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质量MBA教育认证(CAMEA认证):认证标准

MBAChina
2024-07-31 17:06 浏览量: 2008

中国高质量MBA教育认证(CAMEA认证):认证标准

一、使命与战略目标

(一)愿景使命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能够服务与支持国家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促进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服务科技创新到行业产业创新。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和管理专才,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力与贡献力,愿景使命的制定得到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参与及广泛共识。

(二)战略目标

·与学校发展定位相吻合,充分发挥院校学科专业及资源优势,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形成自身办学特色。

·与愿景使命相契合,制定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清晰战略目标,并在使命和目标的指引下建立起清晰完整的价值观,构建与行业产业密切联系、具有学科交叉特色的课程体系,并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培养质量

(一)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逻辑清晰,设计严密,各培养环节(课程学习、专业实践、论文写作等)能有效支撑培养目标实现;制定过程中得到内部和外部关键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形成广泛共识,且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持续改进机制。

·培养方案体现产教融合特色,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开展特色化专业核心教材或案例开发,注重双师型教师、双导师、导师组队伍、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促进专业学位培养全过程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

(二)招生录取

·制定清晰、完善、与使命及战略目标一致的招生制度和录取方法;生源数量充足,生源质量良好(学历水平和结构、行业特征、企业背景和工作年限等),能够体现项目使命和战略目标要求,招生规模与学校培养能力相一致(数量、结构)。

·招生制度制定过程中得到内部和外部关键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形成广泛共识,且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持续改进机制。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

·课程设置结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院校学科专业及资源优势,有效地支持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核心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行业产业前沿,实践应用性强;课程教材内容具有实用性、启发性、先进性和前瞻性。

·教学实施方法多样并持续更新(采用案例教学、专业实习、真实情境实践、行动学习等实践训练);实践教学资源丰富、质量高(示范课程、精品案例课堂、案例库建设、数字化平台等),学生可以便捷获取;教学手段与时俱进,鼓励尝试运用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保证学生在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协同发展。

·根据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求设计培养项目,在提高课程与实践教学质量、支持学生取得相关行业产业从业资质或实践经验,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能力等方面发挥作用。

(四)学生培养

·注重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构建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突出商业伦理、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意识提升。

·制定了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和严谨的、多样化的成绩考核办法,以确保学生学术进步并达到学术表现标准,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相一致。

·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能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恰当的指导,包括课程学习、职业发展辅导,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五)教学成效

·教学产品获得相关学习者和使用者的广泛认可(创新的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成果奖、示范课、案例入库等);课程教学与实践产生较高影响力(创新创业成果、调研报告、专利、比赛获奖、国际交流合作成果等)。

·毕业生职业胜任力提升成效达到愿景使命、战略目标要求(学习成绩、授予学位、就业率及职业方向等),毕业生专业素养符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求(代表性毕业生:在国家重点产业或区域重点企业就职等职业发展情况,所获荣誉、奖励、资质为行业或企业发展做出的主要贡献等)。

·建立了完善的学生满意度和成长度评价体系,对学生具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进行全面深入全过程调研,对职业胜任力提升成效及时进行跟踪和回访,将结果运用于各方面持续改进之中。

三、师资队伍

(一)师资结构

·校内校外师资队伍充裕,师生配比合理,师资结构合理,其教育背景、专业水准、研究能力和工商管理实践与服务经验均符合项目定位要求(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实务经历、专业技术职务等),师资团队充分理解项目培养目标,并不断持续改进优化。

(二)师资水平

·师德师风优良,做好言传身教,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升职业伦理和职业精神水平。

·校内师资兼具较强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丰富的教学专长和成果(代表性课程、获奖和认证、教材专著、案例开发、参与学术会议、国际交流合作成果、行业研究成果、科研成果、实践经历、社会兼职及社会影响力等)。

·行业产业专家等校外师资具有深厚的行业实践和学术训练背景(实践教学能力、行业研究经验、行业影响力、学术背景),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包括参与授课(代表性课程、代表性成果),参与招生选拔及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指导、讲座、论坛、联合培养、职业发展辅导等)。

(三)师资发展

·制定了完整规范的教师管理体系和师资发展计划(涵盖聘用、评估、激励、晋升、培训、国际交流及合作研究等),激发教师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和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落实到教师管理各环节,制定了师德师风常态化、长效化建设机制。

四、保障与赋能

(一)财务保障

·预算独立,财务资源充足;财务管理体系完备;学校和学院能够合理有效地支持项目的运作发展和持续改进。

(二)资源保障与数字化建设

·基础设施能够支持项目发展,如图书馆、实验室、案例研讨室、文献中心、数据库、数据平台等实体与虚拟资源充裕,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使用要求,且师生满意度良好;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和管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变革。

(三)组织与机制

·具有完备的覆盖培养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组织运行、学生管理、师资分类建设与发展、教育教学评价和监测、论文质量等)和持续改进机制(培养方案、教学质量、学习成效、行业反馈等)。

·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专家顾问委员会等运作对项目质量保障和整体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行政人员配备充分、素质匹配项目发展要求、拥有充分的发展机会(激励、培训、晋升、评聘等),素质能力可获得持续改进和不断提升。

(四)合作与交流

·行业产业、企业、校友等多元主体充分参与,以创新的方式设基金(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研究资助、创业资助等),建立完善的长效合作共建和持续改进机制,为学院和项目的发展提供资源积累和支撑。

·与国内外其他优秀院校合作,如组织举办国际/国内学术类或实践类会议、出版期刊、建立案例研究中心、发展长期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培养等措施引进和借鉴他人先进经验。

五、社会贡献

(一)社会影响力

·以创新的方式与行业企业密切协作;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案例开发、科研合作等,有效促进企业转型变革和可持续发展。

·将中国商科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融入教学,积极推动商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如编写教材、案例、承担教学改革项目、指导学生创业)。

·致力于推动中国商业实践发展,产出丰富的创新性管理知识和成果,有效支撑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国家、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版专著、开展应用研究和管理咨询、撰写咨政建议、在官媒和自媒体接受或发表访谈、担任行业协会重要职务等社会兼职)。

(二)国际影响力

·掌握国际前沿趋势,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交换、联合培养、海外游学与实习参加国际会议与论坛等);积极参与具有全球影响力平台的各种活动中(加入全球商学院组织、创建或参与国际教育联盟、创办国际期刊、培养国际化人才等)。

·积极传播中国商学理论和中国商业实践,为国际商学前沿研究贡献新知,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

编辑:朱晨赫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