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考研你必须要知道的内容!请认真阅读!

MBAChina
2024-01-06 16:55 浏览量: 3617
 智能总结

2025考研你必须要知道的内容!

Part.1 什么是25考研

很多同学思考难道25考研是2025年考吗?不是,一定要注意哈!!!!25考研是指2024年12月考研的小伙伴们,一般在你大四的上学期12月底参加考试,这里说的25考研指代的是2025年9月硕士入学。

Part.2 为什么考研

大家考研的目的无非就是以下

①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大家都考

②本科毕业生不好找工作,读完硕士好一点

③公务员打算考的岗位需要研究生学历

④以后有读博士的打算

⑤我现在在职,想学习一些新的、有用的东西

这些目的都能汇到一个点——读研究生,那这时候可以大概分为三类

A、只想要个研究生学历

B、另一类则是去一个不错的学校、不错的专业读研究生

C、我也不知道,大家都考我跟个风

选择A的话,可以选择竞争压力小的学校(双非/普本/非全/专硕/非热门地区),在专业的选择上也可以看分数线相对比较低的;

选择B的话,追求好的学校好的专业,大家都认为是好的,代表这竞争压力很大;

选择C的话,我希望这部分同学还是仔细考虑一下自己考研的初衷,如果仅仅是跟风,复习的高压下可能中途就坚持不住了。哪怕初衷是想出去看看,长长见识或者喜欢某一座城市都可以,但是不要漫无目的的就开始备考。

总而言之,择校以及选择专业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思考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目的是为了什么,以结果为导向,作为你持续往前努力的原始动力,做出你本次考研最最最重要的选择。

Part.3考研形式分析

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

01,指的是参加全国统考的双证研究生。

非全日制,包含两类考生,一类是同等学力申硕的单证研究生,也就是以前的“在职研究生”,只有学位证;

另一类是参加全国统考的双证研究生,这类与全日制的学习流程是相同的:入学初试——入学复试——上课学习——结业考试——论文答辩——取证毕业。

从2017年起,我国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开始并轨招生。无论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均需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政策,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效力。

2021年国考、省考等重要公务员考试来看,均未在全日制和非全上设置障碍。

①学习方式:全日制研究生是脱产学习,学习期间一直在学校面授学习,非全日制研究生则一般是周末的时候去学校学习;

②受众人群:全日制研究生主要面向的是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少量往届下决心考的在职人员,非全日制研究生则面向的是有工作经历的本科生,或者2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的大专生(应届生也可考非全);

③专业选择: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基本没什么限制,非全日制研究生一是有相关的限制,二是考虑到就业,专业倾向于金融、法律、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会计等,选择管理类联考的居多;

Part.4考研院校分析

考研初期大家最焦虑的问题也就是如何选择学校、选择专业,你可能看过很多上岸的以及毕业的学长学姐,

这两句话是经常听到的【我当时怎么没有选择那个学校呢!】或者【我当时要是选择了那个学校就好了】,所以选择要比努力重要100倍!

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思考好院校,这个真的很关键,最起码有几个目标院校,两个冲一冲,两个稳一稳,两个兜底的。

01院校位置

25考研的小伙伴,要清楚的了解一个事实,城市越发达的地方,考研竞争压力越大,像北上广就是经济发达,发展机会众多,考研的竞争压力要高于同样水平学校的好几倍。

这个表现为好几个方面:

❶统考科目改卷严格(也就是常听说的水区、旱区);

❷报考人数很多;

❸竞争对手本身实力强……

如果你的规划是以后要在读研城市进行生活的话,还是要慎重选择,经济发达、企业众多、人才聚集、备考压力大等因素都需要考虑进去。

02院校排名

之前有一句是这样说的本科选择看学校,研究生选择看专业,也就是说你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更好的在本专业深造,专业的排名程度要优于院校排名;若你选择考研是为了更好的就业,那么在择校的时候,最好选择排名靠前的院校。

03院校的报录比

报录比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信息,这个数据直接反映了该学校的该专业的火爆程度,也是决定我们是否成功上岸的关键因素。(报录比为报考人数:录取人数)

一般来说,在自己报考学校的官网是可以查到当年的录取人数的,但是报考人数不是每个学校都会公布。但是这个影响并不大,你要相信,50%左右报考的人最后都是陪跑,最重要的还是复试名单的最后一名的分数,因为这个是你努力的参照!

04本科院校

研究生考试是一场公平公正的竞争,不会因为你来自二本、三本而不选择你,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本科院校的背景会影响到你的专业基础和学科素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两个学生的初试成绩及复试笔试的成绩是一样的,但是复试的时候,老师会优先考虑本科院校好的学生,但是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比较低。

05内部因素

1、个人学习的能力差异;

2、名校情节的欲望........

所以大家综合以上几个因素,决定几个院校,切忌都选985/211,选择一所双非院校作为保底,方便后期万一想要调整,省下从新做调查的时间。

我希望一定要考虑好以上各种因素,如果你考研是跟风,就觉得都考那我也考考吧,这种想法很难坚持到最后。

编辑:李婷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