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论文”,撤销学位!


DeepSeek使人工智能热度升高,部分大学生对AI工具依赖及不当使用上升。多所国内高校出台AI工具使用规范,调研发现学生不当使用现象存在。国外高校也有AI滥用情况,AI会“造假”,国家和高校对AI导致的学术不端采取措施,高校积极探索规范使用。
央视新闻报道:最近,DeepSeek火爆出圈,人工智能热度再上新高。记者发现,一些大学生对AI工具产生了依赖,不当使用正呈上升趋势。某高校大一年级英语作业群里发布一份通告,老师将利用AI工具直接生成的作文全部判了零分。
图源:央视新闻
AI可以是赋能工具、是学习的帮手,但它绝不能成为偷懒的工具,更不能成为大学生的“枪手”。为规范学生使用AI工具,不少国内高校纷纷出台AI工具使用规范,明确允许和禁止的范围。
注:本文中所提到的“AI”“AI工具”均指生成式人工智能。
“AI论文”,撤销学位!
2024年11月28日,复旦大学教务处发布《复旦大学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这是国内高校首个专门针对AI工具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文件,也有媒体将其称为国内高校首个“AI禁令”。
《规定》明确提出AI工具禁止用于研究设计、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核心环节的“六个禁止”。同时明确,学生违反相关规定使用AI工具的,视情节给予纳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成绩、不准答辩、取消合格成绩等处理;构成学术不端(不当)的,按照相关校纪校规给予纪律处分、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撤销学位等处理。
无独有偶,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学生使用指南》,也提出了类似的规范。指南要求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作业时,需对相关内容进行明确标注,且直接生成的内容不得超过全文的20%。
中国传媒大学和天津科技大学紧随其后,出台了各自的规定。中国传媒大学要求学生在毕业论文中,明确披露是否使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使用,需详细说明使用方式、细节及生成内容的具体标注。天津科技大学则规定,若学生毕业论文中生成式AI检测的结果超过40%,将发出警示并要求自查自纠。
这些举措无疑是对学生学术诚信的一次严格考验,也是高校在应对新技术挑战时的一种积极探索。
大学生,产生AI依赖?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黄亚婷团队从2024年初开始,分三次对国内大学生使用AI工具的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包括20多所高校的3800多名本科生和4200多名硕博群体。调研发现:目前学生不当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行为的确存在,且比例不低,也有部分学生表示“习惯于借助AI完成任务”,对AI产生了依赖。
一项针对本科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情况的调查显示,超半数的本科生会在课程学习和科研活动的场景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包括辅助完成课程作业、辅助写作、修改论文或报告等。
图源:《大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现状与思考》
AI工具,成为不少大学生完成报告、论文的“神器”。当临近毕业的大学生论文、考研、考公、考证“N手抓”时,利用AI辅助快速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似乎是一个节省时间和精力的不错选择。有不少曾使用过AI辅助论文撰写的大学生戏称:“AI写出来的东西可比我写的好多了。”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风靡,在没有相应手段规范的情况之下,必将引起一些乱象。在各大平台搜索“AI论文代写”,眨眼间就能看到五花八门的教程。这些教程声称“60秒内免费生成三级大纲,3分钟生成万字论文”“任何论文都能生成,所有论文均是原创,无需担心查重率和隐私性”。宣扬自己的迅捷与便利,“诱惑”大学生使用AI撰写论文。
国外高校也可见AI滥用现象。以英国为例,据相关媒体报道,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的学生利用AI作弊的情况最为严重,有两个学年共发生了402起。仅次于伯明翰城市大学的是利兹贝克特大学,该校有395名作弊学生受到处罚。紧随其后的是考文垂大学,该校因学生使用AI作弊而作出的学术处罚达到231次。
“AI造假”,严查严抓
尽管AI已经成为辅助完成作业、论文、报告的工具,但所生成的内容却并不一定靠谱。早已有人发现,AI会“造假”,自行编造不存在的参考文献。
图源:小红书
“AI造假”还发生在数据领域。国外某机构研究人员先是要求GPT-4 ADA创建一个关于圆锥角膜患者的数据集,后又要求它编造临床数据,用以支持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比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效果更好的结论。但真实的临床数据证明,两种手术效果并无明显差别。
除去编造事实外,用AI撰写时,所生成的文本“非常水”。据《科技日报》报道,AI生成的段落中,存在大部分重复且言之无物的内容。这样的内容看似条理清晰、层次丰富,但实际上每个层面的内容都很少,而且非常空洞,缺乏深度,创新性也不强。
利用AI撰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虚假文献和失实数据,正踩在学术不端的“雷点”上。对此,国家早就对学位论文中的学术不端发出警示。2024年4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其中明确规定,学位论文或者实践成果被认定为存在代写、剽窃、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的,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学位授予单位不授予学位或者撤销学位。
为了杜绝学生使用人工智能造成学术不端行为,各高校也出台了相关规定,引入了AIGC检测,AI率作为“补充包”,紧跟在查重率之后。
“如何规范使用”,是人工智能自诞生之初就面临的诘问。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高校的“AI使用规范”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诸如“AI作业,全判零分”的操作存在讨论空间。
人自称为高级动物,源于对工具的制造与使用。人工智能作为人类发明的工具,应当是最佳辅助。如若对工具产生依赖,失去了自我的思考,一路走来的辛苦与收获如指间流水般逝去无痕,那便是得不偿失。
(本文转载自软科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7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iBEST融合创新系列论坛】应变而进:全球政策变革与企业全球化战略转型
- 05/17 【重磅开启】2026年入学同济经管专业学位招生发布会邀您参加!
热门资讯
MBA院校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