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起贵:从并购沃尔沃到令其独立上市,吉利的做法有何深意?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2021-11-02 17:37 浏览量: 1866

媒体

聚焦

刘起贵谈“沃尔沃汽车上市”

2021年10月29日,沃尔沃汽车宣布在瑞典正式挂牌上市。根据纳斯达克斯德哥尔摩交易所每股53瑞典克朗的发行价,沃尔沃总市值1579亿瑞典克朗,约184亿美元,是20年来瑞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上市。如果时光倒流至2010年,吉利正以18亿美元的价格“迎娶”沃尔沃。彼时吉利是中国市场一个市值约30多亿元的“小玩家”,沃尔沃由于高额的债务成为原母公司福特急于摆脱的“累赘”,市值约为130多亿元。

沃尔沃汽车在瑞典上市这桩被认为是豪赌的“蛇吞象”般的跨国并购,尽管开始不被看好,却在后来被证实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那么从“下嫁”到“上市” ,吉利沃尔沃为何能创造奇迹?沃尔沃汽车在吉利的经营下为何要独立上市?从并购沃尔沃到沃尔沃汽车上市,

吉利的做法对中国企业的

国际化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围绕上述相关话题,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研究员刘起贵

近日在接受浙江日报记者采访时作了分析。

学者简介:刘起贵,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非执业)。研究领域:公司金融、公司治理。

01

被写入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

2019年,哈佛商学院教授Felix Oberholzer-Gee与Willy Shih完成了两个纯英文案例——《Volvo Cars: Acquisition by Geely》、《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Acquisition of Volvo Cars》,这是哈佛商学院史上为数不多的由两位教授带队撰写的案例。2010年的吉利,作为汽车领域的后来者,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让自身研发、创新、成本控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和同行形成竞争而且取得成功?“收购一家优质欧洲车企,是李书福明智的选择。”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研究员刘起贵分析,“欧洲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市场,政府对于企业的干预没有这么多,且对于外国资本的保护比较好。更重要的是,欧洲企业的技术优势很强。从价格上来看,受限于市场饱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当时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高端制造业的经营业绩普遍不佳,导致市场估值较低,吉利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出手时机。”协议的签订只是意味着合作的开始。在跨国并购史上,两个文化理念完全不同的企业走进磨合期,且不论能否实现共赢,互相拖累导致最后惨淡收场的例子比比皆是。吉利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当我们谈论旅行,瑞典团队会在出发前进行充分论证安排得妥妥当当,而吉利人则会立刻跳上车出发。”吉利欧洲研发中心首席执行官 Mats Fägerhag比喻。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个桥段是,在收购之初,吉利只能从子公司沃尔沃拿到最简单的财务数据,甚至难以从中获得年度报告等更详细的信息。“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发达国家企业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发展中国家企业效率优先,发达国家的企业则更重视规则以及社会责任,这时候不过度干预被并购企业的生产经营很重要。”刘起贵表示。“老虎属于森林,属于大自然,它不应被关在动物园里。我们需要解放这只老虎。”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率先表明了态度。实际上,交割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李书福在多个场合都郑重声明“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这项被外界描述为“放虎归山”的策略为两个汽车品牌创造了一条既相互独立又协同发展的道路。双方在“放手”和“借力”的协同过程中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吉利开始提前规划,而沃尔沃则变得更加灵活。对此,沃尔沃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Paul Welander深有感触,“起初,两者彼此独立,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然后,当我们日趋成熟时,开始合作共创事业。如果你强行将不同事物整合在一起,失败不可避免。但如果你让它们在潜移默化中自然磨合,即可彼此获益。”放在今天,我依然会认为这次并购对于中国制造业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在吉利之前,大部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是获取资源和市场,而吉利则更多的考虑了自身技术的诉求。如何更好地运用资本,进行技术导向、技术驱动型的海外并购来缩短我国技术追赶的进程,对于制造业的提升至关重要。”刘起贵表示。

