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60%考研人选择报考985/211,今年有多卷?


6月份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择校进度】的小调查。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目标院校】一项中,选择985/211院校的占比竟然超过了60%。
近几年双非报考的热度高涨,但是可以看到,有意愿报考985/211高校的考生仍然占据主导。
以往期数据为例:
“985”院校共招生约占当年研究生招生总量的25%,“211”院校共招生占比约18%;“985/211”院校合计招生占比约43%。
*图源网络
但是,与之相对比的却是招生名额的“供不应求”。
虽然目前没有报考985/211高校的人数汇总,但我们可以在【23考研报名人数top50】的高校中初见端倪。
在前50名中,35所都来自985/211高校,前25名更是全被这些高校占据。
为什么更多人选择985/211
从上面的数据也可以看到,相比同学们高涨的报考热情,985/211高校的招生占比还不足以满足考研人的需求。
一句话总结就是:不管名校是不是更卷,它都是很多考研er的首选。
这些院校招录人数少,竞争压力大,考研难度可想而知。可是为什么每年都有大批考生坚持选择985/211高校呢?
01学校的学习资源更多
一般来说,985/211大学的老师都是博士出身的人才,同时一般都是非常顶尖的院校毕业的。所以,无论是学识水平和教育方法上都更具有先进性。
其次,985/211高校硬件设施都非常优越。学校每年还会提供很多出国交流的学习项目等等,给了同学们很多机会。
02学校的社会认可度更高
不论是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还是在社会招聘中,已经得到了大家广泛的认可。例如很多企业在招收人才的时候,都会在学历一栏要求是985/211出身。
03科研经费投入高
高校想要发展,科研是关键。985、211高校不仅会从国家得到拨款,每年获得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在国内各高校中也是位居前列。
以清华大学为例,2023年年度预算首次超过400亿元,达410.93亿元,位居教育部直属高校之首。
*图源网络 部分展示
这些经费用来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人才、建设高水平科研基地、培养人才,直接受益的就是这些高校的学生,因此,进入这些高校读研,就可以拥有更好的科研平台,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04优秀人才更多
在985或者211高校里,云集了各级各类人才:院士、长江学者、千人、杰青等等。
如果能有机会考入这些院校,就有机会跟随名师来学习,不仅可以在科研上取得突破,在这些大咖的身上同样可以学到很多,从做人到做学问,都将是自己学习的榜样。
除此之外,人际关系也是关乎未来就业的重要因素。和学长学姐、老师以及身边的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既能够为日后发展积攒人脉,又能锻炼自己的处事能力。
*图源网络
总之,名校的政策倾斜会更大,包括教学、科研、基础建设等等,国家每年在985、211高校上的资金投入可以说是压倒性的优势。
其实,考研圈子里“双非研无用论”一直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考生们的选择。那么,“双非”院校的研究生,真的不值得考吗?今天橙酱也想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之所以会有很多人认为“双非研究生不值得考”,是因为“值不值”本身就是一个比较,这句话是需要搭配前提条件的。
很多人觉得不值得的前提条件,比如说:本科院校是985/211,双非研究生值不值得考?
确实本科是“985”或者“211”院校,考研再选择“双非”院校的话,可能会觉得没啥用。
但如果,你本科本来就是普通二本或者三本乃至于“专升本”,那么,考研考“双非”院校,小编认为还是非常值得的。
除此之外,很多人觉得不值得的前提条件还有:公务员考试上岸了,同时上岸双非研究生,值不值得读?
这种情况下,可能读个“双非”院校真的不是什么必需品。
毕竟近几年就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读了“双非”硕士以后毕业出来仍然需要面对工作难找的现状。
但是相反地,如果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或者说目前的能力也找不到好工作,那么橙酱认为提升学历永远不会错。
并且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考公,向来都是“学历>学校”。
即便是投简历找工作,岗位里会有对“学历”的要求,但基本都没有对学校的要求(极少数会要求“985”、“211”大学或者“双一流”大学,但也不会具体到什么院校)。
所以,“双非”研究生到底值不值得读要分情况来看,大家需要明确白己末来想要读什么专业的研究生和自己末来的职业规划到底是什么?
因为读研的目的无非以下几点:找一份更好的工作、继续学术研究和深造、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等等。
24考研报考趋势预测
虽然985/211的实力优势明显,同学们的报考意愿更高,但是从实际的考研趋势上来看,随着考研竞争加剧,很多考研人首先考量的还是尽快上岸。
“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在23考研得到了最好的印证!分析23考研的整体趋势,逆向考研成为了现象级。在此要提醒一下各位24考研的同学,一定要仔细分析去年的情况,在择校择专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双一流高校报名人数呈下降趋势
很多双一流院校都是“卷王院校”。2023四川大学、郑州大学、复旦大学等在内的一流高校报考人数今年有所下降。但即使在报名人数下降后,部分高校仍然稳坐报考人数TOP榜。
双非院校报考人数普遍上涨
在今年考研的报名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逆向考研,这直接体现在了报考数据上,比如安徽工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海南医学院的报考增幅都在35%以上,桂林医学院的增幅更是达到了66.3%。
虽然“双非”院校报考人数暴增,但不代表24考研的同学们不能选!毕竟相较而言,绝大部分“双非”院校还是要比985/211院校好考一点。
那么哪些同学适合报考“双非”院校?
小编的建议是:
1.求稳的二战考生
整体来看,双非院校的竞争压力显然比985、211名校要小很多。二战求稳的考生可以冲一把。
2.基础不是很好的考生
对于二本或者专升本考生来说,冲击名校具有一定的难度,选一个双非院校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3.专业性强的考生
有些同学的专业性很强,考双非院校出来同样具备优势,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根据学科实力选择院校了。
部分一线城市报考人数下降
今年多数省份的报名人数虽然还在增长,但部分一线城市报考人数下降。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辽宁、黑龙江等地,报考人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山东目前仍保持着「考研大省」的绝对地位。
当然,考研能不能成功上岸,其实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而报考人数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一般来说报考人数越多,竞争也就越激烈。
结合近几年各省份、各院校、各专业的报考人数情况,来看看对于24考研趋势的预测:
1.一线城市双非院校报考人数剧增(主要是江浙沪地区);
一线城市发展机会多,即使学校不是那么优秀,也有很多就业机会。
2.热门专业的冷门院校报考人数增多;
金融、管理、师范等大热门专业,内卷太过严重,不少考生选择曲线救国,转向双非院校。
3.专业技术类、理工类院校报考人数剧增。
理工类、医学类、计算机科学类硕士在持续扩招,报考人数上升快。
4.名校报考热度依然不减,但增长趋缓
最后,小编想说千万不能以为这个学校不是985、211很好考,就一头扎进去。也不要盲目追求名校,导致自己和上岸失之交臂。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能够拼一下985或者好一些的211,可以给自己的未来增加一些竞争的筹码;但同时,也有一些宝藏的双非院校和一些相对好上岸的名校专业可以冲刺。
(本文转载自橙啦考研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1 活动报名 | 5月11日深圳招生直通车启程,招生政策新动向、在校生活Q&A一站式解答!
- 05/16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 | 从优势到胜势: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打造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