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校友故事 | 李锐:志存高远 理工是我逐梦的起点


李锐,重庆邮电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杰青、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巴渝学者、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和重庆市高校优秀人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实验仪器分委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中国电子学会/重庆市科技局网评专家。
人物档案
李锐,重庆邮电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杰青、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巴渝学者、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和重庆市高校优秀人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实验仪器分委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中国电子学会/重庆市科技局网评专家。毕业于重庆理工大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1999年),先后在重庆大学获得光学工程硕士学位和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智能检测、机器人与智能结构方向的研究,学术专长为基于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结构测控方法及及其在智能制造领域中的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含合作1项)、主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和人才项目10余项,发表SCI/EI论文近百篇,副主编“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一本,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个,在结构环境自感知和复杂系统自适应上获得理论突破和技术应用,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重庆市创新争先奖(个人)和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等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励荣誉6个。
二十多年前,因高考成绩不理想加之不愿离开重庆求学,李锐在志愿填报时选择了彼时还是重庆工业管理学院的重庆理工大学,“校区虽小但精致”是他对这个学校的第一印象。时光荏苒二十余年,读书时的经历已经渐渐淡去,定格在了记忆中,在李锐看来,那段日子是他逐梦的起点。
母校求学路 埋下深耕教育的种子
“那时我们还在杨家坪那边,校区总面积虽然只有300多亩,但学校环境很好,校舍也不错,总体来说特别的精致。”李锐坦言,毕业多年,求学的经历大多都随着时光的流失而消逝在了记忆里,但当年入学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初进校园时,高中毕业后的兴奋激动与大学求学的懵懂彷徨相互交织,让李锐倍感压力,老师和师兄师姐给予的关怀让这样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缓解。“当时加入了读书口才协会和电子协会,认识了很多能说会做,踏实务实的师兄师姐,他们都非常关照我,在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
毕业工作后的两年时间,李锐看到了自己的局限和不足,于是选择了继续深造,他一边工作一边复习考研,在2001年成功考取重庆大学光电学院全日制研究生,2005年继续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读博期间,他就职重庆邮电大学,成为了一名教师。
谈及自己从事大学老师这个职业,李锐表示很大一部分是受到母校老师们的影响。“在重理工上学时,我的老师们非常尽职尽责,那时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他们都很照顾我。”于贵生、胡新宇、赵明富等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关怀让李锐至今仍铭记于心,如今他也将这样的关怀带给了他的学生,这样的春风化雨,成为了师德得以传承的原因。
志存高远 做个敢吃苦的人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者,皆为脚踏实地,不畏艰苦之人。一直以来,李锐都深谙“勤”在求学生涯中的分量,在重庆理工大学读本科时,他就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中,“本科深厚而丰富的理论知识是日后实践的重要基础,对我毕业后工作以及从事高层次的学习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在此后长期从事智能检测、机器人与智能结构方向的研究过程中,李锐始终满怀热情,艰苦攀登,寂寞苦攻。十几年来,他收获了很多,也发表了很多高水平文章,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含合作1项)、主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和人才项目10余项,发表SCI/EI论文近百篇,副主编“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一本,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个。但在李锐看来,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被问到怎样才能做到如此时,李锐依据他的人生经历为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他认为,现在的学生应该要树立一个远大的志向,要有一个好的规划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思想到位了,不用老师敲打,行动自然可以跟上。”李锐建议大家应该要时刻保持一种竞争意识和危机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利用好学校搭建的各种科研学习平台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延伸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会如何做好团队协作,在课外活动中得到实实在在的一些成长。
但“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李锐觉得在本科广泛和丰富的理论中,学生们应该要对自己有正确的把握与定位,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并且要知道如何将自己这些兴趣爱好和国家对某一个领域的迫切需求结合起来,从而勇往直前,才能真正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深深情缘 寄语母校
母校的成长他都看在眼里,感到既欣慰又自豪,“毕业二十多年来,学校大胆改革,引进了一些高层次的师资力量,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持续提升。”他也持续关注着学校的发展,“这些年理工大结合重庆市地方政府的需要,打造了自身的优势专业,像智能制造、车辆和材料等方面的专业在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都是很有知名度的。”
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李锐也谈到了自己看法,“重庆理工大学现在在专业设置上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以后或可在学科交叉领域做一些拓展和布局,持续加强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做好具有特色优势的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的衔接和和一体化发展。同时注重于对高水平研究人才精神激励和保障,留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给学生打造一些精品课程,加强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
弦歌不辍八十载,80年来,重庆理工大学走过了一段爬坡越坎、兴校报国的不平凡之路,“希望学校以后在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产业需求的过程中,发展越来越好,提升学校整体的实力,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人才。”
(本文转载自重庆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1 活动报名 | 5月11日深圳招生直通车启程,招生政策新动向、在校生活Q&A一站式解答!
- 05/16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 | 从优势到胜势: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打造方法论
热门资讯
MBA院校号
暂无数据