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长津湖”,中原大学574名师生报名赴朝作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21-10-06 16:30 浏览量: 3034
 智能总结

党史学习教育(77) 国庆假期与家人影院打卡《长津湖》 成为许多人的假期首选《长津湖》也屡上热搜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的转折点长津湖战役为背景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

党史学习教育(77)

国庆假期

与家人影院打卡《长津湖》

成为许多人的假期首选《长津湖》也屡上热搜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的转折点长津湖战役为背景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与美军第10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殊死较量并最终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扭转了战场态势书写了雄壮史诗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这是中国人的呼声当时的中原大学师生也奋起保卫家国或踊跃报名奔赴前线或捐钱捐物为这场伟大战争的胜利贡献了中原大学力量

中原大学师生踊跃参加和平签名运动

1950年11月中旬

学校574人报名参军赴朝。同时,学校还成立了抗美援朝行动委员会,发起了“一封信运动”“一千元运动”“做慰问袋、写慰问信运动”等。慰问袋上面多绣有“多打胜仗”、“胜利之花和平战士”等字样,内装有毛巾、围巾、鞋袜、手表、手帕、手套、牙刷、牙膏、肥皂、钢笔、日记本、地图、口琴、腰带、念章、贺年片、党章、团章袖珍本等。

1950年12月

中原大学工会、团委、学生会联合发出关于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和朝鲜人民军的号召,全校师生积极响应,纷纷写信,缝制慰问袋。短短几天,全校师生共献慰问袋433个慰问信1511封慰问金473750元(旧币)。12月6日,朝鲜前线大捷,平壤收复的电讯传来,校园片欢腾,群情振奋,立刻发出报,祝贺平壤收复这一中朝人民的伟大胜利。

1951年1月

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发起救济朝鲜难民捐献运动,捐款300多万元(旧币),并有大衣、绒衣、毛衣、棉被、毛毯、金链、金戒指等大批实物。同时还发起向志愿军捐送文化食粮活动,捐献书刊2000余册

1951年6月

中原大学开展了全校性捐献飞机大炮运动,校部及文、财、教、政各院热烈响应。财经学院发起“武汉教工号”飞机捐献运动,文艺学院掀起捐献“鲁迅号”飞机热潮。短短一个星期时间,全校捐款总数约3.1亿元(旧币),同时政研班也向志愿军捐款2.4亿元(旧币)。文艺学院还以灵活多样的创作演出,配合、推动学校运动的开展。戏工队演出大型话剧《考验》;美术系创作宣传画154幅,招贴画10幅;音乐系创作歌曲62首,创作室和戏剧系共创作剧本12个,说唱7篇,歌词34首,诗25首,小说散文6篇。

中原大学师生踊跃参加和平签名运动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在朝鲜战场上有一群英勇无畏的人他们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英勇无畏铸就波澜壮阔的胜利这群“最可爱的人”我校先辈让我们一起致敬英雄!

游骥

久经沙场的老战士

游骥年轻时的军装照

原武汉市纺织局离休老干部、年逾九旬的老战士游骥,是参加过解放海南岛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共和国功臣,也曾是中原大学的一名学员。1949年,他离开就读的中原大学加入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950年随部队从武汉出发参加解放海南岛战役,1952年入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直至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后,结束30年的军旅生活。2019年,这位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收到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游老精心保存的军功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苏炳南

后勤供应线上的老英雄

河南卫辉市离休老干部、92岁高龄的苏炳南同志是一名曾战斗在抗美援朝后勤供应线上老英雄。他于1948年进入中原大学学习,毕业分配到二野,进入中原军区后勤部第五兵站

苏老的中原大学毕业证书

1951年,苏老所在的中原军区后勤部第五兵站赶赴前线。当时家人都不知道他去了朝鲜战场,根本顾不上和家里人说,在朝鲜稳定住以后才给家里写了信。苏老所在的兵站主要负责运输物资。在备战工作中,苏炳南荣获三等功。

苏老的军功章

苏炳南

“1952年,在朝鲜战场上,那次我们去执行任务,牵着骡子,骡子身上驮着炮弹往前线运送。当时天快黑了,没想到还是引起了敌军的注意。四架飞机在我们头顶上空围住了我们,情况非常紧急。可是,当时我们周围都是平坦的地面,没有地方可以躲避。他们扔了炸弹,大概以为全炸中了,然后就趾高气扬地飞走了。三头骡子被打死了两头。有一个小同志,广东的,姓陈,他被弹片划伤,鲜血直流。”

苏老的立功证书

苏老的荣誉证书

黄传心

炮兵第一师的好战士

93岁高龄的老兵黄传心,1951年从中原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成为抗美援朝战场上炮兵第一师的一名年轻战士。

