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理工大学,去省会办学


2月16日,郑州市惠济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透露,将以郑大“中部728创新港”、河南理工大学郑州校区建设为引领,全力推进古荥片区、大运河片区、花园口片区和“一园一港”建设。
高校“出走”,两股热潮。一是中西部高校谋求破局,在东部沿海地区“落子”。二是高校通过合并、搬迁、新建校区等方式,向省会“挺进”。
近日,又一所高校,去省会办学!
2月16日,郑州市惠济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透露,将以郑大“中部728创新港”、河南理工大学郑州校区建设为引领,全力推进古荥片区、大运河片区、花园口片区和“一园一港”建设。
近几年,在高校去省会的布局中,始终有一个清晰明确的逻辑: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据悉,郑州校区将作为河南理工大学拓展科研与教学资源的重要载体,重点布局与区域产业需求匹配的学科,如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助力沿黄科创带建设。而该校区的选址和建设,已被纳入郑州市惠济区2025年政府工作核心任务。
“省会时代”
放眼全国,已有不少高校“去省会办学”。
在福建,厦门大学以建设厦门大学福州校区为契机,携手打造辐射福州都市圈的高端人才培养平台;在河南,河南大学的学校注册地已正式变更为郑州市;在山西,山西师范大学“连根拔起”作别临汾迁往太原;在安徽,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理工大学通过“院校并入”方式,入驻省会合肥;在河北,远居天津的河北工业大学在石家庄正式揭牌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研究院,“曲线”回省会......
图源:河北工业大学
从龙子湖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到办学注册地由开封变更为郑州,河南大学迁入省会之路备受关注。早在2010年,河南大学郑州龙子湖校区启动建设;2021年年初,河南大学明确“重回高等教育国家队、重回省会办学、重回百年名校辉煌”的口号;2021年9月,河南大学郑州校区启用;2022年2月,河南大学注册地从河南省开封市变更为河南省郑州市。十余载“挺进”省会的脚步,记录着几代人重返省会的梦想之路。如今,河南省正全力推动河南大学、郑州大学高标准发展,打造河南高等教育“双航母”。
从最初传闻的搬迁,到“实锤”落户,山西师范大学搬至太原,同样受到广泛关注。2021年,山西师范大学离开扎根多年的临汾,“举家搬迁”至省会太原,并更改了注册地,山西“老八所”高校也实现了在太原的大聚会。这次“进军”太原,正如其副校长贾绘泽所言,有利于山西师范大学更好的发展,能够深度融入当地的发展建设,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这背后,也彰显了山西通过高教强省会效应来推动省内经济发展、助力山西突围高教困局的共识。
“去省会了,本地咋办”
在部分大学布局省会、办学实力得到迅速提升之后,关于大学去省会办学的热议便不绝于耳。有不少关心高校发展的网友,纷纷建议高校搬迁或在省会建设新校区;也有网友提出质疑,大学一定要去省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吗?本地高校搬迁去省会,本地怎么办?
2021年,西南科技大学在成都成立四川天府新区创新研究院,不少网友认为,这一举动“拉开了西南科大进军成都的序幕”。2022年,多家自媒体发布“位于绵阳市的西南科技大学要进军成都”的消息。而后,西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辟谣,作为国家布局在中国(绵阳)科技城的高水平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将始终扎根科技城沃土,把服务科技城建设和学校发展紧密相连,同频共振。
如西南科技大学一样,我国很多高校,虽然无法享受省会带来的丰富资源,但正因为其在本地的地位不可代替,因而能得到所在地的重点支持,也能够更大程度地为地方发展赋能。如今年2月,温州市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力支持温州医科大学建设“双一流”、温州大学创建侨特色“省部共建”高校、温州肯恩大学建设国际化高水平大学、温州理工学院建设理工类应用型大学;镇江市“十四五”规划表示支持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新乡市“十四五”规划支持河南师范大学争创“双一流”建设;深圳市“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支持深圳大学创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2023年2月,陕西省出台17条措施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发展,其中包括按照现行比例及时划拨省级补助资金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多个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推动相关研究院项目开工建设,争取国家支持......以全方位的保障性措施成为学发展强有力的后盾。
而作为我国唯一一所扎根县城的985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精神刻在基因里,虽不在省会,但肩扛我国强农兴农重任,无论是20世纪50年代,赵洪璋院士选育的“碧蚂1号”,让我国小麦亩产从80公斤提升到200公斤;或是研究的黄土高原苹果优质高效绿色生产的系列关键技术,支撑引领黄土高原成为世界公认、全国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又或是构建的土壤侵蚀调控技术体系,攻克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这一世界难题,助推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一笔笔闪亮的头衔和功绩,是西农服务地方乃至全国的功劳簿,可谓扎根地方建大学的典范。
一座城市塑造一所大学,一所大学也繁荣一座城市。
如今,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需求,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无疑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未来,高校如何服务城市,城市怎样留住高校,二者又如何在彼此交融和分离中找到自身发展最好的境遇,是城市和高校需长期共同思考的重要课题。
(本文转载自软科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1 活动报名 | 5月11日深圳招生直通车启程,招生政策新动向、在校生活Q&A一站式解答!
- 05/17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iBEST融合创新系列论坛】应变而进:全球政策变革与企业全球化战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