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集聚的高校中,有哪些“双非”表现亮眼?

MBAChina
2022-07-20 15:57 浏览量: 2943
 智能总结

据相关统计数据,近十年高校当选院士数量的前三名分别为北大、清华、浙大,一所高校的院士数量,也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该所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成果。

众所周知,院士是我国在科学及学术领域最尖端的人才,也是科学技术界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及终身荣誉,其珍贵性不言而喻。据相关统计数据,近十年高校当选院士数量的前三名分别为北大、清华、浙大,一所高校的院士数量,也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该所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成果。7月19日,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科技创新改革发展的有关成效。其中,明确提出:全国超过40%的两院院士都集聚在高校。在院士、国家杰青数量方面,有“头衔”的各类高校明显占据优势,而“夹缝中”出现的“双非高校”,则更让人眼前一亮。日前,上海师范大学举行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先生的聘任仪式。校方称,在程国栋院士的指导下,近年来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申报、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等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而通过此次正式聘任,学校也就此实现了院士零的突破。零的突破为何被校方着重强调?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院士人数仅不足三千人,可见拥有院士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而院士名额的稀缺决定了一所高校培养出院士必定是十分艰难的,即使是“双一流”也可能束手无策,于是直接引进院士则成为了更加常见的优化人才队伍的方式。近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向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留言问询:“大家都很关心安徽大学明年能否顺利通过双一流验收,目前安徽大学的二类三类人才已经取得质和量的进步,但是全职院士、三大奖、重点实验室一直是安大的痛处,希望领导们可以尽快安排全职院士入职安大,助力安大双一流发展。”对此,7月8日,安徽省教育厅回复称,“根据材料学科发展需要,学校积极主动向3名院士传达了合作意向,经多次沟通交流,1名院士表现出较大诚意,2名院士表示对相关学术交流与合作非常感兴趣。下一步,学校将继续保持与3名院士的密切联系,积极协商院士引进和成立院士工作站等相关事宜。”如上所述,培养院士对于部分“双一流”高校都显得捉襟见肘,按说对于先天资源禀赋不足的“双非”高校而言更是如此,但有些“双非”却在这方面给了大家一个惊喜。

数据显示,最近一次院士增选中,有8所“双非”高校有院士新增(不含外籍院士),分别是南方科技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其中,南方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已经是五届内第二次有院士增选,近五届已增选2位院士的“双非”高校还有河北医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南京医科大学。而首都医科大学以新增3位院士领跑众多“双非”高校。

另外还有哈尔滨医科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南通大学等20余所“双非”高校位列近五届新增选院士名单中……

“双非”高校走出院士,固然是足以载入校史的重大突破,但也有一些高校的学者离院士仅“一步之遥”,他们的卓越也同样值得关注。

由于两院院士增选要经过初选、评审、产生候选人以及全体院士投票选举等层层步骤,通常中途落选者就已超过半数,而终选环节则需要获得赞成票不少于投票人数的三分之二(二分之一),才能按照该学部的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成票数多少为序依次入选,成为院士。且根据规定,如果连续三次成为院士有效候选人而未能成功当选,需要停止推荐一次。因此,有无数优秀学者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与“院士”失之交臂。

据小编手工统计(欢迎纠错),在近三届两院院士增选中,41所“双非”高校拥有1人及以上的院士候选人;其中首都医科大学数量最多,共5人曾进入到二轮院士候选名单,赶超一众“双一流”建设高校;广东工业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的院士候选人均在2人及以上。

不难发现,拥有院士及院士候选人的“双非”高校普遍具有一定的行业特色,如多次出现的“医科”、“工业”,再如具有代表性的“纺织”“林业”,特色突出——是这些“双非”高校的“杀手锏”。

这些特色突出的“双非”高校除了作为院士申报单位外,还有一些以“盛产院士校友”出名,其中南京工业大学和蚌埠医学院表现格外亮眼。

在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中,南京工业大学上榜院士校友共计4人,是当届培养出院士校友最多的“双非”高校。

而在增选名单公布后,蚌埠医学院第一时间更新了官网介绍:87届校友范先群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至此,毕业于蚌埠医学院的院士校友人数升至5人。在2021年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上,蚌埠医学院位列89,是百名中唯一一个办学层次为区域高水平大学的学校。

而更多的“双非”高校,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采用了前文所提到的直接引进的方式,仅今年就有多所高校新增院士。

7月15日,河南工业大学隆重举行首席科学家聘任仪式,正式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剑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担任河南工业大学“首席科学家”。

7月15日,安徽中医药大学隆重举行名誉校长聘任暨国医大师工作室揭牌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受聘担任安徽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5月21日,南华大学举行名誉校长聘任仪式,中国科学院院士、该校80级校友陈国强被聘任为名誉校长。

5月19日,湖南农业大学在修业讲堂召开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大会,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

3月15日,河南工程学院聘任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张季超为学校校特聘教授。

“人才”对于高校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虽然这些“双非”高校没有各类头衔的加持,但是院士、院士候选人乃至于院士校友的数量,也一定程度上从侧面印证了这些高校的科研实力及竞争力,是日后发展的有力支撑,相信未来大有可为。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学术桥Acabridge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