王永团

英勇战斗的老同志

生前曾任宜昌市委党校副校长的王永团同志1948年10月至1949年2月在河南开封中原大学读书。1949年2月,新中国成立前夜,他积极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踊跃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第十军29师86团宣传员。

王永团同志(前排右六)

为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王永团同志穿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服装,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炮火硝烟中英勇战斗、光荣负伤,右眼完全失明,穿过眼底蚕豆大的弹片,留在颅脑深部无法取出,被评为二等甲级残废。

郑昌济

随时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

“1949年9月,武汉刚刚解放,我觉得跟着共产党才有救,所以就想要参军。”这是郑昌济年少时的信念。

抗美援朝纪念勋章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1950年10月25日,郑昌济跟随38军坐火车从东线的集安县出发,到达朝鲜满铺。当时他们的连队,一人只有一把38步枪、80颗子弹,这就是当时每位志愿军的所有配备,甚至一个连也只有4门炮。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郑昌济自踏上这片战争的土地时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向军械员申请了一颗手榴弹,想着如果到了紧急关头,要自己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慰问袋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郑昌济

“战场上就只充斥着两种味道,一种是火药味,另外一种就是血味。刚开始时确实害怕,但后来就什么都不怕了。因为我的战友们和我一起同生共死,我没有什么牵挂,全身上下只有从家里带出来的一块手表,我把我的所有都奉献出去,这就是我的价值。”

郑昌济的中南政法学院毕业证书在攻打394.8高地的一次战役中,郑昌济的右腿被美军炮弹炸伤,弹片至今还在右腿中未能取出。负伤后,郑昌济回到武汉疗伤。1953年,郑昌济进入荣军学校继续学习、复习功课,1954年,他考入中南政法学院,成为中南政法学院第一届本科生,后留校教书,1988年就任中南政法学院副院长,直至退休。

张维扬

永不消逝的电波

1949年9月至1950年5月,张维扬毕业于中南军政大学,被分配到中南军区通信学校。1951年秋,100名毕业于通信学校的学员前往天津东局子的华北通信团紧急培训,准备开赴朝鲜战场参战。

张维扬

“1951年10月底的某天晚上,我们进入朝鲜,到达对岸一看,满目疮痍,残垣断壁,在昏暗的月光下显得特别凄凉,一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保家卫国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还记得跨越鸭绿江的时候,赴朝的军列从安东(先现名丹东)方向驶来一辆伤兵车,停在锦州,我看到车上除了医务人员外,全部都是缺胳膊断腿的,我的心一下紧缩起来。”

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慰问手册

奔赴朝鲜前,张维扬被分配到23兵团某团担任小型无线电台长,一过鸭绿江就连续5天5夜急行军。有的时候所发的电文很长,他们往往需要在气温零度以下,脱掉棉袄,一摇发电机就是几个小时。

到达朝鲜后,张维扬所属部队的第一个任务是在南市附近修建一个军用机场。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奋战,机场初具规模,正当他们庆祝完工时,敌机已对准跑道俯冲下来并投下炸弹。在清除电台驻地附近的定时炸弹时,战士们以弹洞为圆心,围成一个半径25米的圈趴下,指挥员一声哨响,第一名战士提着铁锹飞奔到弹孔旁使劲全身力气挖掘5分钟,再一声哨响第二名战士跑去接班,战士们就是以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接力奋勇排弹。

1954年,张维扬转业后到红安县文教科工作,1956年参加高考,被武汉大学录取,毕业后在原湖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前身)等高校教学30余年,桃李满天下。

陈克文

志愿兵的“教导员”

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每个人都在贡献自己的力量。陈克文在湖南邵阳导群中学读书时,是学校第一批团员,他思想觉悟高、政治素养强。1950年底,为响应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号召,他积极投身于号召知识分子参加军队运动中。

1951年1月,陈克文来到武汉,在第四军械学校接受军队教育,真正成为了一名志愿军。第四军械学校是抗美援朝志愿军培养的摇篮,主要对志愿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技能教育。因为在校表现突出,陈克文还未毕业时就被安排留校任教。

陈克文

“经过培养后,我们的学员都非常骁勇善战,在某场战役最后,有一位战士用拼刺刀的方式,以一抵三灵活突出重围,把敌人消灭掉。但拼刺刀后至少要休息3个月才能正常工作。”

1953年陈克文因身体不适住院接受治疗,在此期间他自学数理化,干部转业后于1956年参加高考,被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录取,后来到我校工作。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十九万七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 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志愿军战士用钢铁般的意志换来了今天的山河无恙 国泰民安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盛世中华春已来不忘前冬未归人!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 往期回顾 —

军训收官!点击收获超燃现场

中南大“神奇生物”在哪里?

祝福您,我亲爱的祖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

素材整理|崔桢桢 明媛 卓张鹏 彭佳

图片|张亚

部分图源|新华社

编辑|崔桢桢 彭佳

审核|崔桢桢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热门推荐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