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刺激!这些双非院校热度赶超双一流!

MBAChina
2024-08-10 17:36 浏览量: 1202

通过盘点近几年的考研趋势,在报考人数激增的大背景下,多所“双非”院校的报考人数远超“双一流”,增幅更是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不同于以往的“热门高校扎堆报考”,大家越来越重视上岸率。因此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双非”院校,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985/211名校的考生。

这也使得“降级考研”(也被称为“逆向考研”,即本科就读985/211/双一流高校的同学在考取研究生时,“降级”选择报考普通高校的现象)成为热门概念。

*图源网络

被分数线和报录比狠狠虐伤后,考研人逐渐认清了现实:与其死磕梦校,不如稳求双非

——逆向读研的比例,从 2018 年的 3.8%,渐渐涨到了 2022 年的 5.8%。

——“双非”院校应届读研群体中,到“双一流”院校读研的比例从2018届的43%下降至2022届的37%。

尽管考研群体中选取本校或更好大学“向上考”仍是主流,但“逆向考研”的人数也不断上升。

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析一下具体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双非”和“双一流”热度分析

想要分析院校的报考热度,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就是报考人数。通过已经公布报考人数的院校数据来看,24考研报考人数的TOP10,我们一起来看看。

①北京大学:近3万人,与去年基本持平;

②浙江大学:3万余人,较去年减少千余名;

③暨南大学:28663人报考,相比23考研的30854人,减少约2000人;

④南京大学:近2.7万人,较去年减少约3千人,降幅约10%;

⑤云南大学:近2.6万人,较去年减少约5千人;

⑥华南师范大学:25964人,较去年减少3231人,降幅约11%;

⑦复旦大学:2.5万余人,较去年减少约5千余人,降幅约16.7%;

⑧中国人民大学:2.5万余人,较去年减少2千余人,降幅约7%;

⑨深圳大学:24123人,较去年增幅6.1%;

⑩北京师范大学:2.4万人,较去年减少约3千人,降幅约11%;

可以看到,今年考研报名人数总体下降,不仅24考研的总报考人数下降,已公布报考人数的院校中大多数也是呈下降趋势!

而在一众报考人数下降的趋势中,却有一所“双非”院校不降反增,那就是深圳大学。

在24考研中,深圳大学可谓直接爆火到“起飞”,报考人数达到24123人,增幅6.1%。

*图源网络

而深圳大学的公共管理专业分数线,更是达到了410分。作为双非院校,这样的报考热度算是非常高了!

除此之外,由于今年许多院校并未公布报考人数,小编也结合网上消息,整理了一些报考热度上涨的“双非”院校。

广州大学:18647人

西北政法大学:15037人

江西师范大学:14131人

山东科技大学:1.2万余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2万余人

燕山大学:9707人

安徽医科大学:8516人,较去年增加700人

新疆医科大学:8420人

南华大学:6508人

西安财经大学:6236人,较去年增加1047人

内蒙古工业大学:6126人

陕西科技大学:5832人,较去年增加536人,增幅约10%

安徽中医药大学:近4700,较去年增加400人

沈阳药科大学:4635人,较去年增加270人

江苏海洋大学:2556人,较去年增加6.3%

在24考研报考人数下降的大环境下,这些“双非”院校基本都保持了6%幅度的增长。

而像排在“双非”TOP50前列的院校,如浙江工业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等,虽未公布24考研相关报考人数信息,但根据报录比等情况的预估,也应该都达到了2万人的程度。

并且,从往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院校的新生身份分析可以看到,来自“双一流”院校的新生占比均有所提高。

由此可见,每年从985、211、双一流院校,逆向考研到“双非院校”的学生已不在少数,这也是大学生考研的一种“新方向”。

逆向考研的原因

如果问到“双非”热度为什么会暴涨?最直接的原因可能就是:

