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政治局会议,释放了哪些积极信号?

MBAChina
2024-07-31 15:27 浏览量: 1704

图 源丨图虫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这些是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既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主动应对,又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

这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是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部署之后。因此,这次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的宏观政策和改革举措进行统筹安排,指出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还要求及时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

会议围绕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面进行部署,包括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大宏观政策力度、扩大国内需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等。

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

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5%,其中一季度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当前我国经济仍在稳定恢复,但是二季度经济相较一季度有所走弱,尤其是消费增长相对乏力。为推动下半年经济平稳增长,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仍需稳增长政策加以支持。

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全面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更大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三保”底线。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切实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各方面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要继续发挥好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7月中旬以来,年中稳增长政策在加码,包括央行降息、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助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

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下半年的增量政策,可以考虑进一步降息,以及类似去年那样再增发1万亿元国债等。下半年降息仍有空间,降息对于稳楼市、稳经济、稳股市的作用很直接,能提振资产的估值水平。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消费的恢复是偏弱的,因此下半年如果要增发国债,应该侧重在促消费、增加居民收入等方面。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中央有关部门已经统筹了3000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扩大消费。目前来看,美联储很可能9月份开启降息进程,随着主要经济体开启降息进程,我国主要利率水平还会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另外,根据下半年经济运行和政策效果,中央有望推出更多增量政策。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确立了更加积极的政策基调。从财政政策的角度看,今年上半年财政支出和政府债发行节奏偏慢,加快专项债发行和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属于存量政策的加快落地。财政支出加力的方向主要集中在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和“三保”领域。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促进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和稳定人民币汇率依然是央行的主要目标。7月央行的一系列降息操作,已经落实了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政策思路,未来不排除降准、结构性工具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发力的可能,以期进一步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内需

2023年最终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为82.5%,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但是,2024年消费恢复进度偏慢,尤其是商品消费增速偏低。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慢于整体经济5%的增速。其中,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仅增长2%,是当前国内需求不足的重要体现。

会议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要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扩大有效投资。

国家信息中心原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3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7万美元,位居中等收入国家的前列。参考国际经验,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当前中国居民的吃穿住用得到基本满足,消费的重点从商品消费逐渐转向服务消费。扩内需政策应顺应这样的趋势,建议降低居民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负担,促进相关服务消费的释放;通过完善社保体制,减少居民消费后顾之忧,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等。当前商品消费偏弱,是受到房地产市场的拖累,稳定房地产市场才能带动家电、家居、建筑装潢等消费。

李迅雷表示,二季度消费在明显走弱,当前疫情已经过去一年多时间了,消费恢复性增长的红利已经结束,需要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要促进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比如房地产要稳住、推动股市稳中向上,至少不让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进一步缩水;要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当前不少企业在降薪,股市和楼市表现不太好,这时可通过转移支付增加居民福利性收入。当然,促进居民收入增长,要靠改革,要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占比。短期来看,要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国内消费,可以增加居民转移支付收入、发放消费券等,通过务实举措来促消费。

白彦锋表示,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需要进一步释放包括民营经济、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当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通过提振消费来扩内需,推动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政府财政之间形成不断扩张的良性循环。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扩内需这块做出全面系统部署,既包括短期促消费,也包括中长期结构性改革。因为消费信心的深层逻辑在于收入、财富,因此不能只是就消费谈消费,还需充分考虑背后的收入分配、财富的保值性和安全性、政府公共消费等体制机制问题。

落实和完善一揽子化债方案

会议强调,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政策,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进一步做好保交房工作,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要完善和落实地方一揽子化债方案,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要统筹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

平安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杨侃表示,5月17日一系列稳楼市政策出台之后,楼市成交有所改善。但是,叠加商品房库存去化压力仍高、全国房地产投资整体偏弱、房企业绩进一步承压等,房地产行业仍需政策的持续呵护。消化存量方面,基于加快商品房去库存、加快保障性住房供给、助力保交楼和“白名单”机制等目标,预计存量房收储项目后续有望加快落地。优化增量方面,上半年常州、苏州、武汉、天津等城市发布住宅品质新规,预计未来增量住房市场将更多聚集高品质住宅,满足市场多样化改善需求。

李迅雷表示,当前稳楼市,除了放开限购、放开落户、加大保交楼等工作,建议进一步降息,降息对稳楼市的作用比较直接。

2024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9万亿元,同比下降2.8%(扣除去年减税翘尾等因素,可比增长1.5%左右)。需要指出的是,上半年部分省份仍在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部分省份发行了特殊新增专项债,这些举措对于化解地方债务压力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白彦锋表示,完善和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一是统筹好存量与增量,在化解好存量债务的同时,严防增量债务的非理性扩张;二是统筹好法定债务与隐性债务,严格抑制好“暂付款”等隐性债务滋生的乱象;三是统筹用好国债、地方一般债与地方专项债等各项债务工具,特别要抓住利率下行、债市火爆的时间窗口,实施好一揽子化债方案,推动政府债务融资综合成本的下降与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及时推出一批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

会议强调,要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及时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破产退出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防止和纠正一些地方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在改革创新和公平竞争中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李迅雷表示,下半年可以推出重要改革举措,比如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可用财力,这样能确保地方政府在逆周期和跨周期调控中的政策更有力;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这些举措能比较快地落地。另外,像深化国企改革、人才引进等,这些政策如果能切实落地,对于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等会有明显帮助。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瑞龙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比以往更加强调要破除市场壁垒,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中央明确,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等,这样的分类改革能提高行业运行效率,也为民营资本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会议指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7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详细阐述了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主要任务。他表示,我国传统产业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精”,部分领域“产能冗余”等问题,要通过深化改革,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机”,使传统产业所蕴含的新质生产力有效释放。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比重,加大对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长期稳定支持。加强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从制度上落实企业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优化产业区域布局,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