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科技”!杨卫院士为200余位学子带来精彩导论课,浙大MBA微辅修项目(BEST计划)推介会举行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2021-10-09 18:55 浏览量: 2353
“商学+科技”“商学+人文”“商学+医学”......为满足国家战略发展之需,拥抱商学院面临的时代机遇与挑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自2017年正式提出“商学+”人才培养新理念后,持续打造“商学+X”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构建“商学+”教育教学生态系统。继多个“商学+”项目成功落地后,又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商学+”项目——浙江大学MBA微辅修项目:求是科创星辰班(BEST计划)于今年6月正式对外发布。

发布仪式现场

遵循浙江大学交叉人才培养理念,

该项目是由研究生院统筹设计、

管理学院落地运营,

面向全校在读科创类研究生,

聚焦于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的

学分辅修项目,

通过“培育-孵化-加速”三阶段,

充分对接工商管理专业学位教育资源,

和管理学院创新创业孵化加速平台,

致力于培养交叉型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为进一步深化学子们对BEST计划

与“商学+科技”的认知,

2021年9月24日,

浙大MBA微辅修项目(BEST计划)

推介会在管院新大楼顺利举行。

会后,中国科学院杨卫院士

为现场200余位MBA同学

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导论课

——《创新驱动发展与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

现场回顾

2021年9月24日,浙江大学MBA微辅修项目(BEST计划)推介会与杨卫院士带来的《求是科技前沿与产业创新前瞻》导论课——《创新驱动发展与基础研究》管理学院新大楼A103顺利举行。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高翔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家西甜瓜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张明方教授,研究生培养处副处长王晓莹,以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魏江教授,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朱原,副院长谢小云教授,党委副书记吴为进,以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青年企业家委员会和杭州校友会10余位优秀校友代表出席活动,活动由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王小毅教授主持。

活动现场

1

什么是“BEST计划”?

推介会上,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王小毅教授介绍了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落地运营的浙大MBA微辅修项目(BEST计划)。他表示,BEST计划又名“求是科创星辰班”,融合了商学(Business)、工程(Engineering)、科学(Science)和技术(Technology),并将商学放在首位,期望商学能够成为连接理工农医文各个领域的桥梁。

作为浙江大学今年唯一的微辅修学分项目BEST计划旨在推动理工科学生实现技术转化和创业孵化,其特色在于聚焦研究生交叉学科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培养的“商学+”教育模式。

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王小毅

“发挥浙江大学作为综合性高校的多学科优势,通过‘培育-孵化-加速’的三阶段科创MBA微辅修,BEST计划致力于培养富有创新精神与科技洞见、掌握科技转化必备的商业与管理知识、具有全球尖端科技产业竞争力的交叉型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王小毅教授说,这是一次全新的教育尝试,或许在研究生教学史上也将具备里程碑式的意义。

同时,他表示,这种跨专业的碰撞和交流,正是创新发展的源动力,而这与杨卫院士接下来要分享的《求是科技前沿与产业创新前瞻》导论课主题不谋而合。

2

杨卫院士在导论课上

分享中国科创前沿与短板

导论课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科学部主任杨卫首先阐述了“创新”的概念及其对应的四步创新阶梯,让现场学子们对“创新”有了基本理解。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

他说,“创新”的主体是科学技术人员和管理工作人员,“驱动”的主体是政府部门和投资部门,“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因此要让创新驱动发展,必须让三者的主体组成良好的团队。随后,杨卫院士结合实例指出了当前中国经济和技术发展现状,包括效率式发展难以延续、开发式发展举步维艰、资源式发展受限于环境承载能力、高新技术式发展始终差人一步、引进消化再创新更是与虎谋皮、自主创新之路尚未完全走通等,并强调由于中国发展越来越接近美国,所以中国还面临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的风险。同时他表示,尽管我们仍未处于全球产业链的顶端,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也尚未契合,但中国是制造强国,且GDP在未来或将超越美国,资源与产业体系也接近完备。基于这样的现状,他认为中国经济与技术后续的发展方向可考虑采用低调攻略,即内紧外松,在稳住“从大国到强国”的基础上,研究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努力形成反制体系,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强化高端科技的投入,从而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课程现场

此外,他还详细阐述了自己对“卡脖子”问题的思考。杨卫院士认为造成“卡脖子”的原因有三:首先,中国最初是借力式的经济技术发展模式,即改革开放、引进技术、提高效率、占领市场份额、占据产业链中低端,将引进消化再创新做到了极致;其次,全球的产业分工格局出现冲突,原先中国制造中低端、韩日制造中高端、美欧制造高端,但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中国的发展必然造成了全球的产业分工出现冲突;最后是修昔底德陷阱,中国的GDP在未来10年左右很可能会超过美国,但中国还没有处于全球产业链的顶端,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尚未契合,成果转化没有落地,资源与产业体系虽完备却短板明显。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

在阐述了中国科创短板后,杨卫院士又围绕“基础研究”为同学们展开了分享。结合各类图表数据,他向同学们展示了中国在学术产出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所取得的发展,并强调了基础研究在科学与教育上的重要作用。

他表示,目前国家正在重点发展创新模式和高端人才的培养,也提供了大量的战略支持和政策倾向,争取可以达到科技和教育的内外双循环,从而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拓展应用基础研究服务强国建设、中国科学在世界科学版图上的复兴、贯穿成长阶段的人才和团队培养机制这4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而在这几个方面,国内也已有相关团队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薛其坤教授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王贻芳院士对中微子振荡模式的发现、西飞+浙大柯映林团队的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南仁东团队打开的中国天眼”、中科大潘建伟教授的多光子纠缠与量子通讯、浙大杨华勇团队的盾构技术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钦佩和敬仰。

当然,在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也存在“短板”。杨卫院士指出了当前国内基础研究的三大短板,分别在农业与健康领域、环境与地球科学领域及核心高新技术领域。他呼吁更多研究者能够一起去突破,共创更强大的中国!

对于杨卫院士带来的这场生动有趣的科学盛宴,同学们表示意犹未尽,并纷纷在课程的最后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向杨卫院士提问。而对于同学们的热情提问,杨院士也逐一进行了耐心解答。

现场学子提问

杨卫院士课后向积极提问的同学赠送了他撰写的书籍——《研究生教育动力学》

3

“大学中的商学院”,

珍惜“商学+”提供的资源

本次活动最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谢小云教授代表同学们向杨卫院士作致谢辞。谢小云教授引用夏承焘先生的一句话“繁星在天,万绿如梦”来形容今天的管理学院。同时,他再次介绍了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商学+”教育生态系统。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谢小云教授

谢小云教授表示,MBA、EMBA的同学们不仅仅是管理学院的MBA、EMBA,也是浙江大学的MBA、EMBA。希望同学们可以借助浙江大学理工农医综合学科的优势,前瞻性地看到所在行业、技术、产业的未来,这也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构建“商学+”教育生态系统的初衷所在。

现场部分嘉宾合影

信息来源:浙大MBA公众号原文编辑:张连捷、董桂芳、佟庆今日编辑/排版:段婷审核:郭莹欢迎关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官方微信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