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毕业生主动延迟毕业,到底是聪明还是愚蠢?

MBAChina
2023-07-20 09:15 浏览量: 3613
 智能总结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主动延迟毕业。这种现象不仅在985高校中出现,也在211、普通本科院校中广泛存在。

近期话题#一批985毕业生选择主动延毕#冲上热搜。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主动延迟毕业。这种现象不仅在985高校中出现,也在211、普通本科院校中广泛存在。那么,为什么现在的985毕业生主动延迟毕业呢?

高校毕业生主动延迟毕业现象的原因

1.就业压力大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应届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题。而留校深造可以给他们更多时间去准备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

2.个人发展需求

有些学生认为,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还不够充分,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某些领域或者专业知识。此时留校深造成为了他们实现个人发展需求的一个途径。

3.家庭因素

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无法承担研究生阶段的费用。而留校深造可以获得奖学金或者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减轻经济负担。

4.应届毕业生身份对考研、考公的优势

在考公务员 、事业单位时有些地区考试应届生身份是不限制户籍等条件的,相对于往届生优势不言而喻。除了考公职类以外,在此条件情况下,适当地根据自身情况去选择延长毕业期限,对一些暂时未能找到合适工作的毕业生来说,也是一种好的方略。

提供优先录取资格按照国家规定,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招聘时岗位空缺),公共机构将优先录取应届本科及以上(含硕士) 毕 之前尚未参加过社会工作 的 毕 之前尚未参加过社会工作 的 生 。降低报考门槛部分公共机构或事务所为吸引更多精英人才报考,在录用时将相应降低报考门槛(例如取消“三限”);同时也会设置针对该类人群特别制定出具体指标评估标准,并给予相应分数加权处理.提供奖励政策除了上述优惠外,部分地区还将给予报考成功者奖励金等福利待遇;此外还有部分地区针对该类群体推出“走读式”培训班等服务项目.

学生为了保留应届生身份所使用的办法

1.重修课程

对于那些想要保留应届身份但无法继续上课程或者没有达到相应成绩标准的同学们来说,重修课程是一个常见方法。通过重修课程可以让他们重新参加补考并取得好成绩。

2.挂科

虽然这听起来很荒谬,但确实有些同学会选择故意挂科以便推迟毕业并保留应届身份。当然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且不道德的。

3.退选课程

还有一些同学会退选掉某些必修课程从而使自己不能够达到毕业条件。这种做法虽然比较少见但也存在。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延期毕业的影响

延期毕业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好处自然也就有坏处弊端。延期毕业不仅会增加学生的时间成本,通常也需要学生缴纳更多的学费和生活费等相关费用,无疑是增加了开销。另外,延期毕业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如焦虑、失落等,以及对未来就业的恐惧心理,需要学生及时调整。

对学校而言,那些不在校而保留在校生的权利,不仅占用了学校的资源,某种程度上来说浪费了高校的教育资源,加剧了不公平竞争。

据了解,有的学校不同意学生以非身体原因外的任何理由申请延毕;有的学校规定,主动延毕的学生必须参加论文盲审,而非根据抽签决定;还有的学校,主动延毕的学生将失去被评为“优秀毕业生”的资格。可见,学校并不鼓励甚至禁止任何形式的非必要理由延迟毕业!

在就业市场上,延迟毕业的学生竞争力也有可能相对下降。因为雇主可能更倾向于那些按时完成学业的学生,不论是主动申请还是被动选择,延毕在很多用人单位眼中都是减分项。

有人延毕可能是想积累更多的实习经验,为日后获得更好的工作作准备,但在一些用人单位眼中,这是规划能力不足的表现;有人延毕是想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时间,但用人单位很可能认为你的抗压性不足。

如何引导毕业生正确看待延迟毕业和故意挂科问题

针对以上提到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引导:

1. 建立正确价值观念: 每个人都有不同节奏, 不能盲目崇拜成功, 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合理计划;

2. 注重专注度: 学习必须要付出时间精力, 要注意保持专注度, 避免浪费时间;

3. 着眼未来: 延迟毕業或故意挂科只是暫時性手段, 最終還是要走向社會發展, 所以必須設計良好計劃;

4. 寻求帮助: 如果感攻读硕士/博士期间可通过各类项目申请获得资金支持并获取更广泛资源; 最后,在拥有更高文凭之后可以开启新领域工作并接受更广泛岗位选拔。

当然高校和社会也需要适应这种新的现象,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例如,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参加实习和工作经验,并提供适当的课程和培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用人单位也可以更加开放地看待这种现象,并在招聘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和理解。

话说回来,延期毕业在当下表明了我国教育政策的便利,我们也需要更加开放地看待这种现象,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理解,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