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说:这是我选研究生的标准

MBAChina
2025-01-26 17:56 浏览量: 1604
 智能总结

关于现阶段有没有必要联系导师,当然如果你估分成绩还不错,也有了意向的导师,本科表现也还行,可以提前联系。不过大概率得到的回复会非常“官方”,比如“欢迎报考”等等之类礼节性回复。

关于现阶段有没有必要联系导师,当然如果你估分成绩还不错,也有了意向的导师,本科表现也还行,可以提前联系。不过大概率得到的回复会非常“官方”,比如“欢迎报考”等等之类礼节性回复。

而联系导师的目的不是为了“开后门”,而是增进双方的了解,最终决定你能不能被录取的还是得看自己的成绩、复试的表现。

考研复试时,有哪些学生更能获得导师的青睐,导师选择研究生有哪些考虑呢?下面来看导师选研究生的标准。

今天小编把中国人民大学博导张光明教授早期所写的文章转载给大家看一看,至今依然很受用。

01 关于考研目标

谈及考研目标,他这样说:“我所接触到、了解到的大部分学生,读研乃至读博目标不明确,逃避就业压力者有之、随大流者有之、父母之命有之、求职敲门砖有之。这样的学生,缺乏学术上的上进心,内在动力远远不够,甚至是混文凭。不但耽误自己的时间,也浪费宝贵的教育资源,对自己、对社会,都是一种无效消耗。而好一些的学生,给出的理由几乎都是“学习更多的知识,将来找个好工作”。这些答案,不让我满意。”

故而,为了好工作考研是可以的,但将要复试的你也可能需要一个更深层的动因,既打动自己,也打动导师。

02选择学生的三大标准

至于选择学生的具体标准,这位导师说有三大标准,根据重要性排列,依次为人品、能力、投缘。还有一个加分项: 批判和挑战精神

1.人品

基础项:善良、正直、负责

科研相关项:进取、有一定承受能力、好奇心

加分项:乐于助人、大度、幽默(这个要求有点高)、为他人着想、细心、独立

善良与正直是做人的基础。做事先做人,不能做一个大写的人,知识越多,只怕就越反动了。导师不对研究生的人品负责,人品培养未成年人是父母的责任,成年人是自己的责任。

负责:研究生是成年人,要对自己、对所承担的课题、对周围的人(再放大一点对社会)负责任。做研究不是替老师打工,是为自己培养分析问题、提出方案、获取资源、解决问题、总结推广的能力。我带过的学生,有的智力平平,但有责任心、肯动脑子肯吃苦,交代一件事情,就能做得稳妥。有的十分聪明,不懂事,东一下西一下,老师追在屁股后面都不行,不知道要对自己的青春负责,对项目负责。毕业之后,2年内已是天壤之别。

进取,是自己进步,不是把别人拉下水。证明自己比他人强,不是他人比自己弱。科学家也是人,科学史上钩心斗角的案例不少,著名如牛顿不能幸免。但人类的进步,个人的进步,靠的是向上,不是相反。

承受能力:科研90%是失败,99%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太纤细的神经不适合。

好奇心:世界很奇妙,科研就是要看看世界为什么这么妙。没有好奇心,请勿入此门。

为他人着想:有时候是大事,这两年年年都有学生跑来找我,在我答应之后跑掉,而且不打招呼。除院士外,系里每个老师都碰到这样学生。有时候只是小事。有学生做完实验从不打扫,有学生搞坏了仪器一声不吭直到他人需要用,这样的学生年年有,有什么法子可以提前判断?

细心:太重要了,尤其对试验科学来说。很多时候,认真决定实验的成败。

2.能力

基础项:生活能力、基本的学习能力

科研相关项: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表达能力

生活能力:导师不是保姆,不负责吃穿住行。上研究生后面跟着老妈的,通常比较不靠谱。

基本学习能力:这对于研究生本来不应该是问题,偏偏变成了问题。考研专业户固不用说,高分低能者也很多。填鸭式教育使得我们的大学生很多是活动书架,知识很多,专业名词比我还熟,但说不清“为什么”。更可怕的是,根本想不到要问“为什么”。我不是很看中学生考试成绩。记住标准答案与理解“为什么”相比,不是一个档次。

动手能力:水处理是实验科学,会动手、敢动手非常重要。科技越来越发达了,人却越来越笨了。

思考能力:思考,有时候很简单。有个学生进展很慢,问了几次最后说出原因“搅拌器不够用”,1个搅拌器180元,买4个不过720元,我从来不管学生买常用小型设备,居然也会构成障碍?大约是看了太多网上黑心导师的教诲,连正常要求都不敢提了。另外一个学生迟迟不动手的原因是‘反应器不够’,什么叫反应器?发生反应的容器就是反应器,非得昂贵的、带自控的?盆算不算?桶算不算?买两大罐可乐喝了剩下瓶子也是反应器!

3.投缘

可意会不可言传。

夫妻要相互欣赏,师生何尝不是如此?研究生,尤其是博士,受导师的影响巨大,一个师门出去的学生,有时候会有很鲜明的烙印。每个导师的风格都不同,有的严、有的宽,有的事无巨细通通打理,有的大撒把。每种风格各有优缺点,无所谓好坏,只看是否合适自己。如果研究生不能接受导师的风格,就会感到痛苦,学习起来也很吃力。

我欣赏自己每一个学生,每个孩子有自己的优点(当然也有自己的缺点可以气到我跳脚三尺),也希望他们欣赏我。

4.加分项: 批判和挑战精神 

通常的好孩子们都太听话了。学生总听导师的,导师又听谁的?

真正做老师的,没有不希望学生比自己更强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最低要求是在自己的课题上超过导师,让导师听自己的。

我喜欢学生告诉我“老师我有不同的见解”。

有个姑娘,含着眼泪告诉我“老师,我一定要读您的博士,我要学新的知识,我一定会努力……”  

“我没有新的知识教给你,倒是希望从你那里学些新的知识”。

“努力学习对小朋友很重要,对博士来说,有效学习才重要”。

一个让我悲伤的事实:50%以上找我读博士的学生,理由是要当高校老师。博士,据我的理解,不是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也许教育部这么定义。

不喜欢科研,不享受科研,不为之哭为之笑为之痴为之傻,为何念博士?

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在快速、不断地发展。这个过程中,有无数的问题,有大量的不公平。但整体的趋势是健康的、向上的。有能力、肯干的人,一定会获得好的回报,包括金钱、包括社会地位、包括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

我已毕业的学生,主要在工程界做,工程界很实际,会不会做项目,一试即知。有一些学生每年都会联系,看着他们一年一年的进步,真是很高兴。时间花在哪儿,是看得见的。

以上。希望即将参加复试25考研er看完能够有所收获,在复试前的这段时间,充实自己,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在面试中用自己的专业素养、人格魅力吸引导师,成功迈入研究生的大门。

编辑:李婷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