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12|亚沙之行,你比自己想象的更加强大——北理工沙12赛记

MBAChina
2023-11-10 10:07 浏览量: 2355
 智能总结

沙12|亚沙之行,你比自己想象的更加强大——北理工沙12赛记

当记忆跃然纸上,十一国庆期间举办的比亚迪杯第十二届亚太地区商学院沙漠挑战赛(“沙12”)已过去一月有余。每每浏览那些由东阳精心剪辑的沙赛视频,或者翻看战友们用心整理的照片,内心总是荡起层层涟漪。一段短暂的视频、一张抓拍的照片,甚至一段熟悉的旋律,都仿佛是一次穿越时光的邀请,将我瞬间带回比赛的现场。那些充满“痛苦”却美好至极的回忆,至今历历在目,仿佛刻在心底,永不褪色。

时间匆匆流逝,岁月如梭,或许我们无法重返往昔的光阴,但我们可以在心灵的镜湖里,重温那些闪耀的片段,让它们永远静静地悬挂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初次对亚沙有了一抹了解,是因为某次与公司一位领导的谈话。当时,他满怀自豪与自信地谈及这段经历,虽然我不是十分理解,但却能感受到这段历程在他心中的分量。直至后来在北京理工大学的新生见面会上,通过观赏沙11的宣传视频,我对亚沙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

那些音乐、影像,以及伙伴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我当时对旁边的朋友说,原来亚沙就是这般魅力,我心生参与的渴望。然而由于一些原因,一直拖延了参与的决心,直至在读书会上结识了春燕和世杰。得知他们已投身其中,报名截止即将到来,我毅然放下一切,参与了八月十二日在香山举办的拉练。那时,我与亚沙的缘分正式拉开序幕,而这份激情已然势不可挡。

8月12日香山拉练

首次攀登山峰时,选择了非常规的路径而非常见的台阶路线。这种抉择深刻地让我对于“攀登”这一行为在专业者眼中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领悟。整个攀登过程让我感到极度疲倦,累到无法言语。

幸运的是,我得以与明皇、花姐、玉谦和世杰同行,他们的鼓励和陪伴让我重拾信心,重新调整了内心状态。这段经历为我带来了许多新的体验和领悟:深入了解了亚沙的本质,结识了新的同行者,掌握了掼蛋的技巧,了解了越野背包、登山杖、水袋和运动护膝等专业装备,还初次尝试了能量胶(诚实地说,味道着实难以接受)。

8月26日天漠拉练

得知原来亚沙活动中也有老师参与,更有幸能乘坐备受尊敬、幽默风趣、孝道充沛的毕圣老师的座车。这次活动引起了杨宗跃杨队的注意,因为具备良好的耐力,便由C队调整至A队。内心充满了犹疑,同时也怀着一丝惊喜。一方面担忧自己缺乏足够的实力完成比赛,另一方面却充满了对A队挑战的信心。初生牛犊不怕虎,既然已经决定前行,就毅然面对最艰巨的挑战。

这次活动,我了解了防沙套的作用,并亲身体验了沙漠的魅力。学到了髌骨带的重要性,以及登山杖和手套在徒步行走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在亚沙比赛时需要负重10斤的挑战。

9月2日三峰拉练

当时购置了越野包、水袋、登山杖、能量胶、盐丸和护膝,信心满满的与众人一同出发探索三峰的挑战。开始时兴致勃勃,归来时却颓丧不已。三峰的第一坡就成为我严峻的考验,攀登中气喘吁吁。

在接下来的攀爬中,与队友逐渐拉开距离,而我的同伴毕老师和世杰一直在中途鼓励我,等待我。内心充满歉疚,感到自己成为大家的拖累,但无奈自身体力有限。虽怀着愿望与队伍齐头并进,实则难以跟上他们的步伐。渐渐地,不断攀升的难度使我怀疑自我,内心反复自责,质疑自身行为。在这种自我质疑中,终于完成了我的三峰之旅。

这次经历给我的信心带来了挫折,让我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动摇了我进入A队的决心。但与此同时,这次经历也极大地促进了我的身体素质全面提升(后续训练发现)。

9月22日半马拉练

人生初次参与半程马拉松,在此之前,这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因为跑步曾是我最不擅长的运动。但出于对亚沙的承诺,也是为了兑现赛事的承诺、完成团队使命,我仍然毅然踏入学校操场,开始了半程马拉松的征程。途中曾有一段时间感觉几欲呕吐,而且由于鞋子导致脚部起了两个大水泡,因此在后半程我经历了异常痛苦的跑步。尽管如此,我从未有放弃的念头,因为我深知现在跑的每一步都不会是白跑的,在真正亚沙来临的那一天现在的每一步都算数。

10月2日亚沙第一天

在我追忆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一天时,我深感其独特的魅力。因为我有幸与我的搭档晓龙和力哥一同完成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比赛。他们的帮助、支持和鼓励让我在比赛过程中没有那么辛苦和孤单,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真正的团队精神。

