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十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21-12-04 23:28 浏览量: 2776
 智能总结

聚焦党史学习 在学习党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讴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贯彻落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迎接100周...

聚焦党史学习

在学习党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讴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贯彻落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迎接100周年行动方案》及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党总支“百年献礼·红色领航”主题系列活动方案,加强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2019级党总支依托“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学‘四史精神’”党建实践项目,积极开展“四史”教育系列活动,活动旨在通过了解历史事实、理清历史脉络、把握历史规律,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打牢研究生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与力量。

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2019级党总支特推出“四史教育”专题活动,开展“四史”研读,举办“四史”知识竞赛,组织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活动,组织支部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观看具有史料价值的影像资料等系列活动。其一,创建“我读四史”栏目,自学《中国共产党创立之路》、《中共党史百人百事》、《伟大的开端》、《初心的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等“四史”书籍,开展知识竞赛并推出读后感;其二,创建“我看四史”栏目,观看党史纪录片,并推出观后感;其三,创建“我讲四史”栏目,通过讲授“四史”专题党课,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四史”学习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学生党员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没有遇到过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难险阻,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学习“四史”,才能身临其境地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本期推出两期“我读四史”—《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希望广大学生从书籍中坚定不忘历史、不改初心的决心,加深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家国情怀。

回顾历史名人,再忆峥嵘岁月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新闻工作者埃德加·斯诺来到动乱的中国,怀着对中国革命战士的重重疑问,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冒生命危险奔赴当时被刻意曲解的革命根据地,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依据切身体验而著。通过阅读这本书,能让我们对那段波澜壮阔、活力燃烧的鲜活岁月有更深的了解。

作者简介

郭翾

国际贸易学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

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预备党员

回顾历史名人,再忆峥嵘岁月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刚刚30岁的斯诺是到达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的第一位外国记者。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辈以博大胸怀、热情真诚的态度迎接这位有好奇心,尊重眼见为实、客观公正的美国客人的到来。在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里,斯诺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进行了深入的全方位的采访,先后走访了红军部队的许多将领和普通战士,寻访当地百姓,对根据地的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做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斯诺还多次在保安县受到毛主席的亲切会见,从而使他获得了许多关于毛泽东个人和中国共产党以及工农红军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进入西北红色根据地后,斯诺对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和敬重。通过采访和实地了解,他深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中国人民的希望所在。他运用平实、质朴的文字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红色苏区一幅幅立体而丰富的影像,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西安事变爆发前夕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徐海东等中共领导人对时局的看法以及他们各自的传奇经历。除了领导者,斯诺还描述了许许多多的黎民百姓,从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拖着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是组成陕北苏区最真实鲜活的画面。

在书中,斯诺还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他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血的历史图册,它能够让我们明白,中共及其军队所经受的苦难、牺牲。我们今天的幸福来自昨日中共党人的每一次浴血奋战,无数的鲜血铸就了我们的今天。《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读史使人明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中华民族复兴之时,再读《红星照耀中国》,不仅仅让我们重温抗日战争那段非凡的历史,领略真实鲜活的红色中国,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因。

毛泽东选集:黑暗中搜寻光明

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一生著述非常丰富。早在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就印行了多个版本的选集。五六十年代,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出版了《毛泽东选集(1—4卷)》,90年代又出版了《毛泽东选集(1—4卷)》第二版。《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共收录159篇著作,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国革命各个不同时期中的重要著作。

作者简介

汤彪,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第三支部预备党员

现任2019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班长

曾获“优秀研究生”称号

黑暗中搜寻光明

——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有感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就包含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著作,深刻阐释了中国革命要走向胜利所需要搞明白、弄清楚、极重视的多方面的问题,其文章饱含鞭辟入里的真知灼见,指引革命走向光明,给予后人无限遐思。

一、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不能够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只有将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注意到、解决好,满足群众的需要,党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才会真正围绕在党的周围,热烈地拥护党。

二、透过现象看本质,星星之火可燎原

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也是弱的,不应妄自菲薄,盲目悲观。力量虽小,却不可忽视它具备的发展的可能性。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应当是,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

三、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中检验真理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中指出,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

品读《毛泽东选集》让人受益匪浅,大革命是一场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参加的人民革命运动。大革命从兴起到失败的经验教训表明,党不但要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而且要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争取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同时,根据中国当时的国情,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武装斗争,组建由党直接统率和指挥的军队;必须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以充分发动农民参加革命,扩大革命力量;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既要发展党的组织和注重党员数量,更要巩固党的组织和注重党员质量。深刻领略到纸张背后的红色历史和凝结的伟人思想结晶,同时也给予我平凡的生活深刻的启示,是我们每个人前行道路上的灯塔,指引我们走向光明。

★ ★ ★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2019级党总支

编辑 | 李 想

审核|赵元元

责编|朱艳平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