02

无可比拟的中国市场

沃尔沃赶上了中国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的时代。2010年-2019年,中国GDP从40万亿上涨至100万亿元,极大地促进了汽车产业的消费升级。中国豪华车市场规模(国产)从2010年的仅30万辆,连续10年增长到2019年的220万辆,翻了6倍。“谁能在中国汽车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就能在全球竞争中拔得头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成就了沃尔沃。”刘起贵表示。2019年,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达 705,452 辆,较2010年实现销量翻番,也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而当年沃尔沃在大陆市场的销量则达到154,559辆,不仅刷新了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历史销量纪录,也是全球市场有史以来单一市场最高销量。把视线拉回到现在,截至2021年上半年,沃尔沃汽车连续12个月销量近77.5万辆,已接近十年前定下的80万辆的全球销量目标。沃尔沃为什么迎来业绩爆发?无论是市场、产业链、还是优质的劳动力和政策,回望过去十余年,中国为沃尔沃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事实上,在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的不久,李书福就告诉沃尔沃团队,他们需要在中国制造和销售汽车。这个策略不仅让沃尔沃得以规避高昂的进口成本和关税,还可以充分利用吉利资产(包括共享部件和材料的采购),并增强沃尔沃品牌的分销能力。从2013年8月沃尔沃启动中国国产化工业布局至今,中国已经成为其全球发展的核心引擎。目前,沃尔沃汽车在中国拥有1座研发中心、1座设计中心、3家整车制造基地和1家发动机工厂。以中国为转折点,这个昔日北欧小众品牌全球化格局豁然开朗:目前,由沃尔沃汽车中国生产的车辆出口遍布全球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率近40%。

03

互相成就站上新起点

此次上市,沃尔沃有一个目标,全面转型电气化智能化。吉利控股集团CEO、沃尔沃汽车董事李东辉在采访中表示,此次沃尔沃汽车IPO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沃尔沃汽车全面加速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转型,也为沃尔沃汽车长期可持续发展以及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出行服务奠定基础。“沃尔沃汽车的中期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全面的电动化,并且在2040年在全球率先成为气候零负担标杆企业。”李东辉说。“对吉利来说,经过了沃尔沃十余年的技术反哺,自身已经拥有了很强的技术实力。同时,全球汽车行业已进入新能源和自动驾驶时代,吉利作为传统车企也面临着比以往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更大的资金需求。在此背景下,如何盘活存量资产,对吉利而言至关重要,而沃尔沃经过吉利过去十年的经营,企业基本面已大为改观,此时独立上市,对双方来说,都是在下一轮竞争中不能错过的机会。”刘起贵分析。总而言之,这对“佳偶”,如今要以一种新的方式并肩作战了。我们不妨再来回顾一下从前:2010年,吉利拉了沃尔沃一把,2012年双方签署技术转让协议,2017年“吉沃恋”结晶领克诞生,2021年初宣布围绕汽车新四化前瞻技术,在业务领域加强合作的“最佳合并方案”,到如今沃尔沃成功上市。一路走来,对于沃尔沃来说,从扭亏为盈、开拓全球市场,再到上市无疑是一次涅槃。对吉利来说,正是沃尔沃的重生,得以提升其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从而在国际资本市场屡次斩获佳绩:仅仅在2017至2018年两年时间里,吉利就收购了马来西亚的宝腾、路特斯、沃尔沃的卡车,飞行汽车Terrafugia,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更不用说李书福收购之初最关注的要素:“沃尔沃的技术让吉利造车入了门。”此前,李书福曾在浙江日报采访中表示,“作为中国的汽车公司,想要研究一个基础模块架构非常难,但因为有了沃尔沃,吉利成功开发了CMA基础模块架构。”这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时间或者工程师多少的问题,而是一整套技术路线的选择和项目管理所涉及到的基础技术。如果没有沃尔沃,这个基础架构吉利开发不出来。如今来看,吉利造车不仅是“入了门”,其整体汽车研发能力已进入了世界级水平。其BMA、CMA、SPA三大基础架构和SEA纯电专属架构,覆盖了从纯电到燃油、从紧凑型到中大型车型的全面产品布局需求,可以为互联、安全、新能源、未来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充分支持。沃尔沃上市当日,李书福颇为动情,他录制了一段话。“吉利控股集团将继续以大股东的身份续写沃尔沃全球发展的成功故事,持续加大对沃尔沃汽车的研发创新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吉利控股集团的科技生态圈效应,推动旗下各品牌服务各自细分市场,相互尊重、协同发展、占领技术制高点,矢志不渝地支持沃尔沃汽车这个传奇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图文来源:“涌金楼”公众号、浙江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今日编辑/排版:段婷审核:郭莹

欢迎关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官方微信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