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二战值不值?这4种情况,再战一年稳赚不赔!

MBAChina
2025-04-22 17:10 浏览量: 2513
 智能总结

25届考研逐渐进入尾声,不少同学私信询问“二战是否值得”。对此建议先冷静思考四个问题:钱的问题,要算清二战所需的各项开销;环境问题,规划好适宜备考的环境;时间问题,确保有精力高效利用时间;心理问题,思考不考是否会后悔。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二战,目标明确、能复盘一战问题、经济和心理条件允许、有家人支持的人二战性价比可能更高。若决定二战,建议考虑是否换学校或专业、脱产还是在职备考,做好心理调节接受最坏结果,复习抓重点不“吃老本”,希望大家深思熟虑后做出无悔选择。

关联问题: 二战如何解决经济压力?怎样选择二战备考环境?二战怎样做好心理调节?

现在25届考研逐渐进入尾声,陆续收到一些私信:

“我今年调剂无望,要不要二战?”“二战到底值不值得?”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关于这个问题,我希望你不要张口就来:要!或者不要!

是否二战, 我建议大家先冷静下来,问自己四个问题:

01钱的问题:我能生活下去吗?

二战意味着你要面对吃住行、资料费、辅导班等开销。

如果住家里,父母支持,压力会小很多;

但如果需要租房或去寄宿自习室,甚至边兼职边备考,经济压力会直接影响复习状态。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先算清楚这笔账。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02环境问题:我有地方备考吗?

在家复习和父母关系是否融洽?去自习室能否坚持每天打卡?备考环境直接影响效率。

有些同学在家容易分心,租房又担心安全问题,这些问题都要提前规划。

记住,好的环境不是最贵的,而是最适合你的。

03时间问题:我还有精力吗?

应届生要忙论文、实习,在职党要兼顾工作和学习,脱产备考的同学更要面对“与社会脱节”的焦虑。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但前提是你能高效利用。

如果每天只能学3小时,还总被琐事打断,那二战的风险会很大。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04心理问题:不考会后悔吗?

这个问题最扎心,但也最关键。如果你现在放弃,五年后会不会后悔?

有人工作后仍惦记考研,但时间和精力已不允许;也有人二战上岸后感慨:“幸亏当时没放弃。”

听别人的故事没用,你得问自己的心。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二战。以下几种情况,二战的性价比可能会更高:

目标明确,不是为了逃避现实

如果你考研是为了提升学历、追求学术理想,或者明确知道自己需要研究生学历来实现职业目标,那么二战是值得的。

但如果你只是为了逃避就业,或者随波逐流,那二战可能会让你陷入更深的迷茫。

复盘一战,找到问题所在

“一战打基础,二战985”不是玩笑话,但前提是你能总结教训。

如果你能清楚地分析一战失败的原因,比如院校选择不当、某科成绩拖后腿、复习态度不端正等,并且有明确的改进计划,那么二战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经济和心理条件允许

二战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和心理承受能力。

如果你能解决吃住问题,有足够的经济来源(家庭支持或兼职收入),并且能承受心理压力,那么二战是可行的。

家人支持

家人的支持虽然不是决定性因素,但确实会影响你的备考状态。

父母的理解、经济上的帮助、甚至一句“考不上也没关系”,都能成为你的底气。

相反,如果家人反对,你既要备考又要应付家庭矛盾,压力会倍增。

当然,如果家人不支持,你可以用行动证明自己,比如制定详细的备考计划,定期汇报进度,让他们看到你的决心。

如果决定再战,别想着简单复制去年的剧本。给大家几点关于二战的建议:

是否换学校或专业

如果目标院校竞争过于激烈,或者政策对你不利,可以考虑换一所更友好的学校。

如果某科成绩拖后腿(比如英语或数学),可以考虑换一个不考该科目的专业,或者选择分数线较低的院校。

脱产还是在职备考

如果时间充足,建议脱产备考,这样可以全身心投入复习。

如果选择在职备考,一定要合理规划时间,确保复习效率。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心理调节,接受最坏的结果

二战的压力比一战大得多,你会看到同龄人升职加薪、结婚生子,而自己还在啃书本。

提前想清楚:如果二战失败,你能接受吗? 接受不代表认命,而是给自己留条后路,比如边工作边考,或者先积累行业经验。

复习抓重点,别吃老本

二战最大的误区就是“我之前学过,可以少花点时间”。

考研每年都在卷,竞争对手也在进步,你的老本可能根本不够用!

尤其是公共课,每年大纲微调,题型也可能变化,必须重新梳理知识点。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是希望大家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如果你想清楚了,觉得 “不考会后悔一辈子”,那就别怕吃苦,别怕质疑,把去年的遗憾变成今年的动力;

如果你发现考研不是唯一的路,找工作、考编、留学也能实现人生目标,那及时止损也是一种智慧。

相信你不管选择走的是哪条道路,都会有光明的未来!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