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任清华副校长!这位院士,创办一所新大学


“西湖大学创办至今,在多个研究领域百余个学术方向走在前列,产出了30余项‘世界首次’的重要原创突破,代表中国水平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西湖大学创办至今,在多个研究领域百余个学术方向走在前列,产出了30余项‘世界首次’的重要原创突破,代表中国水平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两会开幕前,全国政协公布了2023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等33人从2100多位委员中脱颖而出。
图 |施一公获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
发表获奖感言时,施一公成竹在胸,短短几句勾勒出西湖大学的光华。
人生只为一件大事而来,施一公的前40年从清华去往普林斯顿,塑造了自己的科研价值后,又重回清华,同时当选中美两国院士,把学校生命科学领域带向世界领先。
但施一公说这似乎都是为了他生命中的大事做准备,他为国履职的锚点,定在了西湖大学。
一路荆棘一路闯荡
恢复高考的那一年,施一公的父亲施怀琳为参加考试的亲戚辅导数理化,还在上小学的施一公没听懂XYZ、方程式的解法,但他还是透过无所不能的父亲,懵懂地触摸到了科学的边界。
类似的耳濡目染贯穿着施一公的成长。施一公的父亲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母亲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爷爷曾任北京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图 |施一公和父母
身处这样的知识分子家庭,即便跟随父母下放到河南省驻马店,清苦的日子和着父母严格的要求,却将刻苦与坚韧揉进了施一公的骨血里。
学生时代,施一公的成绩总是很拔尖。高中三年在河南省实验中学11次考试中,他9次获得年级第一;高二时他参加全国高中数学竞赛和物理竞赛,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数学竞赛还是河南赛区第一名。
因为保送时招生老师一句“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转向清华大学才复建的生物系,而命运的齿轮就此开始缓缓转动。
在清华,施一公一直是专业第一,并以第一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拿到生物学和数学双学位。
此后,他申请赴美深造,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这一去,就是近20年光阴。
过往扎实的知识打底,施一公在科研上一往无前,博士后期间,在Cell上发表了两篇研究论文。1998年,施一公尚未结束博士后课题,普林斯顿大学就以20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近50万美元的科研启动经费向他敞开了大门。
从1998至2002的5年间,施一公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三大顶刊发表了十多篇文章,一路从助理教授晋升到终身正教授,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正教授。
“No one can achieve things be like me.”那时的施一公意气风发。但这句豪言壮语的另一面是,No one can workhardbe like him.
做实验到凌晨3点,第二天9点再赶回实验室,连续工作超12个小时,三餐都在实验室,两周才休息1天,有时甚至会连续工作21天,年复一年,这是施一公做科研的每一天。连他自己都开玩笑,“我的刻苦在实验室出了名。”
图 |施一公在实验室
不过施一公并不觉得辛苦,他曾自述,科研带给他的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愉悦,比中了彩票大奖还不可思议。“这是用你自己的力量,在改变世界,在创造奇迹。”
也唯有如此发自内心的坚持,才能照亮着他趟过此后的黑暗。
2008年,全职回到清华后,施一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之前前途大好的课题,转向4个连5%胜算都没有的高风险研究方向。
代价是惨重的,连续四年,研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但厚积薄发的突破是巨大的,五年后,施一公课题组在世界上率先解析并报道了人源γ-分泌酶的高分辨率空间三维结构。
2015年,3.6埃的酵母剪接体空间三维精细结构横空出世,打破了“不可能获得完整剪接体结构”的传说,这一成果被业界称为近30年来,中国在基础生命科学领域对世界科学作出的最大贡献。
如今,施一公围绕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理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就在今天,他关于次要剪接体的论文登上Science。迄今为止,他的团队是世界上唯一报道次要剪接体结构的。
图 |施一公今天发表Science
一心为公的注脚
施一公即将小升初的时候,小学老师拍了拍他的肩,语重心长道,“你长大了一定得给咱驻马店人争光。”
这句话压在了他清瘦的骨骼上,从那以后,每次得到任何荣誉,施一公都会在心里觉得是为驻马店人争光。直到现在功成名就,施一公仍忘不了这句嘱托,屡次回到河南,为驻马店深情代言。