——考研不易,逆向考研的确能够增加上岸的几率。

——逆向考研可能是最优解,有的院校实力并不差。

看到大家关于“逆向考研”的讨论,大多数网友都是报以理解支持的态度。

*图源网络

毋庸置疑,「逆向考研」正是考研热潮下最具代表的趋势之一,这其中也有考学压力、学历焦虑、个人选择等多方面的原因。

目前研究生院校共有800多所,而双非院校就有700所,这样算下来,双非肯定也是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主体。

比起二战、三战上名校,再或者是调剂上岸,做到一战一志愿上岸是更多同学们最稳妥的选择。

要不要选择“双非”?

相信所有考研的同学们都听说过一句话:“考研不考985和211不如不考”,难道“双非”就不值得考吗?

之所以会有很多人认为“双非研究生不值得考”,是因为“值不值”本身就是一个比较,这句话是需要搭配前提条件的。

很多人觉得不值得的前提条件,比如说:一志愿复试遗憾没过/初试差几分,调剂到双非,双非研究生值不值得?

如果初试分数实力在985、211复试线之上,因为复试疏忽落后,或者初试分数仅差几分,高分调剂到了“双非”,确实可能会有不甘心。

但如果,你本科本来就是普通二本或者三本乃至于“专升本”,那么,考研考“双非”院校,小编认为还是非常值得的。

除此之外,很多人觉得不值得的前提条件还有:公务员考试上岸了,同时上岸双非研究生,值不值得读?

这种情况下,可能读个“双非”院校真的不是什么必需品。

毕竟近几年就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读了“双非”硕士以后毕业出来仍然需要面对工作难找的现状。

但是相反地,如果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或者说目前的能力也找不到好工作,那么提升学历永远不会错。

并且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考公,向来都是“学历>学校”。

即便是投简历找工作,岗位里会有对“学历”的要求,但基本都没有对学校的要求(可能部分地区人才引进会要求“双一流”大学,但省内“双非”院校享受同等待遇)。

而自己第一志愿要不要选择“双非”,同学们可以综合以下几方面的情况考虑。

01 看个人目标

我们选择考研时,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想想自己考研的初心是什么,对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划,侧重于就业还是做研究?未来要发展的方向需要什么?文凭、人脉、教育资源还是就业机会?

目标不同,方向就不同,做选择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也就不一样。

举个例子,如果你未来打算做一名律师,并且想进入大律所工作,可能985、211的名头就不是那么重要,相反“五院四系”在业内的认可度还更高一些。

如果你有志于从事金融行业,比较有名的财经类院校可能资源更广一些。

单纯就科研来讲,一些双非院校的专业实力比一些985、211院校的还要高,处在该专业研究前沿的大牛导师也不少。这种情况下,读个双非研究生也不错。

02 看院校实力

双非院校中不乏专业实力强劲的好学校,而985、211也不代表没有弱势学科。

比如,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东北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黑龙江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被评为A类;而同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估结果只是C-。

从下面学科升级结果的对比中可以看到,除了实力强劲的985院校,也有不少“双非”院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得B+以上的评估结果。

就算是双非院校,也是要看专业和导师的。有些双非院校虽然名气没有985、211学校大,但专业和导师实力都很厉害,属于行业翘楚,一点不比名校差。

还有个别院校,之所以没有评上985或者211,并不是实力不强,而是因为同一地区有其他学校评上了,这也与国家和教育部的统筹建设有关系,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03 看自己的实力

既然选择了考研,也为之付出了很多,我们肯定希望最后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院校报考难度与个人实力之间的差距多大才合适。

尤其有些同学选了名校作为一志愿,但最后复试成绩只差一点,这个时候再去调剂,可能也没有合适的学校了。反而比自己成绩低的同学一志愿直接上岸,这样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

考研择校,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

当评估自己实力后,如果确实认为与985、211之前有一定差距,此时,选择好专业能力更强的双非院校,性价比更高。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