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去香港办学!


中山大学将在香港设立高等研究院,未来将择机建成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中山大学跨境办学校区。
中山大学将在香港设立高等研究院,未来将择机建成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中山大学跨境办学校区。
“中山大学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我们已经在广州、珠海、深圳这三个湾区核心城市办学。今年,我们还将去香港建立高等研究院。”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三场“代表通道”,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
而就在一个月以前,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院士也宣布:深圳大学已率先设立香港校区。
近几年,一批香港高校在内地设立分校区或研究院。而如今,我们看到这股风潮开始有了新的变化:内地高校开始在香港办学。
内地高校去香港
据了解,中山大学的香港高等研究院将成为学校国际化办学的主要载体,面向科技前沿交叉领域,优先建设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交叉研究中心三大平台,主要任务是面向全球延揽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得主等顶尖人才,建设世界领先水平的实验室,为最尖端技术的研发和转化提供条件,自主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未来,将择机建成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中山大学跨境办学校区。
高松校长表示,之所以要在香港设立高等研究院,主要是希望充分发挥“双一流”高校作为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重要结点优势,与香港高校优势互补,将广东的科技创新、产业转化优势与香港国际化、前沿研究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服务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
图丨高松校长在“代表通道”上接受采访
已经率先在香港设立校区的深圳大学,正在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教育高地的目标按下加速键。
毛军发校长透露:“深圳大学1000余套人才房已经动工建设,将为港澳高层次人才提供更优质服务,如科研启动经费、住房补贴。”
接下来,深圳大学将继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开展联合培养、双学位、学分互认等项目,加大鼓励师生参与跨境实习、研究和创新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港校北上
在内地高校动身去香港之前,一批高校已经扎根内地办学。
今年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扎根深圳的第十年。从四幢破旧厂房和一片荒芜之地,到如今占地1.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的美丽校园,港中深现有师生1.3万余名,连续4年位居中外合作大学排行榜第一。
图丨港中大(深圳)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2022年6月正式获批设立,并于同年9月开学。学校招收本科生、硕士和博士,已经开启本硕博贯通教育培养的全新探索。
而更早之前,港科大在深圳布局研究院、在佛山建成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图丨港科大(广州)开学典礼
稍不同于其他港校兄弟,港大对北上更为谨慎。直到2011年,港大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深圳研究院。2012年,港大医学院与深圳市政府合作运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2021年9月深港合作会议上签署的《深圳市人民政府 香港大学关于在深合作办学备忘录》,宣告这所QS排名稳居前50的顶尖名校,将真正走进内地。
对于深圳校区的规划,港大校长张翔表示“希望在深圳做更高的标准”。两个校区关系是“一个人的两条腿”,并想和深圳市探索出一个新的教育模式。
图丨合作办学签约仪式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一期校园于2月启用,预计今年将迎来第一批新生。学校所在区域聚集了国家级大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广东省第一批省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先进阿秒激光等大科学装置以及华为等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
香港理工大学(佛山)、香港公开大学(肇庆)也均在计划中。
图丨香港城市大学在内地布局
涌进香港
两岸高等教育交流正活跃的同时,高层次人才也正在涌进香港。
2022年底,香港特区政府正式推出新的人才入境计划“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
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2所高校被列入“高才通”全球百强标准。这些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可申请落户“香港”。
图丨23年10月,3所985纳入“高才通”大学名单
据财新今年2月报道,高才通推出一年以来,已吸引近7万份申请,3.6万名申请者抵达香港。2月22日,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公布首轮高才通人才来港的调查结果,已来港就业的高才通人才每月收入中位数约为5万港元,约25%收入达10万港元或以上,亦有约一成人士的月收入达到20万港元或以上。
除了吸引高校毕业生,香港也准备抢先一步留住人才。
去年10月份发布的《施政报告》提出将香港建设成为国际高等教育枢纽,自2024/25学年起,港大、港中文等八所政府资助高校的学士学位、副学位及硕士学位项目将提升非本地学生学额,将由此前的20%提升一倍至40%,实际扩招人数大概达到1.4-1.5万人。
此外,《施政报告》也从23年11月起,暂免在港就读的全日制非本地研究生参与兼职工作的限制,增进学生对在港工作的体验与认识,提升毕业后留港发展的意欲。安排将试行两年,受惠学生超过35000人。
图丨香港
从港澳高校纷纷来内地办学,到内地高校走向香港,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真正实现了“双向流动”。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一体化,可能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一是制度上存在要素流动的壁垒,比如内地高校的教师、科研设备、资金等难以高效便捷地跨境流动;二是在现行高校管理体制上,内地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较为受限,如招生指标、招生门槛等都需要教育部门逐项审批。
随着深圳大学、中山大学在香港办学的探索,我们相信这些问题会逐渐明朗。
(本文转载自青塔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1 活动报名 | 5月11日深圳招生直通车启程,招生政策新动向、在校生活Q&A一站式解答!
- 05/17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iBEST融合创新系列论坛】应变而进:全球政策变革与企业全球化战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