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二本及以下学生考研,凭什么!
最近微博有个话题:“限制二本及以下考研!”
小编一看到就觉得很荒谬。
考研是个人的选择,只要满足考研报考条件,就应该给所有考生平等的竞争机会。
不过,每年在网络上,也确实会看到一些二本同学的彷徨:“我来自普通二本,想考一流名校,能实现吗?”
小编非常理解这些同学,在经历高考失利、毕业找工作难以后,想要进一步提升学历,考研是大家为数不多的出路,甚至是仅有的“救命稻草”。
越来越高的推免率,和高校复试对985、211的青睐,更使得二本出身的同学感到深深的无力。
这不禁想到之前确实有人提出:“主张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限制二本及以下的学生考研”。
虽被证实是谣言,仅代表个人观点,但仍有一部分人持同意态度:“研究生”是一种需求,确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985、211和双非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氛围和培养方式不同,本身的基础就有一定差距,研究生教育资源有限,应该优中选优,但目前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难以从烂苹果中选出不烂的苹果。
读研会需要做一些科研成果,然而二本生的科研能力有限,一些导师表示:带这类同学很心累且耗神,科研能力差也就算了,就连论文的水平也多是“复制粘贴”,跟学术论文毫不沾边。
二本院校的教育资源,学习氛围等在整体水平上,较之名校确实差很多,学生考研完全靠自己的勤奋好学,但能够接触考研的机会很少,所以实践能力会弱一些,就算凭借应试技巧上了岸,以后学起来也会感到吃力,这也是无法避免的现实。
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很多高校不断扩招,这也导致报录比越来越高,二本上岸率就越来越低,但因为扩招,却让很多人认为:现在研究生的含金量越来越低......
导师的担忧、高校扩招,以及研究生质量下降等现实情况,是可以理解的。
但这样一刀切的方式,小编个人是不认可的。
考研是一次选拔,是选拔具备优秀学术潜力,和研究能力的学生,不能简单的把本科背景,作为选拔的唯一标准。
考研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部分,初试是衡量考生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而复试则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两者缺一不可。
被称为“当代鲁迅”的郑强教授说:“不要看不起二本生,很多重点院校,考研第一第二名都是二本生。”
确实如此,二本生把考研上岸,作为自己的唯一出路,这样孤注一掷的决心,也让他们在复习时付出全部努力,得到的结果自然不错。
同时许多高校给出的回应,不会限制二本生报考。
虽然不限制报考门槛,二本生能够在初试获得好成绩,但复试面对导师的选拔,仍然会影响考研上岸的机率。
不仅二本生,就算是名校本科生,也不是所有同学都会搞科研,考试本就是一个筛选的过程,导师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学生,但要给予每位考生公平的机会,不能因为本科背景,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研究生质量下降,并不是二本生考研导致的,需要调整的时报考与毕业门槛,提升录取门槛,面试阶段公平公正,学生也会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学习期间,导师要求严格,这样自然能够提升研究生的质量。
考研是一场双向的选拔性考试,不用被考研“谣言”所困扰,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更没有碰巧的成功。
生命中的一切无心插柳,其实都是水到渠成。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