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再发2篇Science!

MBAChina
2023-12-23 10:26 浏览量: 1837
 智能总结

12月22日,浙江大学两项科研进展再次同步上线国际顶级期刊《科学》。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柏浩教授和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微微副教授学到了一种新策略,他们模仿北极熊毛的“核-壳”结构制备出一种封装了气凝胶的超保暖人造纤维。它不但有传统保温材料的隔热功能,还能“封锁”人体向外辐射的红外线,耐拉伸等力学性能也大大提升,可直接机织,能真正实现把气凝胶“穿”在身上。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肖丰收教授与王亮研究员团队提出一种新的催化剂设计策略,他们将脱铝的Beta沸石分子筛作为载体,调控铜纳米颗粒,在催化反应中的动态演化进程消除铜颗粒烧结、并控制已经烧结铜纳米颗粒,进行二次分散,从而大幅延长催化剂的寿命。这种基于调控动态烟花过程的方案兼顾了催化剂的稳定与活性,有望应用于发展更多耐久型催化剂。

论文的第一单位为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大学的肖丰收教授、王亮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的曹宵鸣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的马嘉璧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浙江大学的刘露杰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华东理工大学卢佳业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占东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李丽娜研究员、浙江大学材料学院王勇教授、巴斯夫公司杨雅卉博士、WolfgangRuettinger博士、宁夏大学高新华副研究员等为本工作的结构和机理研究提供了帮助。本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

背景介绍

据悉,就在12月12日,浙江大学两项科研进展分别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细胞》和《科学》。

浙江大学医学院李晓明教授课题组联合张岩教授课题组科研攻关,成功从原子分辨率水平解析了大麻素受体CB1和β-arrestin1信号转导复合物的精细三维结构,结合细胞水平功能分析发现了大麻素受体CB1介导β-arrestin信号的关键结构决定因素,阐明了大麻素受体CB1产生下游特定信号谱图的机制,为推动开发精细调控大麻素受体CB1功能信号的合成大麻素奠定了基础,有望在保留大麻治疗效果的同时规避其副作用。这一重要发现于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5日发表在《细胞》上。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邢华斌教授、杨立峰研究员团队研发出一种超快吸附动力学分子筛ZU-609,通过调控孔口大小和孔腔尺寸,实现了丙烯丙烷的精准筛分与高丙烯扩散速率。这对于丙烯的低碳分离具有积极影响。这一重要成果于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5日以“First Release" 形式在线发表在《科学》上。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浙江大学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有组织科研攻关,基础前沿方向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

来源:浙江大学。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青塔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