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的有“大小年”吗?

MBAChina
2024-08-19 14:32 浏览量: 1702

每年接触到考研,大家都会听到考研大小年,奇偶年等,听到最多的就是大年数学会很难,小年会相对简单等,每年准备考研时因为大小年也会特别给自己增加些压力。

那究竟是不是像传说的那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什么是大小年?

通常来讲大小年描述的是分数线有规律地起伏这一现象。

那这里的分数线既可以指国家线,也可以代指院校/专业复试线。

当报考人数多,分数线也就水涨船高了,这年就是“大年”。相反地,报考人数少,分数线下降,则就是“小年“。大小年是交替出现,期间相隔一年或两年。

(图源: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从近几年的趋势来看,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预计会趋于稳定,给认真备考的考生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竞争环境。

从趋势上分析很大可能在2024年出现增长率变为负值的情况。如果报考人数减少,那么有很大的概率在今年考研会遇到”小年“。

考研不存在捷径,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踏踏实实走下去。

在大小年之后还衍生出了奇偶年的说法。考研界对于奇偶年的说法一直有一个心照不宣的默契:偶数年的数学比奇数年更难(大家要参加的25考研是奇数年),不过以上只是民间传闻,官方从未认证。

所谓的数学奇偶年之分,也只是命题组的专家根据往年的考生情况酌情做出灵活变动,并不存在准确的规律可循。

院校的大小年

顶级高校的热门专业可能连续几年都会出现报考人数激增、录取分数线持平或者提升的情况,对于这样的专业和高校来说,几乎年年都是“大年”。

对于一些冷门的专业来说,每年招生人数都少得可怜,甚至还招不满,常常需要调剂,这样的情况可以说年年都是“小年”。

介于两者之间的专业和高校可能才会有明显“大小年”交替,但是这些专业或者高校又显然不能代表考研的整体难度和水平。

(图源: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实际上,对于院校的大小年来说,专业课大多是由学校自主命题,所以试题难度的设置上就拥有更多自主权和灵活性。

如果试题设置相对简单,高分自然不少见,这也就导致录取线最终居高不下;反之,当年试题难度增大,分数下降,最终录取线也会下调,但实际上这也意味着考生要学的更深才能成功考上。

考研的整体难度确实存在一定的周期性,但如果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是不存在“大小年”的区分的。

应该注意什么

随着考研人数的逐年提高,考研作为选拔性考试,总体上难度变大也是正常的。

不管考哪个专业,哪个学校,对考生的要求都会慢慢提高。与其一味的相信“大小年”之分,想投机取巧,倒不如按部就班地好好复习。

小编建议大家在择校时,多查阅近几年的报录比,将分数线变化和试题难度变化进行对比参考。选取最难的一年作为自己考研标准,以免出现报考人数激增难度加大导致措手不及的情况。

我们可控的因素只有自己,比如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习进度、学习效率等等,只有复习好,尽力考到高分,才有机会去和这些外在因素“较真”!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