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图书情报简介


南京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
南京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
南京大学其学脉可追溯自孙吴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学,近代校史肇始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等历史时期,1949年由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学府“国立中央大学”易名“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径称“南京大学”并沿用至今。
1920年在中国国立高等学府中首开“女禁”,引领男女同校之风。最早在中国开展现代学术研究,建立中国最早的现代科学研究实验室,成为中国第一所以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文理为基本兼有农工商等专门应用科、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的现代大学,被国际上誉为“东方教育的中心”。
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之一,是哈佛大学白碧德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学衡派”的雅集地,被誉为“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和科学发展的主要基地”,是“985工程”首批九所高水平大学中唯一未合并其他院校的高校,坚持“内涵发展”,赢得社会“中国最温和的大学”之美誉。
信息管理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至1927年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和1940年增设的图书馆学专科,是全国最早兴办图书情报的教学机构之一。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简介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办学历史悠久。
1913年,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克乃文(William Harry Clemons)在南京大学前身之一的金陵大学开设图书馆学课程,实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滥觞。
1922年,南京大学前身之一的东南大学开办暑期图书馆讲习科,此后至1926年每年连续开班。
1927年,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建立,“十六年秋,于大学文理科,开设图书馆学系。”从此,金大的图书馆学教育正式独立建制。
1978年,恢复图书馆学专修科;1985年,依托图书馆学专修科的良好基础,重建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此后先后改名为南京大学文献情报学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2011年,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升格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同年加入国际iSchools组织。
信息管理学科是依托传统图书文献服务和情报分析发展起来的面向新兴技术环境,突出文理融合和社会应用,突出学科交叉发展的新兴学科。从2000年开始,历任学院领导就确立了“创立国际特色学科”的发展理念,明确提出突出创新思维,注重应用导向,与世界接轨、与实践接轨的学科发展战略。事实证明,特色学科创建之路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科带来了国内外学术声誉,也带来了学科平台的逐渐提升。2003年,获得图书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情报学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5年,获得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的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设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评为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2010年,新增图书情报和出版学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并成为出版学秘书处设立单位;2011年,成立了国内第四家综合性信息管理学院,并被国际iSchools组织吸纳为亚太地区第三家图书情报学院。
目前,已经建成一批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的师资队伍,全院现有在编教职员工56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13人,讲师7人。博士生导师1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中国社科情报学会常务理事2人,中国科学管理学会常务理事1人,中国信息系统学会常务理事1人,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1人,全国高校图工委期刊委员会副会长1人,省政协常委1人、中国阅读学会会长1人、中国图像图形学会理事1人、中国竞争情报学会理事1人。
同时,注重高水平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2003年以来,全院累计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92项,其中国家社科招标、教育部招标、国家社科重点和863、973、科技支撑子项目9项,国家级和教育部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42项,各类委托项目和横向项目94项,累计科研经费27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880篇,专著48部,近五年发表一流期刊论文64篇,获得省部级奖励27人次,教学成果奖励8人次。2003年以来,获得省级以上优秀硕博士论文9篇次,教育部或省级创新人才3人次,各类学术奖励60多人次。
第三,学院越来越重视国际化视野的培养。通过iSchools组织与国际上31所顶尖图书情报学院建立了广泛学术合作,并与10多所港澳台和海外知名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鼓励学术互访、学生交流和资料交换,包括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台北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淡江大学等知名高校。仅2009年以来,召开了3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500多人次,开展国际学术交流32人次, 28名学生获得出国攻读学位或交流学习,到访国际教授也超过40人次,聘请或续聘国内顶尖学者担任兼职教授3人次。学生就业竞争力强,就业面宽,本科毕业生中有1/4左右的学生在国内继续深造,近10%的学生出国求学,学生主要到银行、证券公司、软件行业、高校等企事业单位就职。
此外,信息管理学院还建有“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南京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创新基地”、“新闻出版总署南京大学出版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保密培训基地南京分基地”四个国家级基地;“南京大学信息产业研究所”、“南京大学信息技术开发研究所”和“南京大学出版科学研究所”三个校级研究机构。建有“信息数字化集成实验室”、“情报分析综合实验室”、“多媒体技术研究实验室”等研究型实验室和信息技术教学实验室,并与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出版集团等战略合作伙伴正筹建数字图书馆联合实验室、网络出版实验室和出版研究院。
从1978年开始,陆续重建了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逐渐拥有了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各级学位授予权,建有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编辑出版学和信息资源管理5个硕士点和博士点,并且是国内最早拥有情报学博士点教育的5所高校之一,建立了体系完备的图书情报教育模式。
01、历年分数线
【注:2019年首次招收非全日制,分数线为统一划线】
02、招生人数
03、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分为:
(01)图书馆服务与管理
(02)数字图书馆
(03)知识管理与服务评价
(04)竞争情报与保密安全
(05)档案管理
04、学制学费
(01)学习形式:全日制、非全日制
(02)学制:3年
(03)学费:
全日制:1万/年,
非全日制:图书情报硕士 2 万元/年
(04)奖助学金:有
2021年复试拟录取分析
进入复试人数及平均分
05、2021年进入复试人数288人
(含全日制224人 少干计划10人,士兵计划2人,非全日制52人)
全日制:最高分272
最低分215
平均分233.87分
其中管综均分155.91
英语均分77.96
非全日制:最高分242分
最低分215分
平均分225.88
管综均分151.5
英语均分74.38
二、拟录取
根据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示,2021年图书情报专硕拟接受推免生33人
全日制:进入复试224人
参加复试人数不详
拟录取88人
录取考生均分244.18
非全日制:进入复试52人
参加复试人数不详
拟录取49人
录取考生均分226.18
少干计划:进入复试10人,拟录取9人
士兵计划:进入复试2人,拟录取2人
三、复试录取分数段
全日制:
270分以上 1人 拟录取1人
260-264分 5人 拟录取5人
255-259分 5人 拟录取5人
250-254分 12人 拟录取10人
245-249分 22人 拟录取19人
240-244分 30人 拟录取25人
235-239分 32人 拟录取13人
230-234分 33人 拟录取8人
225-229分 27人 拟录取1人
220-224分 24人 拟录取1人
215-219分 33人 拟录取0人
士兵计划 2人 拟录取2人
少干计划 10人 拟录取9人
非全日制:
240-244分 5人 拟录取5人
235-239分 2人 拟录取2人
230-234分 13人 拟录取13人
225-229分 6人 拟录取6人
220-224分 11人 拟录取9人
215-219分 15人 拟录取14人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1 活动报名 | 5月11日深圳招生直通车启程,招生政策新动向、在校生活Q&A一站式解答!
- 05/17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iBEST融合创新系列论坛】应变而进:全球政策变革与企业全球化战略转型
热门资讯
MBA院校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