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不能跨考了?!如何应对?


对于24届备考教育硕士的同学来说,现在最关键的还是要专注于自己目前的复习,尤其是那些今年要参加333统考的同学,才刚刚经历了333新大纲发布的冲击,对333统考的备考也可能仍然茫然无措。
对于24届备考教育硕士的同学来说,现在最关键的还是要专注于自己目前的复习,尤其是那些今年要参加333统考的同学,才刚刚经历了333新大纲发布的冲击,对333统考的备考也可能仍然茫然无措。
考教育硕士的小伙伴们最近应该比较闹心,刚刚经历了333新大纲发布,又被一则“报考人员前置专业应与所报考专业领域(方向)密切相关”的公告迎头痛击。心情犹如过山车,七上八下,想安心复习都得缓好久。
那这个“报考人员前置专业应与所报考专业领域(方向)密切相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好好地阅读和解析一下这则公告。
1、为什么突然限制本科专业
变动不是今年突然才有的,之前就释放了相关的信息,根据2020年发布的相关文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大力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就已经透露出专硕方面会提升培养质量,相对应的肯定会提高毕业和准入要求。这几年一些院校的教育硕士也开始陆续限定本科专业,比如华中师范大学的学科语文和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科英语以及海南师范大学诸多教育硕士方向对于本科专业的限制。
2、到底会不会限制本科专业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上一次在2017年修订,在这个版本中,招生条件这一定义中是没有指出关于前置专业的限制的,如下图所示:
但是在最近(2023年8月5日)发布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修订版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招生条件这一栏,对前置专业做了明文规定(如下图所示),增加的这一句话为“报考人员前置专业应与所报考专业领域(方向)密切相关。”
考过公务员或者仔细研读过政府文件的都知道咱们政府的措辞是极其谨慎的,而这又是教育部发布的影响巨大的相关文件;再结合各院校对于教育综合统考的配合程度,我个人觉得,很多院校可能都会执行这一规定。
目前针对这一政策,放出消息的院校并不多。相比于教育综合统考,这次的影响更加深远也来得更加剧烈,一是这个文件下来的晚,教育综合统考提前一年就进行了通知;二是相比于其难度的增加或者题型变换带来的不适应,这次是可能直接不能考。因此相比于8月下旬发布教育综合统考大纲后各院校纷纷跟进宣布用国家统一命题试卷的热闹场面,8月初发布的消息反而沉寂了不少。
可能各个院校也没做好准备,都不想做“出头鸟”,毕竟如果一旦跟进,势必有相当多的学员一年的努力就复制东流,学校也担不起这个责啊!所以大家都很默契地选择了观望;当然,一般来讲考纲都是教育部发布当年的考研纲要后才会陆续出来,这也给了学校一些喘息的时间。
所以你们怕,学校只会更加谨慎地处理这件事,看看如何平稳过渡。
那为什么这两天这个沉到海底的信息也会被找出来,并且引起大家的恐慌呢?是因为大家看到海南师范大学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出来的24届招生简章,都对教育硕士报考的本科专业做了限制,尤其是海南师范大学作为重要的师范院校,除了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细分方向,其他十几个方向全部限制了个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海南师大23年就已经这样做了,而且他下发24硕士招生简章是在7月20日,比文件下发的时间更早(8月5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倒是在统考大纲出来后的第三天,就响应了政策,对学校招生的6个教育硕士方向进行了本科专业的限制,如下图: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之所以能这么快地决策,一方面是领导层的反应快,更重要的可能还是整个报考人数的体量小,影响不会波及太多人,参考2023年教育硕士各方向的报考数据(数据来源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院),具体如下:
根据数据可以分析得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3年考研中,整个教育硕士一共6大细分方向,一共报考人数444人,一志愿录取人数为37人,计划录取人数为61,一志愿录取率才60.7%。因此无论是报考热度、生源质量还是招生体量,让他在做这个决定时,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