比赛一开始,我们一起讨论方案和线路。力哥作为先锋开路,晓龙负责寻找线路,而我专心坚持前行。然而,在比赛过程中我们与其他队伍失去了联系,我们的对讲机坏了。这导致我们无法汇报自己的行程,也无法得知其他组员的位置与情况。看着力哥一遍一遍呼唤着北理杨队、北理杨队......但对讲机那头依旧静悄悄的,我们知道,我们与团队失联了。

晓龙作为总控,依据我们当前的速度,制定了我们的计划,并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提速,否则会很危险。”我们看到后面的参赛者越来越少,推测我们可能已经是队伍的末端。在晓龙的有序调度下,我们加快速度,竭力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比赛,不拖累大家。整个过程中,我们几乎没有停顿,没有拍照,没有多余言语,甚至认为停下擦拭鼻涕也是在浪费时间。那一刻,在浩瀚无垠的沙漠里面我们三个一路相伴、激励彼此向前、成为彼此最坚实的依靠。

最后,我们手牵手冲过终点线,尽管这行为被制止,但那一刻的激动与兴奋是难以言喻的。更令人感动的是,在终点处我们远远看到了春燕,她在终点几百米处挥舞着旗帜等待我们的队员到达。见到她的那一刻,就如同见到亲人一般,心潮澎湃,她和我们一同奔跑一段距离,然后将我们交给刘硕。刘硕贴心地为我们录制了冲线视频,中途还听到我们坚实的后盾--可爱的C队队友为北理加油。这一刻,因为她们的等待和鼓励,使整个比赛更有意义,因为有人等待,所以我们的努力也变得不同寻常。

总而言之,这一天对我来说是特别且难忘的。有着晓龙和力哥的支持,有着春燕、刘硕和其他C队可爱的小伙伴们无私的付出、等待和鼓励,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很荣幸成为这支优秀队伍中的一员,与他们一起奋战我无比自豪。

10月3日亚沙第二天

第二天,我与搭档如影随形,我们依旧是那支“三剑客”。不过,由于力哥在第一天脚部起了几个大水泡,第二天的状态并不十分理想。起初,他仍然全力冲刺,但随着脚伤情况恶化,不得不选择与我们分道扬镳。然而,他始终保持着一颗乐观积极的心,这种精神一直与我们同行。

当天在路上,我们遇到了不少同伴。起初遇见了花姐和世杰,我们俩队随即结伴而行。接着又碰到了燕萍、鹏程和晓剑,我们三队并肩前行。整个过程中,我们互相交流,尽管当天的行程长达35公里,非常吃力,甚至有几次几乎到达了身体极限,让人崩溃不已。但是,由于队友们的鼓励和支持,尤其是我的搭档晓龙的帮助,我几乎没有在补给站停留,皆是由晓龙去为我拿补给,再追赶我们。在爬坡的过程中,他用力推我、拉我,让攀登变得轻松许多。我明白他也同样疲惫,但为了团队的声誉,为了帮我尽快完成比赛,他一直在突破自己的极限。因此,我对这两位队友感激不尽。

最后,花姐、晓龙和我一同冲过终点线,提前了半个小时到达终点,甚至在赛后玩笑地对花姐说:“其实我们还是有体力的。”但当晚入睡时就被痛醒,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10月4日亚沙第三天

第三天的行程只有约12公里,然而时间却显得十分紧迫。一开始就遭遇了两个陡峭的山坡,让我们的体力迅速耗竭。但我一直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天,必须坚持,踏踏实实地向前走。我的队友不断给我加油,告诉我“离终点只剩6公里,加油”“还有3公里”“只剩1公里了”,这个过程让我对终点更加坚定。

我的伙伴认为这段路程毫无感觉,然而我却感到异常疲惫。这份疲惫来自于紧张,来自前两天的剧烈的体力消耗,以及内心尽快完成比赛的渴望。尽管如此,我不断劝说自己跟随队友,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最终我们提前完成了比赛。

最终,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专硕代表队,顺利完成70公里沙漠徒步挑战赛,荣获团体第20名,超A男子亚军,斩获“亚沙赛”最高奖项——金沙鸥奖,创造了北理工在“亚沙赛”上的最好成绩!这是对我们全员努力成果最好的褒奖。

感谢亚沙组委会给我们展示的舞台,感谢北理工的支持,感谢远江盛邦的大力赞助,感谢伟大C队队友的无私奉献;感谢亲爱搭档的倾尽全力、不离不弃;感谢杨队、东阳、玉谦、志冬过程中不厌其烦的监督和严格要求;感谢自己,过程中从未放弃,拼到无力、感动自己;感谢所有队友一点一滴的付出;感谢所有的加油与鼓励,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次体验感绝对的拉满!能与你们相遇,彼此陪伴走过人生的一程,我三生有幸,不虚此行。

那些青春无畏的日子,我心存感激。

最后,我想说,你远比自己想象的更加强大,不要放弃,未来加油!

投稿:北京理工大学罗梦培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沙赛体育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