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二本及以下学生考研,凭什么!


最近微博有个话题:“限制二本及以下考研!”
最近微博有个话题:“限制二本及以下考研!”
小编一看到就觉得很荒谬。
考研是个人的选择,只要满足考研报考条件,就应该给所有考生平等的竞争机会。
不过,每年在网络上,也确实会看到一些二本同学的彷徨:“我来自普通二本,想考一流名校,能实现吗?”
小编非常理解这些同学,在经历高考失利、毕业找工作难以后,想要进一步提升学历,考研是大家为数不多的出路,甚至是仅有的“救命稻草”。
越来越高的推免率,和高校复试对985、211的青睐,更使得二本出身的同学感到深深的无力。
这不禁想到之前确实有人提出:“主张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限制二本及以下的学生考研”。
虽被证实是谣言,仅代表个人观点,但仍有一部分人持同意态度:“研究生”是一种需求,确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985、211和双非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氛围和培养方式不同,本身的基础就有一定差距,研究生教育资源有限,应该优中选优,但目前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难以从烂苹果中选出不烂的苹果。
读研会需要做一些科研成果,然而二本生的科研能力有限,一些导师表示:带这类同学很心累且耗神,科研能力差也就算了,就连论文的水平也多是“复制粘贴”,跟学术论文毫不沾边。
二本院校的教育资源,学习氛围等在整体水平上,较之名校确实差很多,学生考研完全靠自己的勤奋好学,但能够接触考研的机会很少,所以实践能力会弱一些,就算凭借应试技巧上了岸,以后学起来也会感到吃力,这也是无法避免的现实。
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很多高校不断扩招,这也导致报录比越来越高,二本上岸率就越来越低,但因为扩招,却让很多人认为:现在研究生的含金量越来越低......
导师的担忧、高校扩招,以及研究生质量下降等现实情况,是可以理解的。
但这样一刀切的方式,小编个人是不认可的。
考研是一次选拔,是选拔具备优秀学术潜力,和研究能力的学生,不能简单的把本科背景,作为选拔的唯一标准。
考研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部分,初试是衡量考生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而复试则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两者缺一不可。
被称为“当代鲁迅”的郑强教授说:“不要看不起二本生,很多重点院校,考研第一第二名都是二本生。”
确实如此,二本生把考研上岸,作为自己的唯一出路,这样孤注一掷的决心,也让他们在复习时付出全部努力,得到的结果自然不错。
同时许多高校给出的回应,不会限制二本生报考。
虽然不限制报考门槛,二本生能够在初试获得好成绩,但复试面对导师的选拔,仍然会影响考研上岸的机率。
不仅二本生,就算是名校本科生,也不是所有同学都会搞科研,考试本就是一个筛选的过程,导师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学生,但要给予每位考生公平的机会,不能因为本科背景,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研究生质量下降,并不是二本生考研导致的,需要调整的时报考与毕业门槛,提升录取门槛,面试阶段公平公正,学生也会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学习期间,导师要求严格,这样自然能够提升研究生的质量。
考研是一场双向的选拔性考试,不用被考研“谣言”所困扰,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更没有碰巧的成功。
生命中的一切无心插柳,其实都是水到渠成。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1 活动报名 | 5月11日深圳招生直通车启程,招生政策新动向、在校生活Q&A一站式解答!
- 05/16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 | 从优势到胜势: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打造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