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双一流”!19所高校,有望翻盘

MBAChina
2024-06-27 15:56 浏览量: 1384
 智能总结

2024年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终于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共评选出250个项目。

2024年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终于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共评选出250个项目。距离上次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颁布,已经过去了2年有余。此次评选出的202项通用项目中,共有67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其中72%为“双一流”高校。

在“双一流”建设中,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和大成果如同赛车的四轮,引领着高校学科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国家科学技术奖,是目前国内最高级别的科技奖励,也是各大高校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最直观体现。此次19所地方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的身份获奖,无疑为他们冲击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19所“双非”,金榜题名

相较初评结果,最终只有20项科技奖由地方高校领衔,其中,浙江工业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实力不凡;山东农业大学斩获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数量是地方高校之最,也是山东高校首位!此外,南方医科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和温州医科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的身份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国奖在手,勇闯一流

此次,浙江省共有30项科技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5项,参与完成的25项。这些成果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浙江工业大学和温州医科大学作为冲击“双一流”的热门选手,在本次国奖评选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凭借“新型膜法水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展现出学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极强优势。高从堦和郑裕国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项目的第二、三完成人,均为学校在化工领域的顶梁柱。

图源:浙江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作为学校的王牌学科之一,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浙江省一流(登峰)学科,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在国家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新突破。在该学科领域,学校建有省部共建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筹),能源材料及应用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家级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的化学工程学院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重点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有力支撑了国家双碳战略和浙江化工产业的发展。此次获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对于学校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冲击“双一流”具有重大的助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浙江首次由非“双一流”高校主持完成的一等奖。此外,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林丽利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碳化钼催化剂上水的低温活化和制氢过程”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土木工程学院蔡袁强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复杂应力环境下软弱土基坑工程安全控制绿色高效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温州医科大学

另一冲击“双一流”热门选手——温州医科大学,凭借“生长因子FGFs调控糖脂代谢新功能与新机制”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领衔完成。这是温州医科大学首次荣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图源:温州医科大学

李校堃院士负责的药学学科是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王牌学科,先后入选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浙江省一流A类学科、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优势特色学科。学院依托全国首个细胞因子领域的“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和蛋白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医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为药学学科的科研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学院拥有一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为学科带头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包括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术团队。近10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已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200余项。此外,学院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和省部级科技一等奖6项。此次荣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无疑为温州医科大学药学争创“双一流”添砖加瓦。

吉林农业大学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领衔申报的《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从2017年开始,李玉带领团队在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开展食用菌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在柞水建成独具特色的“木耳小镇”,2023年产生经济效益约12.27亿元,成果应用覆盖东北三省、河南、河北、山东等28个省份。

图源:吉林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的李玉院士,师从著名菌物学家周宗璜,在他们等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科是吉林省唯一具有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学科,是学校唯一打造的高峰学科,先后被列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一流学科A类”、吉林省“十二五”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重中之重”建设学科。

植物保护学科始终聚焦现代农业发展,关切农业重大问题。在该学科领域,学院拥有科技部食用菌新种质资源创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经济菌物研究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和外专局菌类作物优质高产抗病种质资源的挖掘、创制及应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13个。近年来,植物保护学科成果丰硕,荣获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35项。此番获奖,不仅为学校带来了荣誉,更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双一流”建设的根本内涵,是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抓手来促进一流大学的发展,培养适应当下、引领未来的人才。冲击“双一流”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需稳固学科之基、强化教学之声、磨砺科研之魂、拓宽国际视野,方能驶向成功的彼岸。

[1]浙江:30项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http://www.zj.xinhuanet.com/20240625/3cc5ecf4a6d140b1ac4c71112328f832/c.html

[2]10余年布局,只为一张神奇的“膜”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2752345603562974&wfr=spider&for=pc

[3]李玉——“蘑菇院士”的强国梦https://mp.weixin.qq.com/s/UrdrGNffbQ-4qdYLIOEmnw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高绩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