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是为了延缓就业吗?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是一个阶段教育工作的路线图,正确深刻理解这些规划,是落实好教育强国建设的第一步。而公众的正确理解,也必将影响教育强国建设的外部环境。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在优化高等教育布局中明确提出: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稳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占比,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其实此前教育部与相关负责人已经多次谈到持续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这一政策,引发了社会广泛讨论,其中流传最多的一种错误解读就是“延缓就业”。
显然,这是误解,误读。
这几条布局与结构性调整,核心还是为了加强和提高我国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培养规模与质量,以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高层次拔尖人才是大国竞争的胜负手
怎么讲?我们不得不回到中美博弈,高层次拔尖人才是大国博弈的胜负手。
2016年美国与中国开打贸易战的同时,同步推进了科技战与人才遏制战略。贸易战,美国是很难打赢中国的,尤其是有科技加持的话。因此特朗普同步推进了科技战,打压华为,进行芯片封锁就是其中的一例。为了全面切断中国的科技进步,美国全面推进了人才遏制战略,因为只要有优秀的科技人才,尤其是拔尖的科技人才,技术的突破是迟早的事情。日前,我国大模型DeepSeek让美国在GPU上的围堵大打折扣,就是一例。
在某种程度上讲,中美博弈胜负手,就是高水平拔尖的科技人才之争。因此,美国全面对中国拔尖科技人才培养下手。
事实上,因为西方在科技与教育上的长期领先,出国留学成为我国拔尖科技人才重要成长通道之一。2023年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76.3%都有海外学习经历。2019年左右,我们每年公派出国的高层次人员就超过3万人。
2018年美国政府开始对我赴美留学人员签证进行全面限制,核心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项,一个是高层次,即博士与访问学者,第二就是所谓“敏感专业”。拜登政府上台后,继续团结西方扩大这一做法。去年10月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对来自中国部分院校的学生发布禁令。不仅仅是瑞士,德国、荷兰等西方阵营的一些学校近年也纷纷宣布对来自中国的学生进行专业限制与背景调查。
伴随时间的推移,进行背景调查的专业逐渐扩展至绝大部分理工科专业。去年6月的一次智库会议上,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公开声称:欢迎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但只能学习文科,不能学习理工科。
在一系列围堵下,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著名理工特色鲜明的高校本科生出国率一度腰斩,国防七子高校甚至跌去2/3。去年11月美国发布的门户开放报告显示,中国赴美留学人数继续大幅下降,全面被印度超越。
正因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之所以强调自主,就是别人不给你培养了,我们不得不主要依靠自己。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被提级召开,中央做出重大的系列部署,以提高和加强自主人才培养质量、数量。原因也比较简单,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最后阶段就是研究生教育阶段,也是关键。
我们再看这次的布局
注意,首先强调的是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招生规模。我国普通高校2800余所,但双一流高校仅有147所,原985高校则仅有39所。这些著名高校均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本科招生规模偏小,往往小于研究生招生规模。尤其是头部的著名高校,本科生招生规模远远小于研究生招生规模,即所谓的“本研倒挂”。如北京某著名高校2024年本科生招生3800人,但研究生大约招1万人,其中博士超过4000人。
高层次人才培养阶段是研究生阶段,但本科是前序阶段,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扩大优质本科招生规模,就是希望充分发挥高层次研究型大学的培养能力,为后续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高质量的生源基础。
当然,著名大学本科扩大规模,也是让更多普通人有获得感。
再说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前面说了,出国留学一直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之一,但目前被围堵。更重要的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高质量发展,也必须有更多高层次人才的支撑。也因此,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张,就顺理成章,也是必须的前提。
但在研究生规模的扩张上,是有着不同结构性布局的,这就是纲要中的“稳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占比”。
扩大研究生规模,其中一个核心是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占比。高层次人才培养最高阶段是博士,这一点就和前面说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对我们的针对性围堵直接相关。美国等西方国家围堵的核心是博士研究生阶段等高层次人才培养,也因此,我们不得不尽快扩张博士阶段的规模,一方面是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也是需要给这些出不去的孩子们深造和培养的机会。
2017年至今,清华大学国内深造率,已经从50%增长到目前的65%。近年我国博士的招生量持续以10%的速度在显著增长。
另外一句话就是“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这句话的核心意思,就是在结构与方向上,需要重视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人才,即专硕、专博,尤其是硕士阶段。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就明确提出,原则上未来增长的硕士点,主要以专硕为主,培养应用人才为主。近年专硕招生量基本已经达到了硕士招生量的60%,著名大学的学术人才培养伴随博士招生规模的扩大,已经全面转向博士阶段。
为什么说“为了延缓就业”是一定程度的误读,误解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222万人,去年是1179万,202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量130万人,其中包括近15万博士。也就是说,从延缓就业角度,硕士研究生招生是有直接价值的,但这种价值相对比较小,比较低,核心目的还是前面谈的目标。
硕士招生总量大约只有全国高校毕业生的10%,我们的硕士招生即便按10%增长,也仅有10余万,这个数字和1222万毕业生相比,也只是九牛一毛,很难起到显著缓解作用。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给我们指明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方向,路径,当下核心任务就是抓落实,但我们必须深刻全面理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的深刻内涵,才能行稳致远,不走歪。
(本文转载自学术桥Acabridge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1 活动报名 | 5月11日深圳招生直通车启程,招生政策新动向、在校生活Q&A一站式解答!
- 05/16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 | 从优势到胜势: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打造方法论
热门资讯
MBA院校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