中的“现代”兼有上述两层意思,用以概括近代以来人类历史发展中急剧变化的总体状态。
这就是说,现代化不是某一个国家或民族急遽的社会变革,而是在其历史进程中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民族心理和人文素质、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等综合性的变革过程,即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知识和信息化社会转型、未来可能更进步和先进的过程,形成民主化、法制化、工业化、都市化、知识化、教育普及化等特征的历史阶段,是人类文明的深刻变化和系统变迁。
现代化是一种过程、状态、阶段。现代化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步状态和趋势,在中国体现为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近代以来的中国人的整体夙愿。
按照北大学者罗荣渠教授的研究,1927年12月,柳克述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土耳其》一书中,提出了“西方化”和“现代化”这两个概念。“现代化”这个词语虽然不是第一次以中文词汇的形式进入大家的视野,但是在当时将“现代化”和“西方化”并列使用,却是比较早且具有代表性的。
现代化理论源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和西欧,主要探索人类社会如何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以及由此引发的广泛的社会变革。
(一)中国人民追求现代化经历了坎坷的历程。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内忧外患不止。日本两次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为了实现现代化奔走呼号,不懈奋斗和拼搏。因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社会发展失去了通过资本主义走向现代化的可能。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内部已经产生了一些资本主义的萌芽,也有了一定的现代性因素,但还不足以启动现代化的步伐。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的入侵把中国拉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但西方国家的这种侵入不是要促进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更不是要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因此,面对国家和社会的内忧外患,一些先进人士和社会力量从屈辱中奋起,先后进行了诸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各种各样的现代化探索和尝试。但是,这些探索和尝试都失败了,只是仿效了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照搬了资本主义的各种方案,这就很难使中国真正走上现代化道路。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来说,不彻底扫除封建主义的根基,不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就不会有走向现代化的可靠途径和宽广空间。
(二)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能真正承担起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使命。在中国社会发展陷入困境的时候,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的胜利及其所产生的榜样效应,使探索中国出路的许多先进分子看到了新的希望,有了新的方向。尤其是俄国通过社会主义发展加快了国家工业化进程,使中国更多的先进分子充分认定,“中国的出路只能是社会主义”。这样,由于社会发展的要求所在,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起步一开始就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其后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中,社会主义发展的现代化目标,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属性,始终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坚守。这样,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现代化,三个词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关键词。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追求,也深深反映了革命先辈不懈追求进步的历史使命和光荣传统。早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搞“一化三改”,一化就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党还把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和“建立巩固的现代化国防”写入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了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目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了我们党伟大的历史性转折。邓小平强调:“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这件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要受干扰,必须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干下去。”此后,我们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聚焦和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党的十二大强调,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党的十三大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纳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党的十五大强调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体制条件。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就是要实现包括推进现代化建设在内的三大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大强调,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主题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标题则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步完善和发展,是党领导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和思想成就。概括讲,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历了从一化(工业化)、二化(工业化、农业化)、三化(工业化、农业化、交通和国防现代化)、四化(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三步走”到“新三步走”再到“两步走”战略安排;从两个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推进到五个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推进;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再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的过程,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自觉。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1.三个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现代化。
2.人才支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3.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
4.九个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5.应有之义: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
6.法治轨道: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精神力量:文化三个面向,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8.人民底色: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9.内在要求: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10.底线思维: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11.必然要求: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12.关键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3.五个必由之路: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14.发挥团结和创造伟力: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
1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从目标、叙事、价值三个维度把握全面现代化的内涵:
1.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智能和智慧),彰显中国之治、中国之制、中国之智(智慧)。不仅是舌尖上的中国(美食)、经济大国(富),而且是科技大国(强),文化、文明、理论大国(贵),青山绿水和国家形象好(美丽)。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2.叙事:实现国家现代化构成了近代以来、新中国以来、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八大以来等历史基本主线和发展的基本主题。
3.价值:中国的现代化当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有中国的特点,同时体现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自身的价值、意义、意义标准。包括历史和意义的天际线、终极意义和价值的地平线、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意义生产、意义解释和意义准则参照。
也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上进行分析。从宏观上看,构建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关系,使世界共享中国发展和繁荣的红利,促进世界的治理,解构国强必霸的历史逻辑。从中观看,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从微观看,解决社会多元、多样、多变的条件,价值上凝神聚力问题,追求最大共识和最大公约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点
与中国式现代化相比照,清楚地显现出西方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欲横流的现代化、对外侵略扩张的现代化。习近平指出,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现实基础和客观的发展规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中国特色。史无前例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现在世界上实现现代化的发达国家人口不过十几亿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蛋糕四部曲:会做、做大、做好、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资本主义解决不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内心的和谐);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充满了野蛮、血腥、掠夺、暴力、殖民、战争)。
另外,中国式现代化是“并联式”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西方国家则是“串联式”顺序发展,用了300多年的时间。后发不一定是劣势,中国式现代化克服了“后发劣势”,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重新标识了现代化的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五位一体”的全面的现代化,包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方面面,也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一条守正创新的现代化新路,包括理论创新、道路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模式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是独立自主自强的现代化,坚持自立自强,不信邪、不怕压、不依附、不屈服任何外部力量和压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彰显制度优势和优越性的现代化,创造和继续续写两个奇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功的原因和世界意义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共同的愿望。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人类走向现代化的路子不是唯一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一度陷入对西方路径依赖而落入误区的事实,反证了当今发展中的很多矛盾、很多问题是西方主导下的世界所解决不了的,实现现代化需要新的方式、新的智慧。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成功路径,保持了国家的独立性和特殊性,改变了长期以来西方现代化模式占主导地位、垄断话语权的格局,打破了把全球化、西方化、现代化等同起来的思维定式,改变了以西方社会的价值标准进行评判的传统认知。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丰富实践表明,每个国家都应当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特点,自主探索文明进步的新路,更充分获得生存发展的主动权、主导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丰富和创新了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是对传统现代化理论的超越。
从现代化道路看,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走得对、走得通、走得稳、走得好,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道路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从现代化理论看,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和创新了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是对传统现代化理论的超越。
现代化的几种理论:经典现代化理论。苏联现代的理论模式。不发达政治经济学。包括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依附发展理论等。
从现代化模式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对几种现代化模式的扬弃。
几种现代化模式:以英美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新自由主义模式)。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莱茵模式、丰田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以北欧国家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福利国家制度模式)。以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现代化模式。拉美国家的现代化模式。
中国现代化经验是对既有现代化理论和模式的超越。既没有走已经行不通的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老路,也避免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国民经济失调、把农业挖得太苦、世界霸权、没有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债务陷阱),又跳出了“中等收入陷阱”。
(二)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密码源于党的坚强领导和制度优势。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坚定走自己的路,也拓宽人类文明发展之路;把自身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开放与自主的关系,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对中外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抓住战略机遇期。
(三)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关键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前进道路上,一是必须牢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二是必须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三是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四是牢牢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五是牢牢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科技竞争是关键,人才竞争是基础,经济竞争是重点,军事竞争是后盾,创新竞争是灵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科学把握战略机遇期,准确分析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充分发挥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机遇优势,把这些优势不断转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澎湃动能,从而更加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
来源:经济日报
(本文转载自新疆大学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