图 |施一公为驻马店代言
父亲为他取的名字冥冥之中已经注定了什么,一心为公就是他人生的注脚。
1987年,施一公灯塔一样的父亲不幸遭遇车祸,因未交押金在没有接受抢救的情况下身亡。在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中,施一公回忆,“当时这件事让我对社会的看法产生了根本的变化”。大受打击的施一公抛下留恋,负气出国。
但国外亲身经历的种种对中国的歧视,一点点重燃着施一公,他反复回想,“如果我真的有抱负、真的敢担当,那就应该去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社会、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所以2008年,施一公婉拒了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的重金邀请,义无反顾回到祖国。施一公的坚定立下了一根标杆,大批一流的海外华人科学家紧随其后回国,引发了“施一公效应”。
回来后,施一公最想做的事,是育人,培养一批年轻人,在他们可塑性还很高时去影响他们。
在清华上课时,他会告诫学生千万不要忘了,一个人不只代表自己,还同时代表一个村,一个县,一个地区,一群人,一个民族;我们每个人真的要承担一点社会责任,为那些不像我们一样幸运的人和乡亲们,尽一点义务。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他事事关心。
研究生待遇太低,他和同僚们两次向国务院总理建议,应该提高研究生补助金;中国论文发表数激增,他的担忧挂在脸上,这是科研评价体系出问题了;他放大“施一公效应”,作为政府顾问,协助起草国家引进海外人才的草案……
图 |施一公积极提建议
2022年,施一公主持“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联合腾讯在10年内投入100亿元,支持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
现在,再忙碌他也要挤出时间,在中小学开展科普讲座,把科学的种子种到孩子们尚且年幼的心中。
为着自己的“理想国”,施一公一直在发声。
理想主义的乌托邦
施一公回国后一次欧美同学会的餐叙上,因为国内科技界、教育界一些仍需改进的地方,参与人员发生了激烈的交谈。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反问道,“你们都知道中国教育的长处和短板,同时知道国外教育的优势和缺点,为什么不能够取其所长也发挥我们的所长,共同在中国创办一所小型大学?”
韩启德话音未落,施一公感觉自己的心脏快要跳出来了。心电感应一般,他想,这就是他生命中的大事。
2015年,施一公联合钱颖一、陈十一、饶毅、潘建伟等7人,向国家领导人提交了《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建议》。
施一公如此描述这个还在孕育中的大学,“我们希望五年以后、十年以后,这里可以聚拢一大批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从事最尖端的科学研究,做出最有意义的科学成果,培养最优秀的青年学生,用自己的才智尽情地探索科学知识前沿,推动人类进步,造福全世界”。
2018年,在施一公父亲的出生地杭州,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正式成立,施一公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担任西湖大学首任校长。
图 |西湖大学正式成立
“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是西湖大学的办学定位,学校首招19名博士研究生,开创了中国高校从博士生再到本科生培养的先例。
对这19名摸着石头过河的学生,施一公耳提面命,“西湖大学培养的,一定是第一有社会责任感,第二才是拔尖创新的人才。”
成立5年,西湖大学如今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了226位优秀科学家担任博士生导师。
“这里是科学家的乐园”,就像施一公的学生颜宁评价的那样,“任何个体的科研高度终归是有限的,而打造良好的平台,支持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良好的环境里自由探索未知之境,长江前后浪滚滚奔涌,那才能创造无限的可能。”
图 |颜宁谈施一公
理想主义者是施一公周围朋友提到他时脱口而出的词,施一公也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些理想主义的人,所以他会说出,“对我而言,十个诺贝尔奖也换不来一个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是他内心保留的一块理想的乌托邦,在这里,他会永远保持激情,自我突围。
(本文转载自青塔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热门推荐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7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iBEST融合创新系列论坛】应变而进:全球政策变革与企业全球化战略转型
- 05/17 【重磅开启】2026年入学同济经管专业学位招生发布会邀您参加!
热门资讯
MBA院校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