3、限制的专业范围如何
文件里面是说报考专业和前置专业“密切相关”,因此不难了解如果一旦执行,专业相关度应该是要求比较高的,以前面提到的海南师大和佛山科技的学科教学(语文/英语/思政)为例,分别如下:
这三个在教育硕士里面无论是招生占比还是报考人数,都是占比很大的三个方向,从上表我们看出,语文和英语都是要求及其对口的,分别是汉语言文学和英语相关专业;思政这个符合的专业比较多,因为思政本身就包括了马原、毛概、历史、思修/法律等几个模块,自然对应的对口专业会多很多。
专业二是社会人文类的教育硕士方向,限制前置专业的影响极大;但是对于一些专业二涉及到理工类的方向,其实影响有限,毕竟这类专业之前就算全部放开报考条件,也因为自身门槛过高,基本没有什么跨专业的(尤其是社会人文跨理工科)。
总之,一旦真正落实限制专业这一点,对于绝大多数专业都是比较严苛的,除非这个专业本身的内涵就很大,比如学科思政、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专业。
4、执行这个政策的学校多吗
这个问题可以分成24届和25届及其以后,具体如下:
(1)对于24届考生
对比于大家参与教育综合统考的热闹程度,这次各院校一起这么默契地“视而不见”,想必也是在权衡,想着如何尽可能照顾24届考生的利益,体现人为关怀,毕竟这事影响真的很大,数以万计考生的命运可能因此变动!
所以我个人觉得,今年绝大部分学校还是会维持原状。
(2)对于25届考生
就像统考一样,报考专业和前置专业密切相关同样是大势所趋,也符合国家对于专业型硕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因此就算一些院校今年因为照顾考生没有变更,但是以后变更的几率是很大的,25届考生尤其需要注意,提前做好风险防范。
如果想提前知道这个学校会不会执行这一政策,我觉得有个比较灵验的方法是你看目标院校的研究生官网有没有转这个文件,如果转了,我觉得是大概率要执行政策了,毕竟我没有看到可以说不知道,我这都写在头上了我能不知道吗?比如陕西师范大学,比如济南大学,以及前面说到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前两个已经转发了文件(陕师大甚至担心有人不会点开附件看,直接把附件的文字内容放到了正文),只是尚未作出应对;后者一边转发一边执行,几乎同步!
当然,更加准确的方法是通过资源获取小道信息,反正这也不是啥保密信息。动用可以找到的人脉去问一下是最准确最快的。
对于这个时间点执行政策引起的巨大负面影响,教育部也做了考虑,留了一个口子,因此在文件第七条里面就明确说了“培养院校应结合所在地区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本校的学科特色,依据本指导性培养方案,分别制定各专业领域和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今年阻力太大,可以先不执行。
5、如果目标院校执行了这一政策,该怎么应对?
情况一:目标院校执行了这一政策,我还是可以报考
这能怎么应对,放炮应对呗!这啥都不用做,可能都干掉了30%甚至50%还有多的对手!
情况二:目标院校执行了这一政策,我不能报考了
应对措施1:看看你这个专业,能报考其他学校的细分方向不;如果可以,再看一些可选的院校里面,哪个专业二的考察和你之前的科目差不太多的。如果差太多,那你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换了专业,比如你之前报考学科英语,专业二考教育学法,现在换了一个考写作或者文学语言学类的。
应对措施2:换到同类型的学硕专业,比如考学科英语的且专业二中语言学或者文学占了比较大比重的,可以考虑英语学硕对应的英美文学或者语言学及其应用语言学方向;当然如果之前教育综合333学得不错,学硕311也可以考虑。只是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虽然可能知识框架差不多,但是学硕对于知识考察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要远大于对应教育硕士的专业二。要奋力赶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本文转载自橙啦考研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1 活动报名 | 5月11日深圳招生直通车启程,招生政策新动向、在校生活Q&A一站式解答!
- 05/17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iBEST融合创新系列论坛】应变而进:全球政策变革与企业全球化战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