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所死亡“双非”,难度堪比211!

MBAChina
2023-08-01 11:07 浏览量: 2926
 智能总结

400+的考研初试分数,在很多考生心中都是神一般存在,但在部分院校和专业中,可能连参加复试的资格都没有。

400+的考研初试分数,在很多考生心中都是神一般存在,但在部分院校和专业中,可能连参加复试的资格都没有。

并且这些特例,近几年不仅出现在985/211等双一流院校,甚至还有“双非”院校!

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些复试线要400+的超卷“双非“院校。

01.“双非”报考热度增加

之前,小编也为大家分析过23考研的实际情况

从报考人数来看:

23考研报名人数474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7万人,增幅只有3.7%,与2016年以来年均15.8%的增速相比,下降明显。

从招生名额来看:

2023年全国共有864个招生单位,总计招考761763人,学硕名额增长0.9%;专硕名额增长1.6%。整体虽然没有缩招,但扩招趋势也不明显。

根据报考人数和招生名额,我们也可以计算出23考研的报录比大致为6.2:1。

据统计,在刨除推免生和非全日制考生后,23考研全日制统考报录比为5.7:1,这意味着每6个考生中就有1个能成功上岸。

另外与22考研5.6:1的报录比相比,23考研变化不大,意味着考研难度并没有上涨太多,还是非常稳定的!

而具体到院校来看,“逆向考研”的趋势在23考研人身上,更加明显了。

一般情况下,考研的同学或多或少都会选择“往上考”,比如“双非”报“211”,“211”报“985”,但23年名校报名人数增长停滞,“双非”高校反而显著增长。

如211高校工学专业名额缩招7.3%,但科研院所和普通院校的招生名额却大幅度提升,科研院所工学专业名额竟然扩招了51.9%。

其中,考研报考人数下降比较明显的985、211高校有:

四川大学减少了7000人,降低了16.28%;

复旦大学减少了5000人,降低了14.29%;

西南财经大学减少了4000人,降低了14.8%;

电子科技大学减少了3000人,降低了11.5%;

天津大学减少了2900人,降低了15%;

清华大学减少了2000人,降低了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减少了984人,降低了6.09%;

南开大学减少了891人,降低了4.9%;

小编之前也为大家整理过报考人数猛增的10所“双非“院校(点击回顾),桂林医学院更是增幅高达66.3%。

并且,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到报考人数上,同样反映到了“双非”院校研究生新生入学情况中。

从《2023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解读报告》中可以看到

据武汉科技大学公布的2022级研究生招生数据显示,共招收新生3188名,包括来自64所“双一流”高校159人占比达5%。其中,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8名新生分别来自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新生有14人来自“985工程”院校,48人来自“211工程”院校,共占比5.8%。

昆明理工大学有92名新生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等。

深圳大学2022年共录取硕士生5006人,“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达到了41%,其中有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和上海交大等名校的考生。

过去人们一般认为,读研院校一般都得找个比本科好的,最起码也得与本校平级。

但现在,更多同学把考研的终点线落在了低于本科院校的地方:他们就读于“双一流”,最终前往层次较低的“双非”继续读研,其中不乏“清北复交”这样的顶级名校生。

换句话说,考得上,比考得好更重要了。这也让一些“双非”院校的分数线卷出了天际。

02.部分“双非”分数线400+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至少有20所院校35个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不低于400分。

其中部分院校多个专业“榜上有名”,如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

985、211类院校分数线“卷”到400+,我们也都能够理解,但也有部分“双非”同样“高不可攀”!

虽然复试分数线400+有些过于夸张,但在报考人数较多且普遍高分的情况下,院校会根据实际报录情况进行划线

例如重庆医科大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100215)计划招生11人,在150%的复试差额比例之下,进入复试17人,其中最低分数为401,于是401就成为了复试线。

除了复试线直接400+之外,一些“双非”院校的部分专业由于报考人数多、竞争激烈,也把最低录取分卷到了400+

如河南师范大学,除了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的复试线也已经飙升至400分,小学教育400分的同学也在找调剂。

而西北政法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虽然复试线没有过400分,但公布的拟录取名单中基本上都是400+高分,很多380+、390+的人都被刷了。

同样,我们可以看到23考研复试线400+专业一般都有以下特点:

01 多数专业不考数学

绝大部分400+分数线专业不考数学,数学确实是很多人考研的拦路虎,但是正因为有很多人不想考数学,导致大量考生涌入,让赛道无比拥挤,自然就竞争惨烈。

02 多数专业为跨考热门专业

像新闻传播、社会工作、心理学、学科教学等专业,都是跨考的热门专业,正因为跨考友好型专业数量不多,物以稀为贵,所以竞争这些专业的人就格外多,分数线自然水涨船高。

03 学校特点

985高校大家都知道难考,但却不是复试线400+最集中的,主要原因还在于985高校不仅竞争大,考试难度也高,部分专业课得分较低;

211高校本身数量更多,加之专业课难度没有985高,所以复试线400+的高校和专业,反而更多;

最让人吃惊的,莫过于双非还这么多复试线400+的,更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大家的逆向择校思维,为了降低竞争难度,更多人涌向双非,近年很多双非爆热,少部分甚至热度超过985、211高校。

03.24考研择校建议

我们都知道,考研难度是:

985>211>双非

哪怕今天小编也跟大家分享了许多“双非”院校400+高分的特例,虽然这些“双非”竞争激烈程度已经丧心病狂了,但大趋势还是不会变。

并且即使今年复试线高,不代表24考研的复试线同样会高,比如广州大学去年多个专业复试线400+:

学科教学(思政)(400分)、现代教育技术(400分)、心理健康教育(400分)、社会工作(400分)、学科教学(化学)(400分)、学前教育(410分)、学科教学(英语)(418分)。

但是广州大学在23考研中却鲜有专业复试线超过380分。所以换种角度来想,复试线高最起码代表目标院校不压分呀。

毕竟就算一些985、211院校表面上看复试线的分数更低,但也还有超级强悍的竞争对手、特别难的专业题、有压分情况等因素等着我们。

所以,相对而言,“双非”院校可能依旧是我们想要稳上岸的第一选择。

而“双非”院校热度上涨,不仅是因为大家考研求稳的心态,更是因为这些双非院校值得,它们的实力不比名校差!

小编也给大家分享一下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前50所“双非”院校,大家择校时可以考虑~

所以同学们在择校的时候,考量的因素不能仅仅限于复试线,这只是影响因素之一,还要细致考虑目标院校的招生人数、推免比例、调剂比例、报录比、复录比、录取分数等等客观数据。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历年的分数线变化幅度大不大,只有把方方面面都考量清楚,精准对比,我们才不会陷入被动局面,随意踩坑!

既然咱们已经选择了考研,就一定要全力以赴。千万不要被盲目的焦虑挡住了前行的步伐,我们能做的就是拼尽全力,为了上岸这个目标,加油吧!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橙啦考研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