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985,取消绩点!
九月将至,假期余额不足。刚过经历高考大关的准大学生们,或许正在期待轻松、自由的学生生活。但,上了大学就真的轻松了吗?
上了大学,还有一场卷绩点的分数争夺战等着你。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一位政协委员谈及“内卷”对教育体系带来的伤害。学生即使身处象牙塔,为了评奖评优、保研就业而加入“内卷”行列,探索知识的乐趣被逐渐消耗。
在经济不确定的环境中,原本承担着公民科学与自由教育使命的大学,被寄托了“帮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工具使命。
卷绩点的大学生
目前国内高校对本科学生的评价主要以绩点和综测为主。
绩点对应的是课程成绩,一门课的成绩越高,最后的平均绩点(GPA)也就越高。而综测注重的是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以通过参加科研活动、赛事活动、社团活动等方式获取综测加分。
学生追逐绩点,很重要的原因是看到了高绩点带来的奖励。高绩点成为评奖评优、保研和参加科研活动的敲门砖。学生拥有的高绩点不仅能够使他们顺利通过外界评判,还能带来心理暗示,更有信心迎接挑战。
截图自小红书
为了能在保研、求职中获得更大的优势,不少学生从大一开始专注提升绩点,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复习,甚至牺牲休息和娱乐时间。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消耗探索知识的乐趣和动力。
在绩点的指挥棒下,学生更愿意选水课,也就是课程内容含金量不高、考核方式简单、成绩高的课。如果一门选修课考核方式难、结课分数低,对课程本身感兴趣的同学也容易望而却步。
截图自三联生活周刊《清华教授谈“为什么大学生不快乐?”》留言区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汪冰曾说,当学生把所有的时间、精力、能力都用来服务于一件事——形成竞争优势的时候,就很可能忽略对自我的探索。没有形成对自我的认识、建立一套自我评价体系,一旦失去了外界评价标准的指引,容易变得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活。
大学正是学生离开家庭,开始独立思考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我想过怎样的人生……这些向内探索问题的时期。但在单一评价体系下,绩点这一评价工具不知不觉中被当成学习目的,成为学生在这一时期追逐的目标,从而忽略了自我。
当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感由外界赋予,而不是自我追寻获得时,自我评价体系往往是不完善的,在遇到挫折时容易陷入对自我的怀疑。
卷绩点的背后
今年年初,清华大学教授甘阳在接受采访时说:“大学越来越像工厂,院系像生产车间”,这一言论引起网友热议。甘阳教授还谈到,大学内部的评价系统和内卷连在一起,迫使学生疲于奔命,导致学生不停地忙碌。
学生卷绩点的背后,是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标准化和单一化。
我国最早引进学分绩点制是1919年,由时任南开校长的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实施,后中断至1985年重新倡导。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陆续将绩点制配套到学分制的教学管理体系当中。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绩点作为学分制的配套工具,也逐渐在高校中推广开来。
绩点制在高校各项管理中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除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之外,还影响着学生评奖评优、推荐免试研究生、海外升学、就业等。
单一的学分绩点制实行多年的结果是,不仅高校用于量化学生表现,社会同样接受这一标准。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和职业竞争日益加剧。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学生对未来充满焦虑,学生希望通过高绩点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便在就业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应聘材料要求成绩单
图源:中铁上海局建筑公司2024届校园招聘公告
经济的不确定性也导致了社会对高学历和高绩点的过度追求。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将绩点作为筛选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对绩点的追逐,内卷现象愈演愈烈。
当功利化、世俗化的追求成为主流,大学也逐渐演变成通往就业的工具性机构。因此,学生卷绩点的现象不仅是教育评价体系的问题,更是经济不确定性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打破“绩点为王”
单一标准教育评价体系的另一面是教育的公平。统一的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有利于人才的公平选拔,人才可以不受限于门第高低,凭借自身努力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
所以大学如何从“绩点中心制”中跳出来,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
近年来,一些高校开始探索新的评价体系,试图将学生从“唯分数论”的怪圈中解救。
2022年,北京大学推出《生命科学学院等级制成绩评定方式试用方案》,取消绩点制,实行等级制:达到85分就是优秀(A),75分以上是良好(B),成绩的综合评价用优秀率(成绩为A的课程所占的比例)和优良率(成绩为A和B的课程所占的比例)替代GPA。
图源:北京大学
2015年,清华大学取消百分制,改为等级制形式,将评价标准的决定权交由院系和教师。
等级制减少了对分数的过度追求,达到85分就是优秀,学生也不需要为了4或4.5的绩点,将成绩卷到90分以上。既保证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减轻了学生的压力,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领域。
但是,等级制如果没有明确的标准和细致的评估机制,可能会导致新的不公平现象。等级制的实施同时也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和评估能力,这对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等级制,一些高校还在探索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评价体系。比如,复旦大学在今年实行绩点改革,引入P和NP(通过/不通过)设置,允许学生在规定范围内选择不超过16个学分的课程,成绩不计入绩点计算,给学生更大试错空间。
复旦大学新绩点方案实施后实际绩点换算图
图源:复旦青年
此外,还有一些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即每个学生都有一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种制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业,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要改变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社会和家庭的角色也至关重要。当前,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学术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兴趣和特长。这种观念需要改变,家长应当更加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鼓励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此外,社会也应当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打破“唯分数论”的观念。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应只看重应聘者的学术成绩,还应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大学生们为了绩点、为了未来的就业和深造机会,仍然在不停地努力和竞争。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开始探索新的评价体系,但要改变现状,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或许上了大学不一定真的轻松,但希望学生们能自由,自由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自由地探索自我与这个世界的边界。
[1]政协委员再谈“内卷”:不必爬同一座山、过同一座桥,评价有待更多元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PDH9LMP0514R9P4.html
[2]《平庸的优秀:大学生量化评价中“分数至上”现象研究》,发表于《中国青年研究》
[3]大学绩点是“门票”而非“保险单”
https://zqb.cyol.com/html/2020-11/13/nw.D110000zgqnb_20201113_1-06.htm
[4]清华教授谈“为什么大学生不快乐?”
https://mp.weixin.qq.com/s/5JLOiE-Chq0rpkXHVzM7KA
[5]《我国高校学分绩点制建构定位》,发表于《高教探索》
[6]《新中国70年来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演变轨迹与演变逻辑——以历史制度主义为分析视角》,发表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生命科学学院等级制成绩评定方式试用方案
https://www.bio.pku.edu.cn/ug/notice/181/16352.html
[8]清华大学改革学业评价体系 变百分制为等级制
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82/41092.htm
[9]复旦人问|学业评价改革:改什么?怎么改?
https://mp.weixin.qq.com/s/gBQaHarfGZkmTrTdquXljQ
[10]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河南省高校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改革试点建设的通知
https://jyt.henan.gov.cn/2021/01-04/2071766.html
(本文转载自软科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