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调剂!这样填报志愿能增大上岸几率!

MBAChina
2025-04-08 11:54 浏览量: 2378
 智能总结

作为去年调剂成功上岸且收到4个复试通知的学姐,分享填报调剂志愿实用技巧。调剂前要关注研招网、目标院校官网及考研论坛、社交群组,了解调剂要求、流程、联系方式及相关信息并甄别。筛选调剂信息时,要明确自身定位,结合多种因素评估竞争力;参考往年调剂数据;关注新增硕士点院校及中外联合培养学校。合理填报志愿需巧用平行志愿,抓住前48小时,填报前仔细阅读调剂要求,有条件可邮件联系导师。复试准备要趁早,了解复试内容,打造有亮点的简历;提前准备好身份证、学生证等齐全详实的复试材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成功上岸 。

关联问题: 如何筛选调剂信息?怎样巧用平行志愿?复试准备要注意啥?

昨夜零点调剂就要开始啦!对于那些一志愿上岸无望但又渴望继续深造的同学来说,调剂是最后的希望。作为去年调剂成功上岸,还收到4个复试通知的学姐,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填报调剂志愿的实用技巧能帮你大大增加上岸机会

1.调剂前准备

这一步很重要!一定要多多关注研招网、目标院校官网的调剂要求、流程和联系方式。同时留意相关的考研论坛和社交群组,比如知乎、小红书等平台以及各类考研QQ群、微信群,这些都是考生交流的聚集地。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其他和你类似同学的调剂经验,还能获取一些非官方渠道的调剂信息,比如哪些院校按照公共课来排名、哪些院校偏好985、211的学生、哪些院校要求本专业,这些都要了解清楚,也注意甄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筛选调剂信息

1)明确自身定位。

多数院校会综合考量你的价值。在此之前,你可以先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可以结合自己的本科院校背景、初试成绩、专业、英语水平、科研潜力等因素,评估在调剂市场中的竞争力。比如,高分但被一志愿刷下来的考生,可优先考虑调剂到本专业的一些热门院校;本科来自于985、211高校的宝宝,可以优先这类偏好优质生源的学校;过一区线的高分考生,如果考虑就业的话,不妨试一试B区的211高校;如果只是刚好过B区国家线的话,这类同学一定要抓紧调剂,把握住“黄金48小时”,越到后边越不好调。

2)参考往年调剂数据。

往年目标院校的调剂情况,包括调剂分数线、调剂名额、最终录取情况等是最具有参考价值的,可以根据这个来判断自己的调剂成功率。你可以通过一些调剂小程序来获取这些信息。

3)关注新增硕士点院校。

新增硕士点的院校,为了吸引生源,往往会有较多的调剂名额,且竞争相对较小。这类院校通常在官网会有相关公告,值得重点关注。同时,如果家庭经济情况允许的话,还可以试试中外联合培养的学校,大多都是一些名校和国外院校合作开展,除了价格高没啥缺点。

3.合理填报志愿

①巧用平行志愿。

调剂系统从0点开始,这个时候一定要熬夜调剂!千万不要想着睡醒再填啊宝宝们!睡醒之后别人都能收到两个复试通知了。

调剂系统由三个平行调剂志愿组成,每个志愿单独计时锁定,最长不超过36小时。建议一开始先填报两个把握较大的院校,留下一个机动志愿,用于后续填报新出现的心仪院校,以免因志愿锁定而错失机会。一定要注意抓住前48个小时,这个时间段是最好调剂的,因为此时大家的志愿还是比较分散的。过了这个时间段之后可就是有啥填啥了。所以此时一定要稳妥一点(高分同学就当我没说)。

②仔细阅读调剂要求。

在填报每个调剂志愿前,务必认真阅读招生单位发布的调剂办法,明确其调剂条件,如初试成绩要求、专业背景要求、调剂安排等,确保自己符合条件后再填报,避免浪费志愿名额。如果时间过了之后还没收到任何通知,一定要打电话给院校让工作人员帮你解锁。

③邮件联系导师。

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给目标专业的导师发邮件,附上个人简历、成绩单、科研成果等材料,介绍自己的学术背景和研究兴趣,争取得到导师的认可和支持,最不济也可以混个眼熟。

4.复试准备要趁早

①了解复试内容。

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复试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通过查看目标院校官网、咨询学长学姐等方式,了解复试科目、考试形式(笔试、面试)、参考书目等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一般分为以下几类:个人中英文简历及基本情况中英问答,英文文献阅读,专业课问答、综合问答。这个时候,最最最重要的就是你的个人简历了!因为在有限的时间里,老师不可能去了解每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此时,简历就是最直观的了。所以,尽量好好打造和包装你的简历,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照搬照抄软件上的高分模版绝对是大忌,一定要有自己的亮点和特色,想想哪些地方可以吸引到别人。

②准备复试材料。

提前准备好身份证、学生证、个人简历、成绩单、推荐信、个人陈述、科研成果证明等复试材料,确保材料齐全、内容详实,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好啦,这就是小编今天要分享的一些关于调剂面试的经验啦,希望大家都可以从中有所收获,最后祝大家今年都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