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研究生要继续扩招!


相信很多同学都知道,研究生扩招已然成为当下考研招生的趋势之一。
早在去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里面提到了很多包含扩招政策在内的重要内容,对于未来有考研计划的同学尤其重要。
*图源教育部官网
由于原文较长,小编给大家简单概括一下《意见》里的重要内容
其实从2000年以来,共有五次较大规模的研究生扩招。
虽然,近几年考研上岸难度不断升级,但是,在整体报考人数出现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扩招无疑在理论上相对提升了上岸的可能性。
为何研究生会持续扩招?
过去十年,我国研究生教育招生由61.14万人升至124.2万人(22考研及之前),增长幅度超过100%。
具体原因基本源于以下4点↓↓↓
01 分流应届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
以21届和22届毕业人数举例,2021届高校毕业生909万人,2022届毕业生1076万人,高校毕业生规模继续扩大。扩招成为了疏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应时”之策,但同时也是“谋远”之策。
02 重大事件加速研究生扩招的进程
首先从整体趋势上来说,这些年来硕士研究生一直是稳步扩招的,近十年平均扩招增幅在6%左右。
但在这期间出现了两个增率最大的年份,2017年非全纳入统考和2020年,扩招比例都在20%以上。由此可见,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的时候,扩招幅度是非常有可能发生较大变化的,尤其是后者,对我们考研的影响深远。
03 满足社会在人才领域的现实需求
教育部发文明确表示: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04 重视教育之本,提高国民素质
从长远看,扩招也是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新阶段的必然举措。
我国千人注册研究生数(在学研究生数除以当年全国人口[单位:千人]所得数值)达到2人。而美国、英国、法国一直保持近9人的水平。
这一数据一直被看作衡量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目前我国和国际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明确扩招的院校
进入6月份,大部分院校还未公布具体的招生人数。
不过,已经有网友分享:湖南多所院校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的申请均得到通过。25考研扩招的趋势,从中就可见一斑。
*图源网络
此外,可以先和小编回顾一下往届明确扩招的院校名单,先来一起看看有没有你的理想院校吧(Ps.一般往年扩招的院校,下届扩招的可能性较大)
深圳大学
23考研拟招生4249人,24考研拟招生4778人,扩招529人
北京科技大学
23考研拟招生约3000人,24考研拟招生约3200人,扩招约200人
广西大学
23考研拟招生5500人,24考研拟招生5660人,扩招160人
陕西理工大学
23考研拟招生约650人,24考研拟招生约800人,扩招约150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4年招收学硕1659人,扩招32人;招收专硕2389人,扩招138人
长沙理工大学
23考研拟招生2391人,24考研拟招生2508人,扩招117人
中国海洋大学
23考研拟招生3800余人,24考研拟招生3900余人,扩招100余人
合肥工业大学
23考研拟招生约3400人,24考研拟招生约3500人,扩招约100人
三峡大学
23考研拟招生约2300人,24考研拟招生约2400人,扩招约100人
河南师范大学
23考研拟招生2542人,24考研拟招生2590人,扩招48人
广西科技大学
23考研拟招生761人,24考研拟招生797人,扩招36人
西北师范大学
24年招收学硕180人,扩招21人;招收专硕654人,扩招26人
就像小编之前所说,考研扩招降低了上岸难度,但也是相对的,它并不意味着绝对意义上的简单。那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扩招这件事呢?
如何理性看待扩招
对考研党来说,扩招究竟是喜还是忧?
网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赞同扩招:这将会有更多人有机会考上研究生;
反对扩招:认为扩招将会导致研究生含金量下降。
2022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突破1000万,比两年前增加了 23%。而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规模达到1158万人,2024年达到1179万,毕业人数将再创新高。一边是毕业人数屡屡创新高,一边是多行业“缩招”明显,如何缓解和解决年轻人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了近年的热议话题。
之前,就有代表指出:“受近三年重大事件的影响,很多大学毕业生不再出国深造,选择在国内读研或是就业;与此同时,国内就业形势受影响较大,大学生考研或就业压力普遍较大,考研难问题受到社会普遍关注。”
因此,代表建议采用“动态扩招”的形式,以缓解考研难、就业难的问题。
比如2023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可在原有基础之上,等比例跟随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进行动态增加,并重点鼓励高水平大学依托国家重大科研攻关任务增加招收博士或硕士研究生计划。
*图源网络
这样一来,既可以培养更多高质量、高层次人才,同时也可以回应大学毕业生,包括家长对读研继续接受教育的期待,满足高层次教育方面的美好愿望和切实需求,缓解就业难问题。
可以看到,扩招是大势所趋,但同学们也要看到扩招的数目始终是小数目,报考人数的增长才是大数目(虽然24考研出现下降的趋势),考研的报录比变得越来越高了。
扩招,意味着实打实地降低了学校的录取标准,增加了考生上岸的几率。然而,考研不止关乎这被录取的100多万人。
25考研,更多的考生依旧会面临着“无学可上”的境地
即便再度出现2020年那样的“史诗级的大扩招”,还是会产生300多万考研落榜生;
以22考研为例,中南大学、云南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等“双一流”院校的录取率均在20%以下。
越来越高的报录比,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考不上,也没时间在秋招期间全身心地去找工作。
所以,无论扩招与否,同学们要知道:考研是件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事情,一定要慎重思考,再下决定。
考研切忌从众心理,一定要我们认清自身最想要的,并为之努力才能成功!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1 活动报名 | 5月11日深圳招生直通车启程,招生政策新动向、在校生活Q&A一站式解答!
- 05/17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iBEST融合创新系列论坛】应变而进:全球政策变革与企业全球化战略转型
热门资讯
MBA院校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