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36万!考研热逐渐归理性

MBAChina
2024-02-14 11:44 浏览量: 2563
 智能总结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较上一年减少36万人。这也是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自2015年来首次下降,这不禁让人疑惑,持续火爆的“考研热”为何突然踩下了“刹车”?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较上一年减少36万人。这也是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自2015年来首次下降,这不禁让人疑惑,持续火爆的“考研热”为何突然踩下了“刹车”?

1951年,从战火中走出来的新中国刚刚步入正轨,面对长期积弱、百业待兴的艰难局面,以及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政务院(现国务院)审时度势,制定了“高等学校毕业生统一由政府分配工作”的制度原则。由此,“包分配,吃皇粮”成为了大学生的重要标签。

直到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仍是稀有劳动力,是很多人眼中的“天之骄子”。但在90年代的高校大调整、大扩招后,毕业生人数总数一直在节节攀升,不断刷新纪录。2001年,大学毕业生总数超过100万。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179万。1179万人是什么概念?比比利时(1162万人)、瑞典(1052万人)、葡萄牙(1029万人)、以色列(955万人)、奥地利(903万人)、瑞士(874万人)等国的全部人口还要多。“一个砖头扔下去必能砸中一个大学生”,每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

当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社会对年轻人学历的期待与要求水涨船高,考研成为了年轻人的新挑战。

数据显示,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近年来一路“狂飙”:2015年为165万,2017年达到201万,2020年飙升至341万,2023年达到峰值474万,多家机构预测,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将达到500万。

然而,2024年的报名人数下降36万却让人很是意外。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是复杂的,多重因素对“考研热”产生了分流、分心以及理智的降温影响。

随着近两年各类招生就业的竞争加剧,越来越多考生意识到,如果以就业为最终目的,研究生毕业时的就业选择未必比本科毕业更好,考研对个人求职竞争力的提升也相对有限,辛辛苦苦读完研究生也未必有一份期望的工作,于是不得不开始考虑性价比的问题。

同时,部分高校专硕、学硕比例的调整,客观上增加了一部分学生的读研经济成本。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到2025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成为未来考研报考主流。相比于学硕,专硕的国家补贴少,学费通常也更贵,这也将给考生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

随着研究生质量控制措施的完善,尤其是论文外审等措施的落实,导师与高校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要求。今年以来,部分高校陆续宣布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延长硕士、博士就读年限。也就是说,往后读研想混毕业越来越难,考上并不等于就能顺利毕业,于是一些人也会谨慎考虑到底要不要读了。

近些年,考公考编持续升温。据统计,2024年度国考计划招录3.96万人,共300余万人报名过审,比2023年新增43.53万人,增幅为16.76%。读研究生未必有一份期望的工作,但考公考编就可以直接达到目的,于是在不能兼顾的情况下,有的人就直接放弃了考研。

考研报名人数连涨8年后首降,反映出社会对研究生学历的认知越来越回归理性。归根到底,社会对研究型人才的需求是有限的,能够沉下心来投身在科研事业里的研究生只是少数。而且在研究生持续扩招之时,很多高校的软硬件建设并没有跟上,导师数量也严重不足,反而降低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长远看来,控制和缩减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让少数更合适的人真正投身高水准的科研工作,对社会发展、资源分配都是利好之举。

编辑:朱晨赫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